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汤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增液汤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It、BU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增液汤合针刺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有较好疗效,较单纯应用人工泪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 例)与对照组(46 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明目中药局部熏蒸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国际常用经典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值的变化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及SIT值的结果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40/44),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SDI评分、BUT、SIT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有效改善干眼症眼表刺激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液分泌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压丸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干眼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干眼且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耳穴压丸治疗。2组术前均治疗14 d,并于术前14 d,术后7、30、90 d观察比较干眼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2组自觉症状积分、BUT、SIt试验结果术后7、30 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压丸可以缩短合并干眼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泪膜修复时间,缓解患者干眼症状,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WANFANG DATA),搜集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RCTs,共19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53例,对照组9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熏蒸与人工泪液治疗比较,在增加基础泪液治疗分泌量[WMD=1.88,95%CI(1.00,2.77),P<0.0001]和泪膜破裂时间[WMD=2.13,95%CI=(0.80,3.46),P=0.00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熏蒸疗效更佳。2)中药熏蒸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比较,在基础泪液分泌量[WMD=2.20,95%CI=(1.67,2.73),P<0.00001]、泪膜破裂时间[WMD=1.78,95%CI(1.47,2.10),P<0.00001]和角膜荧光素染色[SMD=-1.77,95%CI(-2.54,-1.00),P<0.00001]方面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熏蒸联合西药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熏蒸或中药熏蒸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更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相对于人工泪液等西药,中药熏蒸或中药熏蒸联合西药治疗干眼症在增加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稳定性,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仍需高质量的RCTs来进一步确定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汤治疗中老年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老年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环孢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养阴益气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SIt、BUT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It、BU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益气汤治疗中老年干眼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栀清目方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脾胃湿热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 例。对照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栀清目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眼表指标[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T)结果、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的改善情况,并评定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67%(74/75),对照组为90.67%(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积分、BUT、FLT、SI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2.66%(2/75),对照组为12.00%(9/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栀清目方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可减轻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及伴随症状,改善眼表指标,提高疗效,且联合中药有利于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 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 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PQ评分、VAS评分治疗第1、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3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手法能有效改善CSR的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较单纯常规针刺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盆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积分、PSG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除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悬灸治疗。比较2组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积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积分及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SS积分、RQLQ积分、IgE水平、IL-10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刮痧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刮痧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尿酸(UA)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3%,对照组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ESR和UA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明显降低患者ESR和UA水平,减轻患处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为主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透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C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常规针刺可有效地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45/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 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将6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骨关节指数(WOMAC)。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WOMAC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能改善KOA患者的疗效,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31/32),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治疗24 h、72h及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ASCS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次,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36/39),对照组为76.92%(3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VAS评分、WOMAC评分、血清IL-1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KOA疗效稳定,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