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鱼在一望无垠的蔚蓝色的大海中邀游,海鸟们在湛蓝色的天空中飞翔,天真的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这是人类长久以来梦想的美丽画卷。但是现在,这景象正在离我们慢慢远去,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渔民们在黑绿色的海水中无助地张望,黑色的海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发出一阵阵哀鸣,孩子们两手空空地站在海滩上不知所措……“海洋生物不会灭绝”——这一人类曾经坚信不移的神话,如今正在被粉碎。有一天,人类的后代会像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不要一片发黄的天空,我们不要一片被污染的海洋!面对海洋生物大量减少乃至灭绝,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呢?过度捕捞、侵占它们栖息地,都在带给我们财富的同时带给它们灾难。现在,我们开始缅怀这些被赶出地球家园的朋友们,而将来,谁会在地球家园上来缅怀我们?  相似文献   

2.
科技看点     
<正>宇宙Space太阳"复仇女神"伴星并不存在还有1100万年,地球上才会发生下一轮灭绝,我们还有时间。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上,经历过数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如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一三叠纪灭绝事件、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事件等。在古生物学领域一直对灭绝事件是否有周期性存在争议,但科学家们普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4.
说起"地球"号,就不能不联想到人类对地球深部特别是对大洋深处的探索过程。从19世纪的科幻小说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把想象的空间延展到无法触及的海洋深处。那一片最幽深的蓝色深处,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究竟会给人类带来希望还是灾难?这些都像谜团一般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5.
一旦发生赤潮,不但严重地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由于人们吃了被有毒赤潮生物毒化了鱼和贝类,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因此,研究赤潮预报方法在理论或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预报赤潮发生一般有2种方法。一种是在几个月前,至少在一个月前,就能预测到是否会发生赤潮的长期预报;另一种是在几个星期前,至少在一个星期前,就能预测到发生赤潮的时间、场所和规模等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6.
一个大的地球外物体与地球碰撞导致了白垩纪-第三纪边界群体的灭绝,这种假设使人们对碰撞是群体灭绝主要原因之一的可能性产生极大兴趣。然而,地球上较少的撞击坑记录不能令人满意地证实所提出的这个假设,因为撞击坑被侵蚀掉,或被俯冲消失。  相似文献   

7.
徐新明 《海洋世界》2007,(12):60-65
歌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中彻底灭绝的青蛙,昭示着这个全球公认的“动物乐园”如今已发生根本性的异变。温暖化的恐怖阴影已经笼罩全球。从100万年前起就栖息在这片热带雨林中的丑蛙等在近20年内也差不多已消逝殆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金希 《海洋世界》2013,(4):34-37
告别了寒武纪,我们来到了奥陶纪。关于寒武纪—奥陶纪的分界线,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时间点,但在这期间,发生了地球上第一次的生物集体灭绝事件。在那时候,绝大部分生物都生活在海洋里,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使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生物消失,消灭了很多腕足动物、牙形石、还有很多种类的三叶虫。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科学家们无法找出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于是,奥陶纪便在大约5亿年前,用灭绝生物的遗体书写了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自Alvarez等(1980)提出白垩纪-第三纪(K-T)分界期出现一次火流星撞击事件之后,发生大规模生物灭绝的这个时期便引起人们的关注.撞击的影响是: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大规模灭绝、全球Ir异常、形成契克苏卢博撞击坑、撞击坑附近出现可疑碎屑沉积.  相似文献   

10.
异变     
“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一些动物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新近一期《读者》刊列出另一份“新德勒名单”:巴厘虎灭绝了,爪哇虎灭绝了,袋狼灭绝了,犀牛灭绝了,野牛灭绝了,野马灭绝了……  相似文献   

11.
津沙 《海洋世界》2012,(7):32-35
在人类迈向海洋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艰辛和挑战。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海洋的?在这片既是阻隔又是媒介的"土地"上,我们迷失过,惶恐过,但最终,我们学会了"行走",甚至"奔跑"。人们址初的航海就像蹒跚学步的婴儿,总是离不开陆地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12.
正踏上归国飞机的那一瞬间,我便开始怀念此次的旅行,一点一滴的回忆汇成一片汪洋大海,波涛汹涌地向我涌来。这是我第一次跨越半个地球,经过昼夜星辰的交替,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这是一个有两万多千米迷人海岸线的国家,拥有着与中国同样丰富的海洋资源。今年夏天,我们以海洋的名义踏上这片土地,来到美国有着"黄金州"之称的加州,我们因海洋的魅力向着召唤我们的卡特琳娜岛进发。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生物圈的历史中,与主要改造时期有关的是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在短时间内(数千或数万年)很多曾繁荣过的动物和植物群体消失了,最著明的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交接期。恐龙类就是那时消失的。但更严重的危机发生在2.5亿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之间的交接期,这是我们星球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仅在海洋中就消失了90%的动物种,55%的属,28%的科,20个目,2个纲和2个亚纲。陆上动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晚二叠世似兽齿的鳞甲目非常繁荣,其他较原始的爬虫类亦曾广泛分布。这些古生代的大部分四足类都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接期死亡。在中生代陆地上,取代似兽齿状爬虫类的是初龙亚纲,其中包括恐龙类。  相似文献   

14.
它们的遗照     
<正>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有关物种等级的划分标准,所谓"灭绝动物"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全部灭绝,即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物种的成员存在;二是野外灭绝,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的控制下存活,即只有人工饲养而野外没有;三是局部灭绝,即在某一地区灭绝而在其他地区还有该物种存在的现象;四是亚种灭绝,指某物种因分布个体大小不同而取名不同的一个种的灭绝。  相似文献   

15.
北极狐、北极熊和北极狼,往往被人称作北极三霸,都生活在冰封雪盖,气候寒冷的北极地带,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相比之下,北极狐在三者之中属于弱者,生活难度就更大。但是,聪明的北极狐自有一套巧妙的生活本领,使它能巧妙自如地应付各种不测风云,并与北极熊周旋,一代一代地在那片冻土上繁衍生息,被人们称作北极小精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尔、海南部分沿海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当你漫步任这广阔的海滩上,那层层墨绿、叠叠精翠便映入眼帘。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为一条绿色的绸带环绕海岸,点缀海滩,形成一道赏心悦日的风景线。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相似文献   

17.
高凌 《海洋世界》2011,(12):18-19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鲁滨逊的独木舟.一个人在荒岛上想要逃生时的第一选择!一种独自一个就能够方便地加以建造的渡水工具.鲁滨逊的这只独木舟最后被放弃在森林中.因为他造得太大,以致需要挖一条运河来将这条船运送到海边.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故事透露了一个信息:海难幸存者们想要逃生的首要和最简单的选择,那就是—...  相似文献   

18.
思源 《海洋世界》2009,(4):29-36
虎滩寻虎鲨 “在这些疯狂的摄影师们看来,5只虎鲨绕着一个潜水者转圈圈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事情。” 这是艾里第十次到巴哈马虎滩拍摄,作为领头人,每一次到这里,他都担心出现一些状况导致团队不能吸引虎鲨的到来。好斗的柠檬鲨俨然已经占据了虎滩的统治地位,它们一出现,虎鲨就会被挡在外面,无法靠近饵料和船。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艾里团队也就没得虎鲨“可玩”了。艾里时常无奈地想,干脆把这里改名字叫“柠檬滩”好了,但那一定没有“虎滩”这个名字那么响亮。  相似文献   

19.
4.非常事件(rare events)古海洋学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以充足的科学证据,详细地论证了地球历史上的重大非常事件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所谓非常事件或稀有事件是指其规模非常巨大,在地球历史上罕见,且发生得突然,几乎在一瞬间就使地球上广大地区的环境大大改变,引起生物界的灾难性的变化,使某些生物种类灭绝.这就是新灾变论.  相似文献   

20.
秦燕  莫知 《海洋世界》2012,(7):16-23
黄岩岛这个地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经常出现在耳边,只是从今年开始,这个名词不断地见诸各种媒体报端,超高的曝光率不断地提醒人们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