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成都东部地区某工程项目勘察岩石试验成果为例,通过对岩石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泥岩在不同高径比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呈现的差异性较大,对于岩石参数取值建议造成了很大影响。为进一步验证和分析尺寸效应对极软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对比试验模型、取样试验,分析了不同高径比的极软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差异特征,并对差异较大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对于工程勘察中极软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应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财芳  曾勇 《地学前缘》2003,10(1):219-224
瓦斯含量预测取决于多因素、非线性的函数关系的建立 ,预测模型建立的准确与否决定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特性。文中将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和网络中的连接权值 ,建立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在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遗传神经网络训练和检验样本集 ,其中包含有 38个典型样本 ,并且将检验结果分别与回归模型、标准BP神经网络、自适应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可靠 ,预测精度高 ,为促进软计算技术与瓦斯地质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17,(9):2655-2661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可以通过相对简单且经济的方法直接测试得到,在岩土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提出了一种确定岩石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的经验公式。通过该经验公式对砂岩、千枚岩、板岩和页岩的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进行了拟合。采用决定系数R~2、相对误差D_p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AAREP这3种统计参数评价经验式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预测的单轴抗压强度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基于包含274个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评价了经验公式的预测能力,并与3种常用方法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表明,仅有3个方位角(β分别为0°、30°和90°)的试验数据可用时,提出的经验式也能够很好地预测各向异性单轴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地下水动态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定贵  郭青  王学军 《地球学报》2003,24(5):475-478
RBF网络具有结构自适应确定、输出与初始权值无关的优良特性。以matlab为平台将该网络应用于某地的地下水动态模拟与预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训练样本集与检测样本集的构建、原始数据的预处理、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检测及结果评价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还与BP网进行了对比,认为,RBF网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地下水动态模拟与预测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5.
李文  谭卓英 《岩土力学》2016,37(Z2):381-387
传统获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参数需要钻进取样、加工制作等严格的试验步骤,需要建立一种参数易于获取且准确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基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P波模量的关系式。根据英安斑岩和页岩两种岩石的干密度、P波速度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测试数据,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岩石基于P波模量的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上述预测公式与传统基于P波速度的预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强度预测通式简单、精度高,模量容易获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获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参数需要钻进取样、加工制作等严格的试验步骤,需要建立一种参数易于获取且准确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基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P波模量的关系式。根据英安斑岩和页岩两种岩石的干密度、P波速度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测试数据,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岩石基于P波模量的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上述预测公式与传统基于P波速度的预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强度预测通式简单、精度高,模量容易获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充分认识岩石的地质本质性是准确描述其物理力学特性的桥梁。岩石的地质本质性涵盖了岩石的物质性、结构性和赋存状态3个方面的内容。在综合考虑岩石上述3方面特征及其与单轴试验联系的基础上,以矿物组成、密度、纵波波速和含水状态为基本指标,采用回归和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碳酸盐岩单轴抗压强度进行预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本研究所选用的预测基本指标的合理性。实例应用表明:本次采用的回归方法对该类岩石强度预测的最大误差为15.3%,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的最大误差为8.5%。预测误差出现的原因为碳酸盐岩物质组成复杂,所选预测基本指标是实际情况的简化,同时泥灰质岩石所具有的膨胀性也导致实测和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软计算技术被用作替代的统计工具。如人工神经网络(ANN)被用于开发预测模型来估计所需的参数。在本研究中,通过利用冲击钻进过程中的一些钻进参数(气压、推力、钻头直径、穿透率)和所产生的声级,建立了预测岩石性质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实验室中所产生的数据,用于开发预测岩石特性(如单轴抗压强度、耐磨性、抗拉强度和施密特回弹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各种预测性能指标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岩石性质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岩石-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层单轴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对岩石、钢纤维混凝土和岩石-钢纤维混凝土(R-SFRC)复合层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40和C50)和纤维掺量(0、40、60和80 kg/m3)对钢纤维混凝土和复合层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应用RFPA2D模拟复合层单轴压缩损伤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建立R-SFRC复合层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复合层试件单轴抗压强度介于岩石和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复合层中岩石和混凝土界面的相互约束改变了各层的受力状态,复合层中岩石强度降低而混凝土强度增大,复合层极限抗压强度为复合层中的混凝土强度。复合层试件的抗压强度随混凝土基体强度和钢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混凝土基体强度对复合层试件的抗压强度影响更显著;不同材料的复合层单轴抗压强度数值模拟值和理论计算值相对于试验值的误差范围分别为-5.41%~-0.69%和-8.67%~-1.21%,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模型可用于复合层单轴抗压强度预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格搜索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围岩稳定性,本次研究借助支持向量机(SVM)处理小样本、非线性问题能力强的特性,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类。选取16组围岩数据作为学习样本,以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和地下水渗水量5个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围岩稳定程度为模型输出,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型。为增强模型的推广性能,提高其预测准确率,运用改进的网格搜索方法(GSM)寻找最优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并对8组围岩数据进行预测,并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GSM-SVM模型对预测样本的评判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其预测精度较BP神经网络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软粘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坑开挖采取的降水措施会引起土体内部含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文章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含水量因素对土的强度影响,并提出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具体计算公式,对于边坡稳定以及地基承载力计算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validity of using laboratory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strength of rock is considered.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ree types of rocks are analysed, and the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roach are discussed. Different methods of estimating strength are used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相似文献   

14.
抗剪和抗拉强度是结构性土体力学特性的两个方面。通过试验研究了结构性黄土原状土和重塑土的抗拉和抗剪强度。结合抗拉和抗剪强度的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结构性黄土的双曲线强度公式,进一步研究了相应的破坏应力的修正算法,并将应力比结构性参数引入到结构性黄土的双曲线强度公式中。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结构性黄土双曲线强度可以克服在Mohr-Coulomb强度理论中夸大了的土体抗拉强度缺陷,可为结构性黄土地区的工程灾害评价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种脆性指标确定岩石残余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俊  荣冠  蔡明  彭坤 《岩土力学》2015,36(2):403-408
岩石的残余强度是岩石力学的重要指标,准确地评价岩石残余强度对于评价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以及优化岩体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岩石的三轴力学特性提出一种表征岩石峰后强度衰减行为的力学指标--岩石强度衰减系数,该指标可反映岩石的脆性程度,并提出岩石强度衰减系数与围压关系的幂函数模型。对22组不同成因的岩石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数据进行幂函数模型参数拟合,发现不同岩石拟合所得参数离散性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岩石矿物组成和岩石结构特征等因素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强度衰减方法确定岩石残余强度的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岩石残余强度试验数据,并能反映岩石结构性质对残余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Considerations on strength of intact sedimentary rock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ing of sedimentary rocks under point loading as well as in uniaxial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From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different conversion factors relating uniaxial compressive and point loading strength were determined for soft to strong rocks. Additionally, the material constant mi, an input parameter for the Hoek and Brown failure criterion, was also estimated for different limestone samples by analysing the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of intact rocks, as estimated from the point load index using conversion factors, together with the Hoek–Brown constant mi, and th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GSI) constitute the parameter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bility of rock masses.  相似文献   

17.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methane is steadily increasin.Lacking of precise estimates of source and sink strengths for the atmospheric methane severely limit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global methane cycle.Agood budget of atmospheric methane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The known estimates of the main source and sink strengths are gresented in this paper,In terms of carbon isotopic studies,it is evidenced that the earth‘s primodial methane,which was trapped in the earth during its formation,may be another source of methane,with extensive,earth‘s degassing which is calleld the “breathing“ process of the earth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mitive atmosphere,large amounts of methane were carried from the deep interior to the surface and then found its way into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8.
冻土的蠕变及蠕变强度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马巍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4,16(2):113-118
基于试验,本本讨论分析了冻土三轴蠕变规律及温度和围压对冻土蠕变强度的影响,给出了土蠕变及蠕变强度随时间降低的方程式,进而提出了冻土蠕变强度的物型屈服准则。通过改变参数可将冻土的瞬时强度准则与冻土的瞬时强度准则与冻土的蠕变强度准则统一为同一个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9.
冻融作用下冻结黄土黏聚力长期强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泓  张豫川  张泽  冯文杰  周波  武俊杰 《岩土力学》2014,35(8):2241-2246
以陕西富平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使土样在封闭系统下经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分析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黏聚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利用球形模板压入试验测定冻结黄土的相对瞬时强度和长期强度,结果表明,第4次冻融循环后冻结黄土的相对瞬时强度最大,之后在第6次大幅度降低,第8次又大幅度增加,但小于第4次,第10次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冻结黄土的长期强度在冻融循环第8次时最大,第6次和10次强度相近,处于中间水平,第4、50、100次时强度最低。相对瞬时强度的变化和其孔隙比、密度的变化整体上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变化规律与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强度与物理性质的关系并不明显,它是土样内部结构、矿物成分以及物理性质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0.
经验参数m,s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远忠  宋建波 《岩土力学》2005,26(9):1461-1463
在研究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过程中,不难发现,该准则将工程岩体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复杂破坏,归结为拉伸和剪切破坏两种机制;将影响岩体强度的复杂因素,集中包含在准则引用的两个经验参数m(岩石软硬程度)、s(岩体破坏程度)之中。因而研究m,s两参数对岩体强度的影响,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着从工程应用精度要求出发,侧重其m,s对岩体强度值计算精度的影响和规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指出了精确确定m,s值对岩体强度的应用与理论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工程正确应用该准则给予了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