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04,6(4):387-390
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9~12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在这一盛会的开幕式上,作者特别怀念和感谢往昔众多的老前辈、专家和学者,如葛利普、黄汲清、谢家荣、刘鸿允、关士聪、王鸿祯、廖士范等,他们对我国古地理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和功绩。开拓者的业绩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边坡系统稳定性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复杂边坡系统稳定性研究中引入可靠性理论的必要性。总结了边坡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主要内容为:影响边坡系统稳定性因素的可靠性研究、可靠性计算模型的研究、边坡不稳定性空间预测的可靠性研究、边坡不稳定性时间预测的可靠性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氢气和气态烃在煤成气形成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有可溶有机质和无可溶有机质的Y、Z两个系列气态产物中氢气和气态烃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气和气态烃,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气态烃在消耗氢气的同时也促进氢气的生成,这种矛盾关系恰恰反映了热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两极分化的反应关系;两系列不同温度区间氢气、气态烃、可溶有机质产量差值的变化,也显现出干酪根在不同温度段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反应的差异性和反应的阶段性优势。这是研究煤在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与煤成气形成演化关系的一个方面,为干酪根热降解机理和煤成气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前十分有利的三农政策和经济环境下,探索和推行部分农民"离土离村"模式,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时机已成熟。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将在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同时,广大农村会出现人稀地广、土壤肥沃、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富庶稳定的田园风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  相似文献   

5.
黏土治理藻类和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河湖海的富营养化导致湖河蓝藻和沿海赤潮频发是全世界面临的灾害性问题之一。黏土治藻是解决这一环境难题的技术方法之一,在应急治理藻华和赤潮中已取得一定成效。黏土治藻具有一定缺陷,研究黏土的类型、含量、治藻性能、有机和无机改性及其治藻性能、优异性能黏土筛选、复配集成及其治藻、去富营养化性能的技术方法,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尤其在藻类和富营养化标本兼治、应急和长效综合治理取得了新突破,展示了其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朝义 《安徽地质》2005,15(1):74-76,80
提高安徽地质找矿效果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我省目前地勘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下步如何切实提高我省的地质找矿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指出按客观规律办事、强化科学管理是提高找矿效果的前提;建立专家系统,选准、选好项目是提高找矿效果的基础;集中找矿力量、建立省直属综合找矿队伍是提高找矿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沙区的荒漠化过程与起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史时期中国东部沙区的荒漠化是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才是导致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对毛乌素沙地而言,其腹地的荒漠化主要是全新世湖沼层在人类活动参与下被破坏而使未次冰期的古风成砂翻新的结果;而在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接带(即沙漠-黄土边界带),荒漠化过程要复杂得多,除了人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流水侵蚀、风力吹蚀及重力崩塌也共同参与在使古风成砂翻新的荒漠化过程之中。在沙漠-黄土边界带,历史时期荒漠化主要与末次盛冰期、末次冰期阶段3中期及阶段4时期的古风成砂被翻新有关,更老的古风成砂由于埋藏较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因而不是历史时期荒漠化的主要沙源。  相似文献   

8.
矿山酸性废水的环境影响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山酸性废水(AMD)的环境影响是开采矿山或废弃矿山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介绍了国内外AMD的产生机理、环境危害、控制观点和治理方法。控制观点包括有源头控制和转移控制:源头控制观点就是要在源头防止AMD的形成和转移;转移控制观点就是要中和治理AMD并从中去除金属。治理方法分主动治理和被动治理两种,治理AMD既可以采用非生物路线(化学机制),也可以采用生物路线(生物机制)。  相似文献   

9.
崇明东滩15年动态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明东滩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湿地,又是一个河口淤涨型湿地,对1988年与2002年崇明东滩湿地卫星遥感图象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崇明东滩并不是全部扩涨,南部滩涂岸线呈后退趋势;②在淤涨部分,以最东端最快;③随着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和大规模的围垦,崇明东滩的前景将不容乐观。因此,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崇明东滩湿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朱玉娟 《地下水》2013,(6):151-152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也是普遍的生态环境地质现象。镇原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的西南端,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危害较多。对县境内的水土流失进行分类,总结其分布规律,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及区域危险性程度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关祥  李林 《地质科学》2001,36(3):335-341
采用航空象片、遥感图像处理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详细解译了分布于重庆地区的各类滑坡、崩塌,总结了这些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并对区域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2.
王涛  段鹏 《地质与资源》2016,25(5):487-493
山西中阳县境内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潜在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其中崩塌、潜在崩塌灾害占中阳全部地质灾害总数的64.14%,县境内地质危害的特点是规模小,危害大.本文主要针对中阳县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根据中阳区域客观情况,采用袭扰系数(R)法定量评价原则,利用野外调查所得的各评价单元地质灾害现状与发育程度(数量、规模)等求取R值,进行定量综合评定中阳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与亚区空间分布,研究建立适应中阳地质灾害防灾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大方县小屯乡法启村一组崩塌地质灾害为一高位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崩塌方式以零星崩落为主,威胁下部83户510名居民及法启火车站安全。本文以贵州省大方县小屯乡法启村一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为例,根据勘查及调查测绘,模拟剖面的选取,坡面的参数确定,运用Rockfall软件数值模拟,模拟出崩塌落石运动过程中的特征参数,掌握了崩塌落石的运动特征,为该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Rockfall数值模拟在零星高位崩塌地质灾害勘查中可分析出崩塌落石的主要堆积停留区、最远崩落距离和各点位的落石动能、最大弹跳高度等详细数据,避免了公式计算的单一性,体现了模拟的随机性,与崩塌地质灾害的实际运动特征更接近,可更有效的指导崩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鹏  赵亮  杨志双  鲍东明  刘雪丽 《地质与资源》2007,16(3):215-217,212
分析了辽宁南芬铁矿冯家东沟排土场泥石流形成原因、造成危害,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南芬铁矿冯家东沟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评估,进而探讨泥石流预防治理体系,浅析减轻泥石流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资料分析,文章总结了河北省公路沿线崩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并对其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测崩塌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造成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灾害体的3D仿真模型,提取泥石流灾害体的特征信息;对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和赋值。建立“灰色类别模型”,对古乡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灾害体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前人实地调查的情况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防灾避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五华区共查证崩滑流及地面塌陷灾害点60处,灾情堪称严重。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法对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分区。高易发区面积31.35km^2,中等易发区面积247km^2,低易发区面积101.65km^2。科学评估分区结果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京郊门城镇地面塌陷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空地面塌陷是门城镇地区危害性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椐实地勘察资料 ,论述了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 ;选取与塌陷密切相关的 1 1个因素 ,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面塌陷的危险度进行了分区预测。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东山村塌陷区,目前稳定性较差,严重威胁当地住户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经过野外实地调查及物探验证,综合分析该塌陷区域形成机理与原因,确定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中型.  相似文献   

20.
孙晓松 《贵州地质》2010,27(2):133-136
针对矿山深部开采和工程地质灾害的重点危险因素和隐患,指出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矿山深部开采和工程地质灾害事故隐患实施监控预警,提高矿山的本质安全程度和保障能力,是矿山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并减轻灾害损失,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