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欧洲卫星遥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俄罗斯、欧空局卫星遥感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概况,总结了欧洲主要国家卫星遥感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其管理模式对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产业化和深层次开发利用的重要影响。剖析了我国卫星遥感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卫星遥感基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多年来湖南地质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湖南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的构建思路,规定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等不同平台的地质灾害遥感应急启动条件和响应时间,详细阐述了灾前基础地理、遥感影像、资源环境和孕灾背景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方法以及灾时遥感数据的实时获取途径与处理要求,明确了遥感应急解译与灾情险情评估内容,为湖南省地质灾害遥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遥感专业发展特点及学生具体情况,在分析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和方向凝练、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3个方面探讨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情况,并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使该专业能够适应我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遥感地质调查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的日趋成熟,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已在地质调查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应用和研究成果,为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survey,TSSRSGS)的制定或修订奠定了基础;而多年来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的严重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地质工作的迫切应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分析新一代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范、标准的梳理和问题分析,依据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TSSRSGS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体系构成、建设内容和未来设想等,以期推进TSSRSGS建设工作,促进遥感地质调查技术与应用工作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准确及时的农情信息是国家与地方政府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云计算的出现为这一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本文阐述了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思想、总体架构、组成部分以及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农情遥感监测产品信息服务为例,开发了一个农情遥感监测信息在线原型系统。该系统是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多尺度时间序列农情遥感监测结果与信息的管理、存储和维护,并且向用户提供查询与下载服务。农情遥感监测云服务平台建设框架的设计为全面整合专家智慧、IT技术、数据资源、服务方式以及平台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设依据。该平台的建立,将深刻改变农情遥感应用的模式,推动农情遥感的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卫星遥感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卫星遥感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卫片执法检查、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和土地管理“一张图”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矿业活动调查与监测等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展望,较好地发挥了卫星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翔实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的遥感信息平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超  张泽烈 《测绘科学》2010,35(1):179-181,151
面对城市规划管理对遥感信息的强烈需求,重庆市遥感中心开展了从规划遥感标准制定、影像处理、数据建库、遥感规划分析模型、发布服务等遥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本文就在建设过程中用到的数据库建设、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关键技术,和规划行业遥感分析应用的技术实现思路提出探讨,希望推动国内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深层次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灾害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一大  吴玮  王薇  刘明  温奇 《遥感学报》2016,20(5):1170-1184
随着灾害系统理论的深化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天—空—地—现场"一体化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要素分类体系、灾害遥感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建设等方面,总结了灾害遥感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等主要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方法,并对应用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3个阶段阐述了中国灾害遥感系统的发展历程,基于业务应用需求介绍了灾害遥感业务系统的体系架构。按照灾害遥感日常监测业务、应急监测业务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等3个方面介绍了业务应用模式,并从时效性、评估精度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对业务应用进展水平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当前灾害遥感研究与应用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加强灾害遥感应用机理研究、加快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灾害监测评估方法研究、提升综合减灾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软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统计遥感空间基础框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通过建立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空间基础框架数据库体系,根据地理空间位置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针对统计遥感业务对空间基础框架的需求,提出了统计遥感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研究了框架建设中框架构成,数据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关键技术,并展示了统计遥感空间基础框架在国家统计遥感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0.
遥感地质试验场是实现遥感地质资源评价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其建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土资源遥感地质应用需要,满足遥感地质应用技术自身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方法协同发展的需求,提高地质调查的遥感地学定量化水平,避免遥感数据应用与推广的盲目性。为此,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我国遥感地质试验场的建设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哈密遥感地质试验场的野外试验场(简称试验场)已基本建立,初步具备了对外提供应用服务的能力。这里主要介绍了试验场的构成、功能和性能,以及试验场所能提供的服务方式及服务能力,以便广大的遥感地质工作者了解试验场的建设进展情况,并利用试验场开展遥感技术方法及基础理论等研究工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试验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丁建伟  张荣 《测绘学报》1993,22(4):299-303
现代地图学空间活跃,发展迅速,并在我国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现代地图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我国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Chair of the Cartography Department at Moscow Universit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artography as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in the USSR, a proces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new theory, differentiation into subfields, and strengthening of linkages with other disciplines. Major emphasis is on cartography's incorporation of concepts and methods characterizing science in general–modeling, systems analysis, structure, function, information theory, quantification, automation, and “cosmologization.” Modern cartography represents both a manifestation and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trend towar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Translated from: Vestnik Moskovskogo Universiteta, geografiya, 1985, No. 1, pp. 3-9.  相似文献   

13.
江苏测绘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阐述江苏省测绘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单位、竞赛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基础论述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最后,介绍举办江苏省测绘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以来对江苏测绘教育的影响,以便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测绘学科发展综述   总被引:40,自引:29,他引:11  
本文综述了测绘学科的最新进展,给出了传统测绘学的概念和特征,主要论述了测绘学科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重力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和虚拟现实这几项新技术分别给出其定义、学科特征和最新进展动态。文中最后给出了测绘学的现代概念,阐述了测绘学科正在向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跨越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地理信息科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介于地理学、信息科学和测绘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秉承地理信息科学仍然是一个开放知识体系的基本判断, 从地理信息科学的上位学科地理学、信息科学、地球观测科学的基础学科特征出发, 重点论述其基础性和科学属性, 进而探讨了地理信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科范式, 为地理信息科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提供潜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黄建毅  张景秋  孟斌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4):118-120,125
立足《地图学》课程的特点,对其课程思政教育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及主要方向进行了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价值,也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 in response to a critical review of his book on automation in cartography by K. A. Salishchev (see preceding article), defends his ideas on “raster digitizing” (proposed as only one of several approaches to cartographic automation) by documenting the need for a certain level of uniformity in the storage and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he continues a debate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at should gover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cartography that occupied the entire “Cartography” section of the May 1986 issue of Geodeziya i kartografiya. In a preface to the secti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Soviet journal emphasized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universally accepted position on standards for automating cartography or on the ultimate role automation should play in the discipline as a whole. Translated from: Geodeziya i kartografiya, 1986, No. 5, pp. 38–43.  相似文献   

18.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俊茹  宋振柏 《测绘科学》2007,32(6):196-198
本文介绍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测绘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特色、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专业面广、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确定了本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框架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宁津生 《测绘工程》2000,9(2):70-74
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 ,并对测绘学科的内涵及各分支学科作了简要的阐述 ,最后论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科之间关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地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但已超出了地理学的学科研究范畴。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高校该学科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学科重点建设内容,对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