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低温、霜冻对我县农作物都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将春秋两季的低温、霜冻预报工作作的及时准确,近年来,我们参考了低温、霜冻预报的有关材料,结合本站历年资料,作出了春秋两季的各月低温、霜冻短期预报点聚图。 一、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梅州市气象观测站1952—2012年低温、霜冻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梅州市近61 a来的低温、霜冻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州低温、霜冻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12月和1月是低温、霜冻天气出现最多的2个月份,占总日数的70%以上。初低温日和初霜冻日存在延后趋势,终低温日和终霜冻日存在提前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低温、霜冻强度开始减弱,低温、霜冻日数也在此时期发生突变减少。低温日数存在2—4 a、7 a和10 a的周期变化,霜冻日数存在2—4 a、6—7 a和10 a的周期变化。根据低温、霜冻天气出现的主要两类天气形势,再结合单站气象要素特征,归纳总结低温、霜冻天气的预报指标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浮市1965~2010年46年的低温霜冻资料,用统计和直观的折线图等方法,总结出云浮市低温霜冻的气候特征:云浮市低温霜冻经常出现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的隆冬季节,低温和霜冻的逐年分布不均匀,出现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结合日常的低温霜冻预报经验,认为有两种典型的环流形势常造成云浮低温霜冻天气,西路或中路南下路径的中等偏强冷空气对云浮影响较大,T639、日本数值预报对预报低温霜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结合单站要素特征,归纳总结出一些低温霜冻预报指标和技巧,这对云浮市的低温霜冻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9年3—5月利用人工霜冻模拟箱进行枸杞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霜冻指标试验,模拟-8~-1℃、持续1~6 h的32组不同低温和持续时间处理组合,根据室内霜冻模拟试验冻后观测结果,将受冻症状划分为3个级别,并统计每个级别的受冻率,制定霜冻等级判断标准,建立基于低温、持续时间、受冻级别和受冻率的霜冻指标;利用2018年3—5月13个点次的大田霜冻试验结果和25个枸杞种植区自然霜冻调查结果验证霜冻指标。结果表明:枸杞霜冻与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霜冻越重;现蕾期抗冻性最强,初花期抗冻性明显较现蕾期弱,盛花期一定程度上较初花期弱。利用霜冻指标判断的结果与实际灾害情况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作为枸杞花期不同阶段的霜冻灾害预报及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菜冻害的气象条件分析及预防王明学(长葛市气象局·461500)1油菜冻害的气象条件分析冬春季节,由于北方冷空气入侵带来的剧烈降温或霜冻,常使处于越冬、蕾苔生长的油菜茎叶或花蕾遭受低温冻害。油菜遭受的冬春冻害,一般有根拔、叶片受冻和蕾苔受冻三种症状。...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研究玉米低温冷害与霜冻灾害的发生规律及风险评估,对防御与温度有关的灾害和保证玉米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本文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49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及玉米观测资料,对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风险评价指标进行选取与量化,从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方面对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及区划。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西丰和昌图东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位于辽北和辽东大部地区,其他大部地区则为低风险区或次低风险区。辽宁省玉米霜冻灾害的次高和中等风险区位于建平、西丰及抚顺的清原与新宾地区,低风险区位于环渤海一带及辽南地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对辽宁地区玉米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县的砖瓦生产在露天进行,坯体通过自然干燥,大风、霜冻及雨的突然袭击,都会造成损失,而雨和低温冷害是砖瓦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本文仅对我县前春和后秋砖坯冻害提出些指标和防护措施. 一、前春和后秋制坯的气象条件我们把县乡镇企业局联办砖厂平均开工期4月28日之前看作前春(即3月1日至4月27日),而把该厂停工日期9月23日之后看作后秋(即9月24日至11月底).我县前  相似文献   

8.
我县属于大陆性气候,温度年际变化大,平均无霜期为142天,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较多。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量逐年上升。但由于目前我们的抗灾能力还不高,农作物产量不够稳定,特别是受低温、早霜冻危害,大面积减产的现象屡有发生。为了适应农业大干快上的需要,为科学种田提供依据,近几年,我站同志深入农村调查访问,进一步分析了我县的气候条件和各种自然灾害发生规律,通过调查访问认识到,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低温是主要的危害。热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大面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桂南14个气象站附近的荔枝等果树在1999年12月下旬严重霜冻中的受害状况的分析,得出荔枝等果树的霜冻低温指标。并根据地形对霜冻低温的影响,对喜温果树避寒种植环境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汪宁  谢志清  高苹  李昕  张灵玲  苗茜 《气象学报》2023,81(1):110-123
利用1961—2020年江苏省70个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4类低温事件(寒潮、霜冻、低温阴雨寡照和冰冻)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4类低温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和综合危险性指标,结合人口、经济(GDP)两类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指数,建立了低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了江苏省低温灾害影响人口和GDP的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961—2020年江苏省寒潮、霜冻和低温阴雨寡照事件发生较多,冰冻事件发生较少;研究时段内4种低温事件发生日数呈交替出现或多灾种同期多发的特征,1961—1980年寒潮和霜冻事件发生日均较多,2001—2020年低温阴雨寡照和冰冻事件同期多发。(2)江苏省中、南部寒潮频次较多,年平均累计降温幅度较大;霜冻日数北多南少,极端最低气温北部明显较低;低温阴雨寡照日数从西南到东北递减,南部降水偏多,北部过程平均温度较低;江苏西北、西南地区冰冻日数均较多,与降水空间分布一致。(3)江苏北部为寒潮和霜冻灾害高危险区,霜冻危险性呈纬向带状分布,低温阴雨寡照高危险区域集中在西南部;冰冻高危险区在南部和北部均有出现。低温综合危险性在北部和西南部较高,中部和东南部较低。(4)低温...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2—2010年广东清远连山气象站低温、霜冻资料,通过数理统计、Mann-Kendall和Morlet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Yamamoto等方法,对连山低温、霜冻日数的年、月变化以及初、终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山年平均低温、霜冻日数分别为43.6和12.3 d。低温、霜冻日数每10年减少2.4和1.7 d左右;总体上低温、霜冻都呈现减少趋势。低温、霜冻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低温日数在1月出现最多,平均为15.5 d;霜冻,出现最多月份为12月,平均为5.2 d。初霜冻总体呈现推迟趋势,初霜冻日主要出现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终霜冻总体呈现提早趋势,终霜冻日主要出现在2、3月上旬和1月下旬。无霜期呈显著的延长趋势。低温,霜冻,存在多重时间周期尺度上的嵌套结构现象,低温、霜冻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
清远市低温霜冻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1999年12月2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清远市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低温霜冻天气过程。23日早晨连山县最低气温达-6.0℃,清远1.7℃、佛冈0.8℃,其余各地在0~-3℃之间。连续6天大范围低温霜冻和冰冻天气,给清远市的农业、林业、养殖业等造成严重损失。与历史上的低温霜冻天气相比,这次天气过程还不是最严重的,但造成损失之大,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翁笃鸣 《气象》1985,11(5):38-42
四、山区的低温和霜冻 测点拔海高度和地形条件对山区热量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区低温和霜冻的分布上。 1.拔海高度对低温,霜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源市观象台1953~2010年最低气温≤5℃的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源市近58年来低温和霜冻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河源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12月和1月是低温和霜冻天气出现最多的2个月份;初低温日和初霜冻日存在较明显退后趋势,终霜冻日存在明显提前趋势,但终低温日的提前趋势不明显;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分别在1976年和1994年发生突变;低温日数存在2~4年、8年左右和准14年的周期变化;霜冻日数存在2~3年、5~7年和准1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以3个当地主栽品种(莎车1号、莎车14号和莎车18号)为试材,在春季巴旦杏花蕾期至开花期,利用高精度冰箱进行花蕾、花朵和叶低温霜冻害模拟试验,结合历史灾情资料分析春季低温霜冻的强度与发生时段,确定巴旦杏晚霜冻冻害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在开花期若遇到-4.0℃低温且持续2h,会出现轻度冻害;-4.0℃低温若持续4h,莎车1号(纸皮)、莎车14号(叶尔羌)和莎车18号(晚丰)三个品种均会发生冻害,减产幅度达到20%左右;若-6.0℃的低温霜冻持续达2h,三个品种都会发生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16.
巴旦杏春季低温霜冻灾害气象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当地主栽品种(莎车1号、莎车14号和莎车18号)为试材,在春季巴旦杏花蕾期至开花期,利用高精度冰箱进行花蕾、花朵和叶低温霜冻害模拟试验,结合历史灾情资料分析春季低温霜冻的强度与发生时段,确定巴旦杏晚霜冻冻害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在开花期若遇到-4.0℃低温且持续2h,会出现轻度冻害;-4.0℃低温若持续4h,莎车1号(纸皮)、莎车14号(叶尔羌)和莎车18号(晚丰)3个品种均会发生冻害,减产幅度达到20%左右;若-6.0℃的低温霜冻持续达2h,3个品种都会发生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17.
《气象》1977,3(4):13-13
春天的晚霜冻和低温阴雨,对棉花播种及棉苗质量影响很大。为了充分利用无霜期,延长棉花生长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产量、质量,迫切要求我们做好棉花最早适宜播种期预报。 经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我县历年春播情况的调查,我们确定棉花最早适宜播种期的标准为:①要在终霜冻前4天;②播种后5厘米地温>12℃的日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近18年肇庆地区逐日观测资料,对肇庆地区各地出现低温霜冻的日数及站次数的年、月变化,初、终霜期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对出现低温霜冻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形势分类,浅析了环流特征的演变、气象要素的变化,提出了厄尔尼诺现象与低温霜冻的关系及低温霜冻与肇庆地区春节期间天气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有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在厄尔尼诺当年,肇庆地区该年的低温霜冻较少,强度较弱;在非厄尔尼诺当年,则低温霜冻相对较多,强度较强。本年低温霜冻强度较弱时,对应次年肇庆地区春节期间天气较暖和,阴雨天较少。低温霜冻气候及其天气过程变化特征的分析,对进一步改善低温霜冻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连州气象站1952—2011年观测资料,采用M-K、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连州市低温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连州市低温和霜冻日数逐年减少;初低温日和初霜冻日呈延后趋势,终霜日则逐年提前。低温和霜冻日数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2和1986年;低温日数存在9~10、14~15和22~2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霜冻日数存在10~11和27~28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0.
哈密地区霜冻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4年哈密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0℃的观测资料及低温冻害调查资料,根据霜冻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和无霜冻期变化趋势;依据异常霜冻标准,分析哈密地区霜冻异常特征,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a全区及各站点终霜冻绝对变率均大于初霜冻,表明终霜冻稳定性差,对农牧业生产危害大。(2)全区及各站点初霜冻呈推迟趋势,终霜冻呈提前趋势,无霜冻期呈延长趋势。(3)特晚终霜冻近14a各地均未出现,而偏晚终霜冻在各年代几乎都有出现;特早初霜冻各地在20世纪80—90年代均未出现,偏早初霜冻在60—90年代各地均有出现。(4)哈密地区霜冻灾害主要由终霜冻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