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海油气不断开发,其后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深水含油气盆地的开发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深水油气田的井场调查是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其勘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深水井场调查的技术要求分析,结合多次组织和参加近海井场调查的工作经验,指出深水油气田井场调查的技术难点在于用于探索海底表面障碍物分布情况、勘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了解中浅地层结构等这类勘探技术上。由于这些勘探技术受声纳技术特点的限制,国外已经采用了DEEFTOW、ROV或者AUV技术,将一些关键调查设备与海底保持一定的高度来实现勘探技术目标,并已经取得成功的尝试,因此,研究、发展和不断地完善这类贴近海底多参量勘查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容 《海洋世界》2007,(9):31-36
北极“热”起来了! 北极“热”起来了!热源是被誉为“北极熊”的俄罗斯的一次“二合一”科考活动。按照俄罗斯总统和外长的说法,俄罗斯科考队的主要目的是勘测海底,获取足够数据以证明俄罗斯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若仅仅如此,恐怕不会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引起“众怒”的是,俄罗斯科考队在2007年8月2日将一面特制的国旗插在4200多米深的北极海底,  相似文献   

3.
以胜利埕岛油田海底长输天然气管道为例,较系统介绍了海底管道勘测方法,根据调查资料成果,划分了调查地区地貌特征类型,给出了天然气埋设探测状况,总结了水深变化规律和区域水深差异特点,分析了水深变化、海底冲蚀和地质作用等因素对海底管道可能造成的影响,为管道安全生产、灾害预报评估和今后海上工程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序言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与评价。海洋工程地质,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海洋动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灾害过程机理与预测防控、现场与实验室的勘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简讯     
1994年9月6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的要求,在烟台组织召开了“大连至烟台段光缆路由调查勘测申请审查会”。来自青岛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辽宁省海洋局、济南军区、沈阳军区、北海舰队、交通部大连、烟台港监局、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局以及烟台市邮电、规划、渔业等有关单位专家、负责同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海洋开发产业的产生日本产业界真正着手进行海洋开发的时间是六十年代初期。1948年,美国开发路易斯安娜海底油田首先获得成功。随后,在世界各海区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大型的海底油田。通过“国际地球观测年”(1957—1960年)和“国际印度洋观测年”(1959—1961年)等大型海洋调查活动,发现在太平洋海底存有大量的含锰、镍、钴等团状矿物——  相似文献   

7.
屠强 《海洋世界》2008,(6):42-44
1977年的某一天,美国科学家毕肖夫博士等3人一起乘坐“爱尔文”号潜艇下潜到了东太平洋海隆,准备在那里开展海底热泉考察。潜艇下潜到了水深2500~2700米的海底附近,在通过水下观察镜进行环境观察时,毕肖夫意外地发现,在海底的热液溢口周围,“伫立”着许许多多长柱状、短柱状的“烟囱”,乍一看,就像一片“烟囱森林”。这些烟囱,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那样,  相似文献   

8.
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的线性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海上油田开发的油气集输管网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海底管网投资的线性规划模型,即“0~1”整数数学规划模型,运用图论和网络分析中的生成树方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对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系统进行规划,并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了投资费用最省的管网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字海底”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在海底科学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数字海底”的涵义、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对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基于XML的WebGIS空间数据表达技术、复杂海底三维建模技术、多源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海底”系统建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从事海底资源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提供各个层次的参考或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界定了海底功能区划的概念,并结合定义从3个视角对海底生态系统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海底功能区划整体区划思路,并设计其具体步骤。以资源区位、可开发资源种类与海底区域环境条件为依据,开展了海底资源分类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的区划理念,结合海洋资源开发特征,从空间立体配置、时间动态配置和功能兼容配置3个角度探讨海底资源配置的具体原则。最后,提出我国下一步开展海底功能区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矿产的研究和开发已有数百年,但至今仍未有一个完整的分类。本文新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有三:1.海底地质构造区划,首先根据地壳结构的差异分为深洋底和陆缘海底两大类海底矿产,这种划分也反映了板块构造对海底成矿作用的影响。2.海底地质结构,陆缘海底和深洋底均具有“三层结构”,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深海温度始终保持恒定不变的理论 ,被欧洲第一个大型海底探测仪“大地之星”否定。这一结果 ,给海洋学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大地之星”是欧洲第一个大型海底探测仪 ,被称为“海底机器人实验室”,主要负责在深海中取样、测量以及观察海底生物和磁场等。“大地之星”第一次在地中海深海勘测的数据就表明 ,4 0年来 ,地中海水下 2 0 0 0 m深处的水温 ,平均每年上升 1‰℃~ 2‰℃。关于地中海深水温度逐年上升的原因 ,一些海洋学家认为 ,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海洋学家克洛德·米约认为是由于人们在尼罗河和…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水路部海洋研究室调整后以新的阵容开展工作已近一年,本年度他们担任的课题约有30项,内容涉及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地质学、地形学、海底物理、大地测量等。其课题有:“通过精密海底调查检测海底变化的方法研究”、“关于日本海东部边缘地震发生与可能性的综合研究”、“水声测距仪的开发”、“利用卫星开展的大地测量的研究”、“ADCP(多普勒声纳测流仪)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内湾水流的数字模拟程序的调试”等等。本文主要对“水声测距仪的开发”、“ADCP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两部分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14.
南海夏季环流机制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斜压海洋模式,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对南海夏季的环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产生南海南部反气旋式环流的主要机制是西南季风的驱动,斜压效应起到了增强环流强度的作用;海底地形和黑潮的强迫是形成“南海暖流”和台湾海峡中东北向流的主要原因,而斜压效应和海底地形是形成夏季“南海暖流”右侧偏西向流的主要原因;南海北部的气旋式涡旋是在黑潮、海底地形和斜压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底地震仪数据分析台风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海底布设的海底地震仪(OBS)能比较清晰地记录到海底的环境噪音,而台风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在海底传播的弹性波,从而影响海底的环境噪音,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OBS的数据记录。本文通过分析台风对工作区的整个影响过程中OBS记录数据的振幅变化,再选择合适的滤波方式,首次发现台风产生的风浪及涌浪在短周期海底地震仪的记录数据上有良好的表现特征,指出了台风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另一种可能的影响方式,并由此得出:1)台风产生的风浪和涌浪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影响模式不同;2)风浪和涌浪所加强的海底环境噪音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短周期OBS可以比较清晰的记录涌浪信息,其周期主要是6—8 s,且能量稳定(简称“8秒现象”)。这三点结论为后期的海洋地震研究和海洋学其他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尝试用经济地理学分支——海洋经济地理学来分析广州市南拓的经济学意义。重点剖析南沙新区(原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和建设的海洋经济背景、经济地理区位、产业布局特征和经济功能规划的利弊,并对南沙新区开发和建设中的海陆环境状况改善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出改进建议,使之更有效地将南沙区建设成为“两个适宜”的海滨城市。  相似文献   

18.
海底油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探测海底油气渗漏信息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海底浅表层声学探测所获取的声学微地貌与剖面反射特征是油气渗漏研究的主要证据。对海底油气渗漏的形成环境、浅表层声学技术在渗漏探测中的发展与现状、渗漏产生的地貌形态与浅地层反射剖面特征等进行了系统讨论与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不同海区声学探测方法、参数选择以及渗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应综合多种资料进行渗漏异常分析,并发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对海洋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海底滑坡空间展布特征和垂向结构特征进行总结,对滑坡体岩石物理特征进行梳理,揭示海底滑坡边界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岩石物理特征。结合海底滑坡特征,从提供物源、储层、盖层、改变海底温压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积极意义,从破坏盖层、改变海底土体温压环境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应对海底滑坡微尺度特征识别、进一步开展海底滑坡与海底油气藏联系以及加强海洋油气开发致灾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冯守珍  雷宁 《海洋测绘》2005,25(5):28-30
1999年完成的中山锚地高精度水深地形勘测,测量了锚地,调查了部分周边水深地形,取得较完整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了勘测锚地水深地形图。利用测区外的部分测绘资料使我们有机会可以审视和概略研究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继之对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分析研究表明:中山站海湾地形复杂,地形类型多样:台地、水下山丘、峡谷,从陆向海倾斜。受冰体运动的影响,发育了SN向沟谷,自大陆向海中发散;海底地形陡峭,峡谷上穿切冰盖外沿,下达深海,其峡谷内在平坦的背景上仍然发育有水下低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