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思南县1960—2015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近56 a思南县年平均气温为17.4℃,呈明显升温趋势,且从上世纪末开始,思南县年平均气温增长趋势停止;各季节除夏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外,其余均呈明显升温趋势。近56 a思南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 137.5 mm,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各季节除夏季降水呈弱增加趋势外,其余均呈弱减少趋势。2000年代以来,思南县年、四季偏暖年份和降水异常年份均增多,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思南县年、四季偏暖年份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资源县1961~2017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t检验及M-K突变检验法对资源县57年冬季气候变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资源县冬季、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276、0.19℃/10a,冬季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对全年气候变暖贡献较大;2月份平均气温显著上升,线性倾向率为0.419℃/10a,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448℃/10a,对冬季增温影响最显著;冬季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发生在1996年;20世纪1960~1980年代为冬季低温期,冷冬大多出现在1980年代之前,暖冬1990年代之后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最大熵谱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顺德区1959—2013年包括冷冬、高温、降雨、雷暴、低温阴雨等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近56 a顺德暖冬气候趋势明显;60年代中期—70年代是严重冷冬事件的集中期,而90年代和21世纪初没有出现过严重冷冬事件;冷指数的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周期震荡是6.2 a;严重多雨气候灾害年共8 a,最大显著的周期震荡是5~6 a;顺德雷暴变化与气候变暖的关系不明显;雷暴日最大周期是14 a;1960—2013年顺德年高温日数显著增多;1975年开始这种增多趋势十分显著,可能突变时间区域是80年代;用方差周期迭加外推法预报2015年低温阴雨爆发日期为2月23日。  相似文献   

4.
1997年1~3月,影响本省的冷空气活动不频繁,暖湿气流比较活跃,造成本季度的主要天气特点为片暖、晴雨交替出现且阶段很分明,降水明显偏多。2月上旬和3月中旬西南和东北部出现了长达16天左右的低温阴雨过程。1气温、降水概况正月全省多数时间阳光普照,天气暖和,昼夜温差大,月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偏高1~Zt。2月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其中2月上旬至中旬,阳光短缺,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在12t以下,北部山区在5℃以下。2月下旬至3月中旬,旬平均气温普遍偏高2~3t,部分站点甚至偏高5~8℃。与历年同期相比:1月份部分…  相似文献   

5.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10个主要极端天气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计算分析了10个极端天气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气温指数中,年及四季高、低温阈值均为上升趋势,并造成最长热浪天数的延长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低温阈值升速明显快于高温阈值,高温阈值仅在春季变化显著,最长热浪天数仅在冬季变化显著;低温阈值则为极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年和冬季,造成"热春"、"暖冬"频繁;暖夜、闷热、傍晚至夜间的强对流等显著增多,暖日、高温热浪增加,霜冻日大幅减少。2)6个极端降水指数以增趋势为主,其中强降水阈值、比例、日数以及最大5日降水量在冬季增趋势最明显,仅夏季强降水阈值、比例略有减小,冬季日降水强度的增大趋势、夏季持续干期的缩短趋势显著性水平分别可达0.1、0.01。3)一些气温指数在1980—1990年代发生突变,而降水指数未现突变。  相似文献   

7.
用1980年以来25年绥化市初冬和春季(4 ̄5月)的气温、降水、500hPa高度场资料,对初冬气候异常偏暖,植物二次发育,次年春季发生倒春寒天气的奇异现象进行分析,特别对2004年初冬和2005年春季发生的偏暖气候和春后期低温阴雨天气作了总结。讨论初冬异常偏暖的特点与倒春寒天气的关系,试求今后这类天气气候预测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新丰县近47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新丰县1961—2007年的气象资料,得到近47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较明显上升趋势;四季气温变化幅度不同,尤其是冬季变暖幅度最大,其他季节平均气温则呈下降趋势;低温霜冻减少明显,高温日数显著增加。日照、雷暴和雾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不大,但降水日数减少,夏季降水强度增大,春秋两季降水减少明显,春、秋季干旱化加剧。初步说明新丰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与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57年江苏省雷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江苏省1951—2007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和保证率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江苏省近57年雷暴的气候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和不同保证率下初终期分布。结果表明:江苏省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的多年变化不明显。江苏省每10年雷暴日数减少约2天。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60年代初、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中期,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后期。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后期—本世纪初期。不同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存在明显地区差异,5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中旬—4月上旬(9月上旬—下旬),80%保证率下雷暴初日(终日)在3月下旬—5月上旬(10月上旬—下旬)。在周期分布上,江苏8~10 a以上的周期都相对比较稳定且具有全域性,而相对较短的周期一般都不具有全域性,从长周期分析江苏地区近几年年雷暴日数各地均处于偏多的周期内。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港市1960-2009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0年来贵港市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冬季增暖最明显;极端气温差逐渐减小;四季气温均上升,冬季较冷,气温波动大;夏季炎热,气温波动较小;春暖秋凉,气温波动较大;近十年变暖尤为明显,气候异常偏暖年份都出现在偏暖期.  相似文献   

12.
王凌 《气象》1993,19(5):62-63
2月份,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但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上、中旬偏暖,下旬偏冷。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江南、华南北部后半月多低温阴雨天气,对春播不利。河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降水较少,旱情持续。新疆、青海等省(区)部分地区发生雪灾,损失较重。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60~2010年福建春播期平均气温资料、日照资料、NCAR/NCEP逐日高度场、风场及逐月海温资料,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近51a来福建省北部和南部低温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异常偏多成因。结果表明:福建省低温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与福建省的地形及纬度密切相关。近51a来福建低温阴雨日数呈弱减少趋势,福建北部和南部地区年际变化特征相似。未来一段时间福建北部地区低温阴雨日数偏多可能性较大,南部地区低温阴雨日数可能继续偏少。福建低温阴雨日数与乌拉尔山脊强弱、亚洲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强弱关系密切。亚洲高纬地区的环流经向度偏强,冷空气不断南下和较强的西南风配合,湿度条件较好,是造成福建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多的直接原因。福建北部地区低温阴雨异常偏多年前冬北太平洋(55°N~60°N,155°W~180°W)区域海温明显偏暖;福建南部地区低温阴雨异常偏多年前冬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明显偏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朔州市6 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0 年降水、气温资料,利用折线图、距平图、趋势图、滑动平均、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等,对朔州市51 a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1) 51 a 来朔州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21 mm/(10 a),减少速度低于全国和山西水平,多雨年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少雨年则比较分散;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他季节的降水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朔州市年降水减少主要是夏季降水减少所致;年、季降水均没有显著突变.2)51 a来朔州市年平均气温以0.285℃/(10 a)的速率波动上升,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和山西水平,20世纪90 年代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四季平均气温均为增暖趋势,但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冬季最为明显,增速为0.5℃/(10 a),表明朔州市气候变暖是四季气温增加所致;年和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存在由低向高的显著突变.3) 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将朔州市气候分为冷、暖2 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舟山市定海基准站1954—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探讨分析了海岛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1)海岛地区的气温在1954—1990年间变化趋势不明显,90年代后才呈变暖趋势,气温在1998年发生突变,1954—2015年线性倾向值为0.0168℃/a,变暖时间比内陆城市偏晚,变暖幅度偏小;春季气温变暖率最大,其次是冬季,夏秋最少;平均最高气温变暖最明显,对舟山市气温的整体上升贡献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平缓,且秋季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2)降水量呈现逐渐增多趋势,四季中夏季增多最明显,近年来有减少趋势,冬季降水90年代以来缓慢增加。3)62 a来共出现严重的冷冬8次,暖冬3次,多雨事件7次,少雨6次。  相似文献   

16.
帅世殊 《贵州气象》1998,22(5):41-44
1气候特征1998年春季(3~5月)主要气候特征为:气温变幅较大,特别是3月中旬至3月下旬温度变化剧烈,与常年比较季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多阴雨;春旱和冰雹严重。3月省内主要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偏低,降水偏少;4~5月主要是干暖天气,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主要气象要素分布2.1气温2.1.1季平均温度今春省之南部和东南部边缘、乌江下游及赤水河流域季平均气温在18.0℃以上,其中以册亨21.3℃为最高;省之西部及开阳在15.0℃以下,以威宁13.2℃为最低;省内其余地区在15.0~18.0℃之间。与常年相比,除赤水偏高2.2℃、习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来宾市从2002年成立以来(2003-2014年)春播期(历年2月21日到3月31日)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12℃大于或等于3天)天气实况,重点以2011年全市大部为中度低温阴雨为例分析评估其影响,为春播期低温阴雨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靖西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靖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8~200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靖西县近50a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1997年之后年平均气温进入一个迅速上升阶段,夏季高温天气增多,冬季低温天气减少,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冬、秋季气温增高的贡献;降水量略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门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对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江门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增多。近50年来,江门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夏季高温出现频率增加,持续性高温也呈增长趋势;“龙舟水”增多明显;雷暴日数增多,年暴雨日数上升;灰霾现象日趋严重。2008年年初,江门市还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阴雨天气灾害;同年4月出现有史以来影响最早的台风。随着全球变暖及城市化发展,江门市极端气候事件未来可能继续出现,甚至更加频繁,城市气候灾害将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我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播期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气温变化较大,作好春播期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天气预报,对安排全年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量,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二、预报因子的选择根据多年来的预报经验,着重抓住天气环流及天气气候的前期变化特征,特别是某些特殊变化值,对提前预报未来将出现某种程度的异常天气变化还是可能的。本文根据以上思路,分别以3月中旬有无低温阴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