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水泉高级变质岩片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多旋回俯冲碰撞构造混杂岩带内,由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的麻粒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一套形成于后太古宙以来的火山-沉积岩系.顶峰期典型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金红石和石榴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属中压相系,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850±50)℃和高于1.0GPa.石榴石中x(Sps)成分剖面平坦,近边缘略为上升,x(Alm),x(Pyr)和x(Grs)仍保留了较好的生长环带特点.p-t轨迹为顺时针型,记录了古-中元古代之交或晋宁运动期间强烈的碰撞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2.
陈觉民 《福建地质》1999,18(4):207-212
闽赣交界武夷山脉中段里心--付坊地区,奠基于古岛弧的天井坪组和上坪超单元,五台-吕梁期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角闪岩相变质岩主要为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及斜长角闪岩,其次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等。角闪岩相变质后续有重熔型混合岩化。五台--吕梁期变质尾声及叠加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该区变质作用自始至终,由于4个世代不同样式叠加,形成绚丽的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3.
新疆乌恰县恰克马克地区长城系阿克苏岩群岩性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绿帘石黑云母片岩、长英质变粒岩、黝帘石黑云母片岩、石榴石二云片岩、石英岩、斜长石英浅粒岩、绿泥石石榴石角闪石二云石英片岩、矽线石二云石英片岩、红柱石二云石英片岩等,为一套低-中温、低-中压变质岩系列区域动热岩,其变质带分为黑云母带、铁铝石榴石带、红柱石-矽线石带,属高绿片岩相和低角闪石相。变质岩原岩为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等,属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环境,变质作用属区域低温动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泥质变质岩系主要的矿物温度计与压力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泥质变质岩中常用的温度计和压力计,对其可适用性、适用范围、质量优劣等进行了评述。经过对这些温度计和压力计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石榴石-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斜长石-石英(GASP)压力计、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GBPQ)压力计、石榴石-白云母-斜长石-石英(GMPQ)压力计、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石英(GBMAQ)压力计、石榴石-金红石-钛铁矿-斜长石-石英(GRIPS)压力计的准确度较高,可以为地质工作者所采用。二云母温度计、白云母-斜长石温度计准确度还有待大幅度改进。石榴石-金红石-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钛铁矿-石英(GRAIL)压力计、石榴石-堇青石温度计和石榴石-堇青石-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石英(GCAQ)压力计等温压计的准确度及其可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姜继圣  陈永清 《岩石学报》1993,9(4):400-410
黑龙江省东部麻山群中堇青片麻岩的主要矿物组合有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钾长石+尖晶石;堇青石+夕线石+斜长石;柱晶石+堇青石+斜长石+夕线石+石榴石+电气石;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这些含堇青石组合是在麻粒岩相条件下已存石榴石+夕线石+石英矿物组合分解反应的产物,其形成压力(0.45-0.5GPa_比麻粒岩相“高峰”压力明显低,  相似文献   

6.
冀东青龙地区出露的浅变质岩系主要由闪黑云变粒岩,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浅粒岩,二云石英片等组成,夹变砾岩和铁英岩,姚家沟附近变质砾岩上下的斜长角闪岩的Sm-N等时年龄为(2696±185)Ma,7个样品的tDM为2890-2995Ma。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部太古代麻粒岩递增变质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刘喜山 《岩石学报》1996,12(2):287-298
由早元古代造山运动早期自北西向南东推覆作用引起并使之得以保存的太古代变质作用强度逆转的剖面出露在内蒙古中部的固阳-武川地区。变质镁铁质岩石中矿物组合的变化在低级区为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普通角闪石+钠长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石榴石(或透辉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无色角闪岩+钠长石;在高级区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透辉石+斜长石→石榴石+透辉石(2)+石英。这些变化已被用来恢复太古代时期从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的递增变质序列及尔后经历的近等压冷却的退变质作用过程。高级区变质表壳岩与低级区绿岩带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演化序列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属于太古代同一火山-沉积单位。其变质程度的不同起因于在经受区域性递增变质作用时,两者处在地壳的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8.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人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英硬玉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绿辉石文石岩。这些岩石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产物分别是斜长角闪岩、蛇纹岩、长英质片麻岩、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榴辉岩的原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内部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而石榴石橄榄岩可能是起源于亏损的残余地幔。石英硬玉岩原岩包括正变质的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副变质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大面积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与副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基性火山岩—起构成了古老的表壳岩组合。双峰式的酸性和基性火山岩组合的存在也证明部分表壳岩是形成在大陆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南苏鲁造山带核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为形成在大陆板内环境的沉积岩—酸性和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建造。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造山带分布于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线之间,其东段变质地层以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包括少量的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主要岩性包括变质泥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少量的变质基性岩及片麻岩等。根据野外分布和显微组构特征发现这些岩石至少遭受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递增变质作用,它以佛坪地区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中心,向外依次变为低角闪岩相(十字石—蓝晶石带)、绿帘角闪岩相(石榴石带)和绿片岩相(绿泥石和黑云母带),变质时代约为220~260 Ma。麻粒岩相以出现二辉石为特征,包括基性和中酸世麻粒岩等,野外只见于佛坪县城附近。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688~693℃,P=0.5~0.6 GPa;低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570~598℃,P-0.7~1.0 CPa;绿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石英,变质条件为t=518~545℃,P=0.5~0.8GPa;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其变质压力为0.6~0.65 GPa,温度可能为400~450℃。采用Spear提出的吉布斯方法,以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变化得到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东部变质岩中的角闪石分为角闪岩相岩石中的和麻粒岩、榴辉岩中的,均属钙质角闪石。角闪石的Mg、Ca含量主要受寄主岩石控制,而Si、AlⅣ、AlⅥ、Ti、(Na+K)含量主要受变质温压条件控制。随变质温度的增高,AlⅣ、Ti、(Na+K)增高,Si减少,随变质压力的增高AlⅥ增高。低角闪岩相的角闪石形成于520~600℃、0.46~1.04GPa的温压条件下,高角闪岩相的角闪石形成于650~700℃、0.75~0.89GPa的温压条件下。麻粒岩和榴辉岩中退变质阶段的角闪石主要形成于中压相系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11.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组合,对赣中变质岩带重新划分出五个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一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夕线石带。在对各变质带变质矿物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石榴石-黑云母(Gt-Bi)、斜长石-角闪石(Pl-Hb)、石榴石-十字石(Gt-St)、石榴石-角闪石(Gt-Hb)、石榴石-斜长石-夕线石-石英(Gt-Pl-Sil-Q)、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Gt-Pl-Bi-Mu)等多种地质温压计确定了各变质带的形成温度、压力,绢云母-绿泥石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50℃,压力为0.25-0.35GPa;黑云母带的形成温度为350-450℃±,压力为0.25-0.40GPa±;铁铝榴石带的形成温度为450-550℃±,压力为0.40~0.60GPa±;十字石带的形成温度为550-600℃±,压力为0.50-0.60GPa±;夕线石带的形成温度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a±,赣中变质岩带峰期变质作用已达到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2.
浙西南陈蔡群变质阶段划分及变质作用p—T—D轨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矿物生长发育特征,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变质阶段I与D1变形同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阶段Ⅱ发生于D1变形和D2变形这间的静态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十字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变质温度范围为±510℃,压力为0.7GPa;变质阶段Ⅲ与D2变形同期或稍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矽线石+石榴  相似文献   

13.
浙江陈蔡群变质岩变质条件及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质变质岩中的石榴石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变质强度。陈蔡群变质岩的石榴石的成分特征反应其岩石的变质程度深,达到了角闪岩相。同时,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及镁在石榴石-黑云母矿物对的分配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变质温度为550—700℃,压力为400—800MPa,相当于中压角闪岩相。对陈蔡群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研究表明,陈蔡群变质岩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4.
董昕  张泽明  唐伟 《岩石学报》2011,27(1):47-58
本文对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尔勒铁门关地区高级变质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铁门关地区的变质岩由片麻岩、片岩、角闪岩和钙硅酸盐组成,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石榴石。锆石U-Pb定年分析揭示出三期构造热事件:古元古代早期(~2370Ma)的岩浆事件、古元古代晚期(1890~1850Ma)的变质事件,和新元古代早期(980~910Ma)变质事件。这些结果为塔里木克拉通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限定。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五庙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构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郭震宇  董火根 《地质论评》1998,44(3):249-254
含柯石英榴辉岩、高压片麻岩的五庙超高压变质岩与外围低压片麻岩以逆冲断层呈构造侵位关系,而在其内部榴辉岩与高压片麻岩为非构造接触,并且发育有榴辉岩相静态重结晶构造以及在纯剪应力状态下的前角闪岩相变形构造D1和在顶端指向NNW运动的单剪应力状态下的角闪岩相变形构造D2。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大别山东段江岭地区的南大别碰撞杂岩主要由榴辉岩、云母片岩-变粒岩及片麻岩系组成,这三套岩石具有不同的变质演化阶段和P-T轨迹:榴辉岩有5个变质阶段,早期出现超高压型、高压型、晚期为中压型;云母片岩-变粒岩有4个变质阶段,早期出现高压型,晚期为中压型;片麻岩系仅有一期中压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三套岩石变质历史的差异,反映其所经历的构造过程不同,三者在构造作用下混杂到一起,构成碰撞混杂岩。  相似文献   

17.
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诸城桃行地区榴辉岩及其花岗片麻岩围岩进行了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和锆石U-Pb定年。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不均一亏损~(18)O的特征。石英-石榴石等高温矿物对的氧同位素温度为600~950℃,指示它们在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而部分石英-长石和白云母-金红石等矿物对的氧同位素温度为350~570℃,指示它们在峰期变质之后的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达到并保存了同位素退化交换再平衡。锆石氧同位素组成低达-1.3‰~4.2‰,对这种低δ~(18)O值进行锆石U-Pb定年,分别得到762~834Ma的原岩年龄和202~249Ma的变质年龄。因此,桃行低δ~(18)O值锆石形成于新元古代(700~800Ma)的低δ~(18)O值岩浆。这种低δ~(18)O值岩浆是由于变质岩原岩经历新元古代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后再部分熔融所形成。对于在角闪岩相退变质之后保存了封闭体系的花岗片麻岩样品(石英-长石矿物对温度为355~405℃),石榴石在榴辉岩相变质温度下达到并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石英-石榴石矿物对温度为685℃),指示石榴石中Sm-Nd体系在同样的变质务件下也达到了平衡。因此,花岗片麻岩中石榴石-斜长石-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215±11Ma与锆石变质边的三叠纪年龄(202~249Ma)一样,代表了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后的冷却年龄。而花岗片麻岩中石英-钾长石和石英-斜长石矿物对处于氧同位素不平衡状态,同时钾长石和斜长石相对于样品中其它矿物异常亏损~(18)O,指示在角闪岩相退变质之后体系曾经开放,岩石受到低~(18)O流体在低温和中温下(200~400℃)的热液蚀变。这种奈件下矿物氧同位素的退化交换是由表面反应机制控制,与Nd的扩散机制不同,因此氧同位素平衡无法制约Sm-Nd矿物等时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孙克祥  袁富 《云南地质》1993,12(1):21-30
近年来在绿汁江断裂以东元江县岔河一带发现一块面积较大的中-深变质岩系。其岩性主要是变粒岩、混合岩、石英岩、片岩、大理岩和变钠质火山岩,变质程度已达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原岩应是海相钠质火山岩。它可以和下元古界大红山群对比,相当于大红山群底巴都组二段到曼岗河组一段。在底巴都组混合岩中测得(Rb—Sr全岩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1777Ma。区内已找到中型铜矿床并伴有金、铀矿产。  相似文献   

20.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角闪岩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报道在准噶尔地区发现的石榴角闪岩,该岩石产在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的百口泉地区.石榴角闪岩主要由钙质角闪石、富钠斜长石和黝帘石组成,含少量钛铁矿、绿帘石、绿泥石、榍石、石榴石、普通辉石、金红石、磷灰石、钠长石、石英和锆石.石榴石中常包裹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石英和锆石.黝帘石 富钠斜长石组合中出现少量钙铝榴石残余.百口泉石榴角闪岩中石榴石的化学组成特征以及其中出现的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石英-锆石包体组合说明,该岩石不是异剥钙榴岩退变质的产物,而是榴辉岩退变的产物(辅助证据包括二辉橄榄岩中发育的辉石出溶结构和辉石塑性变形特征).百口泉石榴角闪岩至少记录了四个阶段:石榴石-单斜辉石-金红石-磷灰石-石英-锆石组成的阶段Ⅰ(可能为榴辉岩相),普通辉石-钛铁矿-磷灰石-角闪石组成的退变阶段Ⅱ,角闪石-斜长石-榍石-钛铁矿构成的阶段Ⅲ(角闪岩相),以及绿帘石-石英-绿泥石构成的绿片岩相变质阶段Ⅳ.尽管上述演化历史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石榴角闪岩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洋壳俯冲带的性质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