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指出系统整理和客观分析这些历史悠久和较丰富地震资料的现实意义,并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如已出版了《中国地震年表》等,正在进行组织编著《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一书);最后讨论了在研究历史地震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刊后语     
华夏大地、青史悠悠、绵亘流长,古老文明赋蕴极其丰富的地震史料.国人、世人皆同赞誉,颂为"世界地震研究的金库".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的诞生,推动了历史地震的研究,中外的、全国性的历史地震学术交流频发活跃:继《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出版后、《中国历史地震研究文集》一、二集先后问世:在三次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基础上,《中国历史强震目录》正在加程编纂: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创刊于1971年5月,原为内部赠阅的不定期刊物《国外地震消息》,1979更名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国际地震动态》,2020年更名为现在的《地震科学进展》。创刊以来,刊物坚持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理念,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是目前国内发行量较大、出版周期较短的地震刊物之一。办刊宗旨: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交流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及信息,推进地震科技研究与发展。栏目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创刊于1971年5月,原为内部赠阅的不定期刊物《国外地震消息》,1979更名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国际地震动态》,2020年更名为现在的《地震科学进展》。创刊以来,刊物坚持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理念,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是目前国内发行量较大、出版周期较短的地震刊物之一。办刊宗旨: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交流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及信息,推进地震科技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元史》卷五一记载:至正七年三月,“东平路东阿、阳谷、平阴三县地震,河水摇动”.之后,明清时期山东20余种府、州、县地方志相继出现了有关至正七年三月的地震记载.《山东历史地震目录》给出这次地震基本参数为,1347年4月11日至5月10日济阳西南部(36.8°N,117.1° E)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中国历史地震简目(B·C·780~A·D·1986,M≥4.7)》给出这次地震基本参数为1347年4月山东长清东(36.5°N,116.8° E)5级地震.而《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等正式出版的地震目录都没有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地震局主办、地震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地震科学技术双月刊《地震科学研究》自1985年起将改为学术性季刊《中国地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季度末月出版,每期80页,定价0.80元,邮局刊号6-73,国外发行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办理。《中国地震》将全面反映中国地震科技工作的成果和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中国地震科学事业服务。主要刊登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7.
自国家地震局1982年以(82)震发办字第245号文件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地震年鉴)的通知》至今,《中国地震年鉴》已连续出版22卷(包括1949—1981年版补编本),共计1780万字,35110册。这22卷《中国地震年鉴》全面地记载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从建国到21世纪初的发展进程,真实反映了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预报等研究领域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历史强震目录的复核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对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简目》所收录的福建历史强震目录作了全面的修订。增、删、改地震16次,占原目录同一时段地震数的61.5%。本文通过核查,分析地震史料,利用中国东部烈度衰减规律,参考现今闽台地震的实际烈度资料,并考虑台湾强震波及影响,对历史强震参数变动较大的11次地震进行了复核与评述,认为其大部分地震参数的变动是需要商榷的。为此,对所增、删、改的地震分别  相似文献   

9.
书评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五卷,谢毓寿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共728页,1983年出版。精装本8.50元,平装本7.50元。 本书是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全面修订。《年表》自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地震界广泛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近年来地震工作极重要的参考之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时间的紧迫,《年表》的编辑工作难免有一些缺欠和重要的遗漏。在二十余年的实践中,我国的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无论从实地考察或文献搜集中都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现在已有条件并有必要对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作一次重新整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由地震出版社编辑和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根据地震工作的特点,设立七个栏目:1.震情:一年来世界和我国的地震活动综述及我国各地有感地震的宏观考察;2.专论:我国地震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防震抗震等方面的综述;3.科研:包括上年获奖成果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4.考察与研究:记载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地震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苏联学者于1977年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新编苏联强震目录》。日、美、英、印、菲等国的学者在历史地震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83年召开的欧洲历史地震活动性专题讨论会,提出了从发掘史料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一套处理宏观地震资料的方法的建议。我国的地震史料在质和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195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50年代后期,在李善邦教授主持下,编出了《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和1983年又经两次修订。1976年唐山地震后,组织有关领域一千余人编纂更为详备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五卷,从1983年至1987年陆续出版。近年,我国学者正在大力开展地震史料的地震学分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壳上地幔探测是地球物理学的基楚工作,为了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国家地震局组织多年从事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工作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编写了《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一书。目前该书已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经苏联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地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批准,由“苏联科学院分院”出版社(塔什干)出版的三本俄文版地震专著,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地震研究的成果,以及塔什干大地震和两次加兹利地震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乌兹别克斯坦的地震研究》此书于1979年出版,全书分为4章,即:①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划;②震源区研究;③震源参数特征;④观测仪器和方法。2.《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地震》此书于1971年出版,全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含5章,即;①地震效应和地震显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于 1979年创刊 ,1980年正式出版。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是国家科委高技术联合情报中心 12 17种核心期刊之一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核心科技期刊之一。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 ;地震仪器设计原理 ;实验方法 ;地震台网布局 ;台站综合管理 ;仪器标定 ;台站技术革新 …  相似文献   

15.
自1979年10月开展任丘油田地震研究工作以来,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经过10年的努力,科研人员在油田已建起深井地震观测系统,并开展了各种研究工作,例如:诱发地震的研究及预报、油田开发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之研究、注水诱发地震的研究、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的研究、工程地震研究、震源物理研究、油田注水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之研究以及地震地质背景的研究等。本文综合介绍了以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中国地震地质概论》一书和李钦祖同志将公元一千年以后九百年间的华北历史地震,划分为四个高潮期的基础上,往前推移近八百年,从公元294年至公元876年,补充划分两个高潮期。从历史学和地震学方面作一些分板研究。并对1983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未定震级和个别已定震级的地震,试图作一些确定和修改震级的工作,以便在较长的地震历史年代中,探索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武衡 《地震学报》1989,11(4):437-437
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和历史学家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一部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该著所收集的地震史料,起自公元前约23世纪,止于1980年,时间跨度达四千余年。这部《汇编》,由全国地震、历史、地理、考古、文物、天文、档案、图书、出版等各界近千人,历经五年的辛勤劳动,于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仅次于台湾和西藏,它是我国多震省区之一.自1971年始,先后对数十次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进行了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宏观资料,并对典型震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1906年12月23日玛纳斯(沙湾)地震震级的研究.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国外仪器记录及多次实地考察资料,经过几年的综合分析、对比,1982年银川举行的《中国八级大震学术讨论会》,首次提出1906年玛纳斯地震定为8级偏高的论点.1983年经研究论证后,正式将震级由原来的8级降为7.6级.1987年《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国,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动的频度高,强度大。据不完全统计,1900年前仅见于历史记载的7级以上地震49次,其中8级以上大地震多达11次。频繁的地震活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纪录中国地震发展成就准备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因此,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地震记载具有时间久远、内容丰富和科学价值高等特点。 收存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地震资料,是中国地震科学发展史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国历史科学文化宝库中的明珠。经过1956年和1978年以来两次全国范围的搜集整理,地震史料的辑录和研究利用,巳取得可喜成就。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心和重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和《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的先后出版,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地震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下面就此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期引起更深刻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科学进展》创刊50周年之际,采用CiteSpace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1979—2020年《国际地震动态》正刊所出版的7151篇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期系统性探索过去不同时期《国际地震动态》出版文献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作者群发展。《国际地震动态》历年载文所体现的主题脉络的持续变化、知识演进的不断前推、历史热点的交换更替,充分体现出地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介绍科学交流和期刊出版模式演进的基础上,针对地震期刊 “多、散、弱” 的现状,提出整合地震局的科学资源,推进增强型期刊出版,吸引高水平文章在地震期刊首发的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