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性课和活动性课是教科书表述的基本形式。传统的地理教科书叙述性课居多,活动性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虑如何便于教师的“教”,而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考虑较少。在地理新教科书设计中,适量增加活动性课,不仅是教科书编制观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对教学观、学习观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案例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中,案例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教科书专门设置了“案例分析”的栏目。但是,对案例在教科书中的运用,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与国外的一些中学地理教科书相比,我国近年来出版的中学地理教科书在案例运用上,还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和工具。教学性是教科书的本质属性。教科书编写应加强教科书的教学性研究,遵循先进教学思想与方法,结合教学实践需求,合理选择教科书编写策略。对国内外有关地理教科书编写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先行组织者”“探究-发现式”“任务驱动式”与“案例式”编写策略在增强教科书教学性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阐释上海南洋公学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意义的基础上,对上海南洋公学编辑出版的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出版时间、版次、册数、内容、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考述。本文对“《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国人自编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二书均为1901年编纂出版”“基于张相文《南园丛稿》卷九之《沌谷笔谈》卷一认为‘教科书’一词首先出现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等主流观念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科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教育任务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基于国家“双碳”政策文件,遵循政策性与实践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双碳”目标融入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框架;基于框架评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融入“双碳”目标的内容要素,通过解构分析,为高中地理教科书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前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关于“油菜”的知识主要有三点: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的趋势。现在的地理教科书上,关于“油菜”的内容已经不多了,但仍然保持了前两点描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湘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册共十一章,在每章后附一篇“双语学习”短文。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地理教材编写的首次大胆尝试,也是地理学科“面向世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按照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规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是形成学生地理环境差异性观点的主要载体。但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和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里,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多有不尽科学甚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科书编写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比较新编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那么,教材到底给了教学怎样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又该如何“享用”这片空间?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施,有必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施建议,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地理教学的传统做法。”当前,科学探究是世界各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1.
王公月 《地理教学》2004,(10):11-13
与旧教材相比,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最大的变化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理念,即把教材的中心价值转移到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上,而且赋予教材中的内容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新教材强调地理思想——丰富多彩的图像系统,使教材有“魂”;注重问题探究——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使教材有“理”;联系身边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  相似文献   

12.
工人出身的阜新人王先生,20多年来专门收集古代科举考试“教科书”,并将这些“教科书”分门别类,使收藏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种类。在王先生收藏的书籍中,最珍贵的是明代万历年间的《算法统宗》(线装本4卷)。据悉,这本古书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现在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三节,是对第一节“基本特征”的深化与拓展,是继土地资源后,  相似文献   

14.
齐彦磊 《地理教学》2023,(18):28-31
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中的地理教育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以求真精神划分经纬、以科学方式观测气象、以广阔胸怀欣赏形胜。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主要涉及地球学、地貌学、地图学和气象学等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儿童了解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况,深入认识地理环境和地理规律。伴随着中国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型,中国近代图文识字教科书开始走出“国朝中心,四海夷服”的“天下观念”,融汇西方近代地理学的空间观、知识观和科学观,倡导唤醒儿童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当前“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的教学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教学出现雷同现象。这种“新课程标准老案例”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出现。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鲁尔区”为例,从学科逻辑的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对比的方法,明确“鲁尔区”所对应新老课程标准的差异,以及两课程标准对应不同版次、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差异;并为“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这一课程标准的教学提出建议,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上册(人教版)167页第二自然段指出;“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而不是氮和氧。”而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教版)则称;“一般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氨、水蒸汽、氢,此外还有硫化氢和氰化氧。”同是原始大气,两种教材表述的主要成分却出现差异.使学生对原始大气主要成分迷惑不解。  相似文献   

17.
江晔 《地理教学》2005,(11):14-17
上海中学地理课程起始年级设置在六年级。在以往,六年级的地理人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这些地理概念、原理的集中学习,实际并不适合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六年级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景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在开题篇章中。在“初中阶段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栏里规定了“她理景观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景观”不仅作为课程内容被编人到教科书中,还“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以此丰富“地理景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期盼“地理景观”带来地理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郭能读 《地理教学》2010,(23):26-28
本文探讨八年级下册教科书湘教版(2002年第一版)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一些问题,并提供些新资料,供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科书(2002年第1版)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一些新资料,供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0,(21):62-62
怎样才算“发达国家”?怎样才算“发展中国家”?虽无教科书式的严格定义,但国际社会已有基本共识——看人均,不唯总量论;看综合,不唯增长论;看长远,不唯短期论;看综合实力,不唯硬实力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