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养殖虾夷扇贝不同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7月在我国北方某海域,进行了底播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不同组织中Pb、Cd、Cu、Zn 4种重金属的含量调查.重金属的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闭壳肌中有害重金属Pb、Cd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虾夷扇贝内脏团质量虽仅占整贝质量的8%~15%,但内脏团中有害重金属Cd占整贝中Cd的76%~85%,Pb占整贝中Pb的45%~54%;同时,研究表明虾夷扇贝对有害重金属的蓄积与养殖区域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王红  许强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07,31(9):11-18
于2005年10~11月在大连湾、秦皇岛、莱州湾、烟台、威海、胶州湾、胶南7个海域,进行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As,Hg,Pb,Cu,Zn5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重金属含量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进行。结果表明:(1)重金属含量存在着组织差异性,贝边的含量高于贝柱;(2)取自同一海域的栉孔扇贝重金属含量高于海湾扇贝;(3)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排序为:Zn>Cu>As>Pb>Hg;(4)胶州湾栉孔扇贝Zn有超标现象,贝柱和贝边中的含量分别是限量标准的1.24倍和1.59倍;Hg,Pb,As和Cu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芷锚湾秋季近岸海水为研究对象,运用《海水水质标准》的评价方法,分析海水重金属含量分布和特征。结果表明:海水中的As和Cu元素含量呈北低南高之势,Zn、Cd和Pb元素含量大体为离岸浓度变低;通过对评价区各项环境因子含量和各类水体标准值进行比较,As、Zn和Cd元素含量均达到一类水质要求,Cu元素含量属于轻度污染,Pb元素含量属于较清洁,表明评价区总体属于轻度污染海域。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5.
沉积物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具有源和汇的双重作用。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相态分析是研究流域重金属元素循环,评价其生态危害性的基本方法。采用1mol/L的盐酸对椒江悬浮物和河漫滩沉积物进行淋滤,研究重金属(Zn、Pb、Cr、Cu和Cd)在酸溶相和酸不溶相中的分布特征,分析并揭示其主要来源和生态效应。椒江沉积物中Zn、Pb、Cu、Cd的含量明显高于浙东地区土壤背景值,酸淋出率60%,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酸溶相中的重金属易释放到水体中,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揭示,酸溶相中的重金属主要吸附、络合于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中,其来源受工业、农业排放的控制。富集因子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椒江沉积物中Cd的富集程度最高,尤其在上游永安溪河段,Cd达到显著富集。而Zn、Pb、Cr、Cu均为轻度—中度富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茅尾海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Cu、Pb、Zn、Cd、Hg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水中Pb、Cd、Hg的含量大都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Cu符合第二类标准,Zn超第二类标准,但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Cu、Pb、Zn、Cd、Hg的地积累指数(1geo)均较小,Cd污染程度略大,污染多在红树林潮滩,沉积物质量属轻度污染,与国内外海湾相比处于较低污染水平;不同生物对重金属吸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潮间带生物除对Pb外的其他重金属富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獐子岛虾夷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等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獐子岛海域表层沉积物Pb、Cd、Cu、Zn含量均是在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最高含量分别为9.17±2.05、0.06±0.014、6.71±2.01、24.94 mg/kg±5.21 mg/kg,远低于国家一类海域标准及Hakanson提出的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相应污染物的背景值。综合评价,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不具有生态风险性,整个养殖区养殖环境良好,为优良的贝类增养殖海域。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刺参在Pb、Zn、Cu、Cd、Cr、Hg和As 7种重金属混合暴露条件下,呼吸树、消化道和体壁组织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与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重金属在刺参组织器官中的富集具有选择性,理论平衡状态下,As、Cd、Cr在各组织的含量分布(CAmax):呼吸树消化道体壁,Cu、Zn分布规律(CAmax):消化道呼吸树体壁,Hg、Pb分布规律(CAmax):体壁呼吸树消化道。(2)刺参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呼吸树组织对Cr离子富集系数最高2298.2,其次是Cu、Cd离子,其BCF均在1500以上,Hg、Pb、Zn和As离子在呼吸树中的富集系数较低。体壁对Cu离子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560.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52.7。消化道对Cu离子富集系数最高603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为87.9。  相似文献   

9.
大辽河口溶解态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9年7月和2010年4月在大辽河口采集表层水样,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态Cu、Pb、Zn、Cd和Cr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除2010年4月Cu,及个别站位Pb、Zn含量较高外,表层水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0年4月表层水中Cu、Pb、Zn、Cr的浓度大于2009年7月,2航次Cu、Cd、Cr的含量由河向海呈逐渐上升趋势,2010年4月Pb、Zn的含量表现为河口段高于口外海滨。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主要受径流量、潮汐作用以及风浪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2009年春、秋两季辽东湾西部海域共25个采样站位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平均含量范围分别为8.0~32.1、4.3~56.9、20.0~102.6、0.12~0.34 mg/kg;Cu、Pb、Zn和Cd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渤海重金属背景值.在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元素平均含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Cd的风险等级已经达到"中等",Cu、Pb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各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于"中等",近岸及河口等海域的生态风险等级相对较高.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和Zn属于0级污染,Pb和Cd属于"轻度"污染.因此,作者建议应控制该海域近岸养殖区密度和减少养殖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和Zn具有一定的同源性,TOC含量对重金属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深圳湾福田潮滩重金属含量及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丽  蔡立哲  童玉贵  高阳 《台湾海峡》2005,24(2):157-164
根据2002年1月和10月在深圳湾福田潮滩同时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重金属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深圳湾福田潮滩Cu、Pb、Zn、Cd含量明显超标.2002年10月Pb、Cd、Cu、Zn含量的平均值比2002年1月高.与历史资料对比,近几年Cu含量有增加趋势.2002年1月,深圳湾福田潮滩奇异稚齿虫密度与沉积物中Pb、Cd、Cu、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尖刺缨虫密度与Pb、Cd、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u的相关系数也接近显著相关临界值.2002年10月,只有小头虫密度与Cd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分析了影响重金属与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关系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汕头港及邻近水域潮间带常见海产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体内的Ni、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体内的Cr和Zn、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体内的Cu和Zn含量高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近江牡蛎的Cu污染因子质量分指数最高达6.01。可食性贝类中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体内的Cd、Zn,翡翠贻贝体内的Cd、Ni和Pb,小荚蛏(Siliqua minima)体内的Cd、Ni,近江牡蛎体内的Cd、Cu、Ni和Zn的含量高于人体食用限量标准。其中近江牡蛎体内的Zn含量最高,为限量标准的23.5倍。港内比港外污染严重,远离港口站位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仍有超标现象,表明汕头港及其邻近水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3.
乔永亮  徐少春  周毅  贾小平 《海洋科学》2022,46(12):103-114
为全面了解我国黄渤海鳗草(Zostera marina L.)床重金属污染水平, 本研究以大连林阳北海、葫芦岛兴城、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四处鳗草床为研究对象。于夏季采集鳗草、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并分析其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以此分析海草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并对比评估不同鳗草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夏季四处鳗草床海水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Cu > Pb > Cd, 均低于国家一级水质标准; 对沉积物来说, 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Pb > Cu > Cd, 均低于国家一级沉积物质量标准。鳗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因重金属种类和海草积累部位而异, 其地上组织对Cu、Zn、Cd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组织。研究区域海水中Cu、Zn、Pb和Cd潜在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水平。而对沉积物而言, 葫芦岛兴城鳗草床Cd的潜在风险等级处于较高风险水平(Ei值为156.9)。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鳗草床的地质累积指数(Igeo)由大到小依次为: Cd > Pb > Zn > Cu。综合所有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 葫芦岛兴城鳗草床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  相似文献   

14.
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榕硕  白娅舒 《台湾海峡》2011,30(3):316-323
根据福建兴化湾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表层海水以及2007年3月表层沉积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冬季,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2.42、〈0.03~1.08、〈3.1~16.5、〈0.010—0.043、〈0.007~0.170、0.82~4.00肌g/dm’;春季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91~3.80、0.18~3.40、8.7~36.0、〈0.Ol~0.22、〈0.007~0.063、0.63~1.58~g/dm’.这两季表层海水重金属的测值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值,其中春季cu、Pb、zn、cd含量的均值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cu、Ph、zn、Cd、Hg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60~22.oo、22.4~39.1、54.2~114.0、0.045~0.082、0.020~0.066、5.00~10.20mg/kg,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_2002)》的第一类标准值.该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呈近岸海域较高.此外,对其历年来监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cu和Ph含量的多次监测值较接近,但重金属zn含量的监测值存在着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AFS)测定了采集于北海银滩镇、厦门海门岛、宁德漳湾镇、乐清西门岛、温岭坞根镇、三门花桥镇等地区自然滩涂以及温岭坞根镇养殖区的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s)及其栖息地的底泥样品中Zn、Cu、Mn、Fe、Cd、Pb、Hg 和As 等8 种重金属含量,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含量特征、生物体与栖息地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生物体重金属富集系数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栖息地可口革囊星虫间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 各群体中Pb 含量均超过标准, 厦门海门岛群体中Cd 含量超标; 厦门海门岛、乐清西门岛自然滩涂栖息地和温岭坞根镇养殖区等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 所有采样点底泥中Cu 含量以及乐清西门岛自然滩涂底泥中Cd 含量达到沉积物质量标准Ⅱ类; 可口革囊星虫对Zn、Cu、Fe 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 对Mn、Cd、Pb、Hg 和As 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Zn、Cu、Fe、Pb 和As 的富集系数在大部分群体间差异性较小; 可口革囊星虫中的Fe 和As 含量与底泥中的Fe 和As 含量高度正相关, Zn 和Hg 含量的相关性次之, 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红海湾底质重金属分布与背景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含量呈湾顶高于湾中部和湾口的分布特征,在河口潮间带形成污染区。根据背景区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和2倍标准差,提出用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Ni,Cr的背景上限(分别为90,0.65,20,55,30,45mg·kg~-1干重)作为背景参考值。红海湾表层沉积物中Zn,Cd,Cu,P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四者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化学特征及其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7年,利用大容量气溶胶采样器在台湾海峡采集79个大气气溶胶样品.采用ICP—MS分析法测定了样品中Pb、Cu、Cd、V、Zn、Fe和Al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对大部分元素而言,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而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气溶胶中微量金属的含量变化与海峡的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通过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微量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判别.台湾海峡大气微量金属的来源特征为:Cu、Pb、Cd、V主要来自污染源,而Al、Fe、Zn则主要来自地壳源.比较和分析了台湾海峡海域微量金属的大气与河流输入,Cu和Zn的大气输入低于九龙江和闽江的输入,而Pb、Cd的大气输入则超过了这2条河流的输入.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夏季)和2008年1月(冬季)分别对广东红海湾的汕尾港周边海域35个站位进行了表层海水的采样,在实验室内使用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和HY-1F型多功能极谱仪获得了海水中重金属Hg、Cu、Pb、Zn、Cd的含量,研究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WQI)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显示:Hg、Cu、Pb、Zn、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9~0.050、0.9~4.3、0.4~1.4、1.6~19.0、0.1~0.7μg/dm3,平均含量分别为0.025、2.4、0.8、9.4、0.2μg/dm3.该海域表层海水各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总体上呈现以品清湖向汕尾港递减的变化趋势.各站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WQI)均小于1,海水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较轻微,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的要求.2008年1月(冬季)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0.17)略大于2007年6月(夏季)的平均值(0.14),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略有加重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要素测值的相关程度,相关系数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大致为:Zn>Cd>Cu>Hg>Pb.  相似文献   

19.
湛江南柳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柳河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Hg含量分布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5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重,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Hg>Cd;生态危害评价显示,Pb,Cu,Zn等元素属于轻微生态危害,Hg,Cd等元素属于中等生态危害,5种元素生态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Hg>Cd>Pb>Cu>Zn。  相似文献   

20.
烟台近岸典型生态区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烟台海岸带3个典型生态敏感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r、Cu、Cd、Pb、Zn、Ni的形态分布和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河口区与排污口区重金属Cr、Cu、Cd、Zn和Ni的含量较高,尤其是Cd污染严重。养殖区基本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1类标准;重金属Cr、Cu、Pb、Zn和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