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75—1983年福建省古田水库流域人工降雨区域随机回归试验资料的分析,探讨降水自然变异对人工降水效果统计检验的影响。 分析表明:人工降水效果统计受降水自然变异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试验样本的增大而减小,只有在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才可把这种影响视作“偶然误差”。在人工降雨试验中,检出催化效果的概率都是随着样本容量和增雨效果增大而增大,在本试验中,如增雨效果要达到20—30%,在检出率为90%条件下,估计要250个样本。  相似文献   

2.
曾光平  高建芸  朱鼎华  冯宏芳 《气象》1998,24(11):12-15
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案分析福建省降水气候变化对人工降水效果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降水偏多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正噪声”,在降水偏少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负噪声”。不同试验方案对降水气候变化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序列试验反应最为明显,历史回归试验次之,多因子分层回归试验产生的“噪声”最小。此外,还对不同试验方案效果显著的临界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随机试验功效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自然复随机化法对福建古田地区人工降水试验的统计功效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随机交叉设计试验2—3年能以80%的检出概率检验出20—30%的增雨效果(α=0.05),区域控制设计则要试验4—5年才能检验出相应的增雨效果;区域回归随机试验中,不同的统计检验方法:双比分析、多个事件检验和双样本回归分析,其检验功效差别不大,一般不超过5%;分层统计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统计功效,如层状云降水,由于其自然变差小,区域相关性高,分层统计其功效显著提高,积状云降水的统计功效则没有改善。区域相关性是影响统计功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工降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世界上人工降水(或人工增雨)己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人工降水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降水仍存在着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需要加强人工降水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如作业云的预报、识别指标、优化作业方法等,最大可能地降低作业的盲目性;人工降水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工降水的科学储备不足等。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从战略上、从发展的技术思路上进行变革,要避免走老的发展道路,要积极推进这些问题解决,才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要发展4项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短时、局地的云和降水预报;要善于识别,选择可人工增雨的作业对象(云);要优化人工降水的作业方法;科学地进行人工降水的效果监测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方差不相等的双样本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家东  范蓓芬 《大气科学》1981,5(2):214-224
在人工降水试验效果的区域雨量回归分析中,当余方差不相等时,通常的多个事件检验法就不适用。本文在Welch检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余方差不相等时适用的双样本回归分析方法,并且指出,我们根据双样本回归分析提出的统计量(19),当余方差相等时要比多个事件检验法的统计量(6)有效。 利用双样本回归分析,对福建古田地区人工降水随机试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引起的目标区平均相对增雨量随着对比区自然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对比区为小雨(x′<2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显著(α=0.05),相对增雨量达20—81%,但绝对增雨量不大。只有0.44—1.15(毫米/3小时),而当对比区雨量x′>2.8(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就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择同雨量确实具有内在物理联系而与催化作业无关的某些气象参量(包括观测值、计算值和数值模拟输出值等)作为协变量,用分组筛选、再逐级回归,统计得出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内在的物理规律,而且还可对自然降水条件等效的假设加以检验,以此评定人工降水效果,称之为“气象参量对比法”。以福建古田25次人工降水随机试验为例,叙述“气象参量对比法”。这种方法只要求设置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苏联从1981—1985年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用飞机播撒干冰对不同类型的冬季层状云进行了75次人工降水试验。根据试验场降水分布以及降水强度和雷达回波结构的演变,利用气象雷达的数字化计算系统,对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得出,在40%的试验中,与云中播撒区相对应的地面上确实观测到了降水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各种试验统计方案的功效、准确度和 灵敏度的分析,选择适宜的统计方案、确定试验周期和选择影响效果评价各种因子的最 佳值。为人工降水方案统计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分析表明:在各种随机化试验中, 区域随机交叉试验的功效、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于其他随机化试验;多因子分层回归分析 方案是一种功效、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的非随机化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1980年以后在全国性云物理、人工影响天气会议上交流的科学研究报告,综合介绍在云物理仪器装备、综合性外场试验、云与降水的数值模拟、室内实验、气溶胶与大气化学、云中电和辐射特性等云物理研究;以及人工降水、防雹效果检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方法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对其中某些问题做了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古田水库地区人工降水试验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75年和1977年4—7月,在福建古田水库地区进行了由小火箭携带介乙酸(MA)和碘化银(Agl)播云的人工降水试验,采用区域回归随机试验方案,利用统计方法检验效果。试验对象主要是系统天气影响下的降水性层状云和积状云,以三小时时段为试验单元,总共进行了62次随机试验,其中实际作业31次,对比试验31次。试验结果平均增加目标区雨量达40—78.7%,显著性水平α<0.0025。有效区域的范围可延伸到作业点下风方40—60公里远,层状云和积状云的有效范围区是不同的。对比区自然雨量强度小时,试验效果好,随着自然雨强的增大,效果变差。MA和Agl两种催化剂的播云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气象学报》1959,30(1):5-10
1958年8月8日到9月13日共进行了20架次的人工降水试验。催化剂为干冰,效果良好。估计得水量6600万立方米,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多年来,国内外在人工降水和消雹工作中,广泛使用碘化银作冷云催化剂。碘化银虽然是一种优越的成冰物质,但因过于昂贵,不适于大量使用。近年来,国内对介乙醛作冷云催化剂的试验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经实验室检验和飞机作业证明,介乙醛是一种成冰活性好、阈温高、价格低的有机物质,已开始成批生产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气象学报》1959,30(1):29-34
试验对象是暖云,用食盐水和干冰等作催化剂.食盐水对人工降水来说比干冰好.以自然冰花加盐作为催化剂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4.
周克前 《气象》1980,6(3):35-35
在人工降水的试验研究中,冯内格特(Vonnegut)1946年发现碘化银的冰核作用,用碘化银搞人工降水比干冰简便经济得多,特别是可以在地面进行作业,因而很快便有了大量的野外试验,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格兰特(Grant)和埃利奥特(Elliott)曾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一千多次地面碘化银烧烟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作业效果同云顶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在-20℃到-15℃间效果最好;低于-23℃,高于-11℃,效果都不明显。 碘化银影响的对象是过冷云。在过冷云中施撒人造冰核,可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促发贝吉龙(Bergeroft)过程,从而有利于形成降水。目前对云中的“冰晶繁殖”过程还不完全清楚。不过,这种过程的存在大概会更有利于人工催化。相比起来,在暖云中施撒吸湿性粒子或水滴,作用究竟多大就有些含糊。根据某些研究来看,暖云中云滴的增大往往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因此,通过人工增大云滴来改变暖云降水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3,(1):15-18
人工降水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近三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这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从空中多获得一些降水量,这对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因而不少国家相继展开了这项试验研究。人工降水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云是由很微小的云滴组成的,云滴的体积增长100万倍才能成为一个普通大小的雨滴。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曾光平 《气象》1999,25(11):40-43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地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0.99,a〈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聿来 《气象》1983,9(11):24-24
我国用三七高炮炮弹进行人工降水作业已有多年,近年来,我站在某工厂大力配合下,又对用大口径高射机枪弹进行人工影响降水做了探索。 在1979年和1980年夏季,工厂组织了技术力量对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进行了设计。经改进之后,12.7毫米高射机枪弹头重量约37—38克,装有特1式雷管和黑索今炸药。对改进的高射机枪弹进行试验,效果良好。第二步,在机枪弹内加装碘化银,按不同的规格数量分别进行实弹爆破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第三步,特制一个正方形钢板试验箱,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敘述了甘肃人工降水及消云工作的经过及结果,指出撒药方法及药剂种类引起的不同影响.说明甘肃祁连山区人工降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检验人工降水效果的协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晋 《气象》1979,5(9):31-32
人工降水试验的效果可以用作业地区作业时段的雨量(Y)同相应的自然雨量期待值((?))来对比估价。雨量(Y)可以实际测定。自然雨量期待值((?))需要估算,在一般统计方法中是用对比地区或对比时段的雨量(X)来统计估算(?)值:(?)=(?)(X)。但是这种回归方程往往不太稳定,随机试验中作业组和对比组往往存在非随机偏差。我们可以用其它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5,(3):31-31
陕西省气象局受陕西省农办委托,于1974年12月17日到23日在陇县召开了全省防雹、人工降水会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原太气物理研究所、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自治区气象局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央气象局有关单位也派有代表,出席共有170多人。会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批林批孔为动力,交流了防雹和人工降水以及冰雹预报的经验,并讨论了1975年的防雹、人工降水工作安排。会议期间,举办了“陕西省防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