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志留系Gakhum含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胡齐斯坦隆起;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坳陷富油、隆起富气”的特征,其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44.6×108t、9.3×1012 m3和10.4×108t,合计129.8×108t油当量,最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二叠/三叠系Deh Ram群、Asmari组和西北侏罗系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和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煤矿主煤层(4-5、7、9-15号煤)的储层物性特征(显微组分、裂隙及含气性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合现场钻井资料、瓦斯解吸及瓦斯涌出量等资料,从构造、沉积、煤层埋深、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煤储层物性较好,孔裂隙较为发育,微裂隙高达3 935条/9 cm2;煤层含气性(瓦斯含量)较好,4-5号煤层为4.88~10.81 m3/t,平均6.56 m3/t。控气地质因素分析表明,准南硫磺沟煤层气的控气模式以构造-水动力耦合控气为主。同时,利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预测的硫磺沟煤矿(4-5号煤)煤层气赋存有利区为钻孔29-3和28-3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3.
鸡西含煤沉积盆地特征及早期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1985年见天然气显示,有效勘探面积只占盆地面积的50%,而且生油坳陷(沉积坳陷)局部遭到破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大。盆地内主要充填了白垩系及第三系,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下白垩统分为鸡西群和桦山群,鸡西群是主要含煤地层,也是油气勘探的目的层。下白垩统东荣组含有海湾湖相暗色泥岩,而城子河组与穆棱组沼泽相煤和高碳泥岩发育。老第三系永庆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生油岩类型及纵向分布层位差异受沉积充填序列控制。孔隙型储层物性较低,裂隙型储层具有实际意义。生储盖组合匹配,发现的天然气源于下伏的鸡西群,气层之上的盖层是厚层泥岩与4层凝灰岩。研究表明,鸡西盆地含有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为煤层气,应以天然气勘探为目标。建议在梨树镇坳陷下白垩统找气,在平阳镇坳陷老第三系找油。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质结构具有3大板块、3大构造域多旋回构造演化特征,造就多种类型叠合沉积盆地,构成克拉通+前陆、断陷+坳陷、前陆+坳陷3种主要类型。大型叠合盆地是油气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主体。我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 075×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83×1012 m3;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34×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1012 m3,页岩油地质资源量335×108 t,页岩气地质资源量56×1012 m3。陆上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陆上)、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准噶尔、柴达木7大盆地。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海域)、东海及南海北部的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6大盆地。未来我国油气勘探应始终坚持“资源战略,稳油增气”战略,坚持“非常并进、海陆统筹”积极进取勘探思路;常规勘探领域,陆上地层-岩性、前陆、海相碳酸盐岩与潜山领域;海域为渤海海域构造与基岩潜山,深水构造与岩性;非常规油气主要是立足陆上7大含油气盆地,立足致密油气与页岩油气,强化勘探开发与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5.
勃利盆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富集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实践。本文基于对七台河断陷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精细解剖,揭示了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成藏条件良好,其中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发育多个富煤中心,热演化程度较高,煤储层物性较好,煤层含气量总体西高东低,构造、水文、封盖等保存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成藏基础,存在向斜-水力封堵型、断层封闭-水力封堵型、断层-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埋藏适中、缓—滞留水环境下的“逆断层封闭区”、“次级构造高点”和“煤层中部分层”是煤层气富集成藏有利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模糊数学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进行了有利区评价,优选出青龙山—桃山区、马场区等7个煤层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滇黔桂盆地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剖面测量和样品测试,分析了滇黔桂盆地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滇黔桂盆地中、下泥盆统发育两套台盆相暗色泥页岩沉积,泥页岩单层厚度为10~55 m,累计厚度普遍在100~450 m之间;泥页岩TOC一般为1.0%~2.5%,有机质类型为Ⅰ型-Ⅱ1型,处于高-过成熟热演化阶段;储层物性接近于四川盆地威201井寒武系九老洞组页岩,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脆性矿物含量平均值为46%,具备储集条件;黔南坳陷西南部和桂中坳陷中西部地区地层相对平缓,断裂密度和剥蚀厚度小,且断裂性质以逆冲、压扭为主,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综合考虑暗色泥页岩厚度、埋藏深度、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和保存条件等因素,预测滇黔桂盆地泥盆系页岩气有利层段为塘丁组和罗富组,有利区主要分布于天峨-南丹-河池一带以及桂中坳陷中部的鹿寨-来宾-合山-大化地区。利用地质资源丰度类比法计算出该区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0.66×1012~1.09×1012 m3。  相似文献   

7.
北羌塘坳陷南部胜利河上游出露油浸白云岩,层位为中侏罗统布曲组上部,近水平产状,下伏TOC含量高的黑色泥页岩。油浸白云岩呈灰黑色,原岩为生物碎屑灰岩,经历了白云岩化作用;表面覆盖烟灰状沥青,内含易于挥发的轻质油;地表样品含油率为765×10–6,远高于南羌塘坳陷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地表出露的白云岩油砂(含油率(12~236)×10–6)。胜利河油浸白云岩裂隙发育,孔隙度为6.49%、渗透率为3.81 mD,属于羌塘盆地有利储层。油气地球化学及油源对比结果显示,胜利河油浸白云岩原油来源于中下侏罗统富有机质泥页岩。胜利河油浸白云岩对北羌塘坳陷油气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在已提交的探明储量中, 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11. 8%, 渗透率平均为2. 30×10-3 μm2, 以岩性油藏为主;剩余勘探目标以赋存于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3 μm2, 储集层中的致密油为主。从烃源岩、构造、断裂和储集层4个方面阐述了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 认为成熟烃源岩控制了研究区致密油分布范围, 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运聚指向区, 北西向断裂带控制油气富集, 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甜点”区。采用类比法进行致密油资源潜力评价, 初步估算扶余油层致密油资源潜力为13. 09×108 t, 是大庆油田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内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并以大庆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为例,通过地温场研究、热储特征分析、岩石热物性测试,按照新建立的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分级体系,重新评价了油田区的地热资源量。3大油田区11个层系地质资源总量为10 934×1018 J,地热水资源量为86 607×108 m3,其中,可采水资源量为19 322×108 m3,可采地热能资源为425×1018 J。根据油田采出水和综合利用等5种开发利用方式,评估了油田地热能开发潜力,为我国地热资源评价和油田地热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云南老厂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近年来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针对煤层厚度、储层物性、含气量等储层基本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对区域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老厂矿区煤层厚度较大、层数较多,煤层顶底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生储盖配置较好;目标煤层孔隙度相对较高,裂隙较为发育,可为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提供良好的条件;主要煤层压力整体上属于常压储层,煤层解吸速率较高;同时煤储层大多处于欠饱和状态,开发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排水降压;老厂矿区雨汪区块埋藏深度小于1 000 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270.93亿m3,资源丰度为3.20亿m3/km2。总体而言,研究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1.
鸡西煤田面临严峻的资源接替问题。以煤田探采、地震及野外勘查资料为基础,对区内煤层分布规律,盆地构造演化对煤层聚集与改造的控制作用及找煤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城子河组煤层的聚集和保存受箕状断陷的形成和演化影响较大;平面上南北两个向斜的北翼和盆地东部是煤层聚集和保存较好的区域;剖面上城子河组可采煤层主要发育于该组中下部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位于区内南部向斜北翼的玄武岩覆盖区域有较好的煤层保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海相沟鞭藻及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的不断发现,为确认了河组及其下伏滴组、上覆穆棱组的时代属早白垩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海相及海陆交互相生物地层研究,恢复晚中生代黑龙江省东部古地理格局,为扩大找煤远景等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断陷盆地的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从二连盆地群的霍林河盆地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地质特征入手,探讨该类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霍林河盆地煤层厚度可达80 m,煤层含气量为1.6~5.62 m3/t,瓦斯风化带深度为450~500 m;煤层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内部小型凹陷与隆起决定着煤层的发育位置和煤层埋藏深度,基底的整体抬升确定了瓦斯风化带的位置;翁能花向斜与西南部向斜处,煤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均较大,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其受到后期构造影响小,是煤层气成藏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4.
鸡西盆地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已在多口钻井中发现油气显示。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为一套夹数个海相泥岩层的含煤岩系,形成于滨浅湖—沼泽的沉积环境,为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层。本次对该层位泥岩样品的常、微量元素全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盐度指标Sr/Ba在0.11~0.38之间,碱度指标(Ca+Mg)*20/(Si+Al)为0.2...  相似文献   

15.
郑少林  梁子华 《地层学杂志》1995,19(1):1-8,T001
黑龙江省密山县金沙农场北部鹿山地区被钻孔揭示的城子河组剖面产有海相一半成水相双壳类、沟鞭藻,孢子花粉及植物化石,这些新材料进一步证明城子河组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早中期,从而为侏罗~白垩系界线划分及鸡西群与龙爪沟群对比提供了新的生物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abundant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CBM)resources in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and the prospects for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omising.T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BM resources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is area,we studied previous coalfield survey data and CBM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Then,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as content and methane concentration vs.coal seam thickness,burial depth,coal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roof and floor lithology.In addition,we briefly discus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CBM accumulation.First,we found that the coal strata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relatively simple in structure,and the coal seam has a large thickness and burial depth,as well as moderately good roof and floor conditions.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al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and a high yield of CBM.We believe that the preservation of CBM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burial depth,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Furthermore,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ults,the coal seam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synclinal shaft and buried at depths of 700-1000 m should be the first considered fo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的煤厚分布、煤岩煤质、孔隙、等温吸附等特征,并从生气条件和保存条件方面分析其勘探潜力。结果表明,吉尔嘎朗图凹陷煤层厚度10~394 m,显微煤岩组分以腐植组为主(体积分数为80.5%~96.7%),为低煤级褐煤;煤层Langmuir体积为3.55~10.88 m3/t,平均7.29 m3/t;煤孔隙结构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孔隙形态多为开放型的圆筒孔或平板孔,这类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强,煤层气含量为0.97~3.83 m3/t,平均2.08 m3/t。综合以上分析认为,研究区东南部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目标区,其优势特征为:煤层离正断层较远,煤层气不易散失;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次生生物气的补给。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相继在多个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中获得突破,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现阶段勘探认识,本文认为陆相页岩油富集主要条件是:(1)稳定且有规模和适宜热成熟度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重要物质基础,以TOC含量>2%,最佳为3%~4%、母质类型Ⅰ和Ⅱ1型为主,Ro>0.9%或更高(咸化环境0.8%);(2)有一定容积规模的微纳米孔隙且具脆性的多类储层是重要条件,页岩储层有效孔隙度宜>3%~6%;成岩阶段偏低时,纯页岩段不是中高熟页岩油富集段,致密砂岩和混积岩黏土含量宜<20%;成岩阶段高时,页岩黏土含量可高至40%左右;(3)滞留烃数量大且品质好是重要保证,以S1>2 mg/g为门限,最佳>4~6 mg/g;气油比>80 m3/m3,最佳150~300 m3/m3;(4)顶底板具封闭性保持超压且滞留足够多轻-中组分烃类。陆相页岩油分布特征是:(1)有外物质注入的深-半深湖相是页岩油主要富集区;(2)具备“四高...  相似文献   

19.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发、聚煤等重大事件在地层精细对比方面的意义,甄别出了盆地中重大事件的地层记录.以等时层为基础建立对比框架。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追溯对比,认为盆地中坳陷部位的渴湖海湾沉积是南北两带的沉积过渡类型,根据微体古生物研究,南北两带海相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面貌基本一致,南北带的海相层应是同一层位,初步实现了盆地内南、北两个条带城子河组的精细对比,为恢复盆地古地理环境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沁水盆地南部15号煤层顶板灰岩特征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煤层顶板的含水性对煤层气的开采有重要影响。沁水盆地南部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层直接或间接顶板多为灰岩,其中以K2灰岩为主,连续分布。顶板泥岩较少,呈零散分布。灰岩的富水性对煤层气的排水降压有影响。因此,主要从灰岩的厚度展布、裂隙发育、与煤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讨论其含水性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灰岩的含水性一般较弱,但当遇到断层或岩溶陷落柱较发育的部位,可能与其他含水层沟通,富水性较强。(2)15号煤层顶板灰岩的厚度与煤层气井的产水量并无直接关系,其裂隙较发育,但大多被方解石充填,导水和储水性能较差。(3)灰岩与15号煤层的接触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型,灰岩直接覆于15号煤层之上;另一种是间接接触型,灰岩与15号煤之间夹有泥岩、砂岩或14号煤层。直接接触型煤层气井的产水量、产气量比间接接触型高。间接接触型15号煤层直接顶板的岩性、厚度对产气、产水都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