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4%,对照组为77.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对照组为7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降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汤治疗。疗程8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及食管黏膜炎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食管黏膜炎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清幽方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 例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幽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Hp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综合疗效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5.00%(34/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90.00%(3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Hp复发率治疗组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欲呕3 例,胃脘灼痛1 例,口腔异味1 例。结论:健脾清幽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提高Hp根除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PSQ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寒热夹杂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91.1%、1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60.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寒热夹杂证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比较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8%,对照组为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郁脾虚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症状(反流、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嗳气、纳差、咽部不适、咳嗽的发生程度和频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抑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GER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以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0.00%(27/30)、60.00%(18/30),对照组分别为93.33%(28/30)、33.33%(10/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肯定,愈显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综合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腹泻患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奇正消痛贴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的指导,2组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更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火针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结痂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7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枣珀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枣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珀逍遥散加减治疗失眠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脾祛湿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归脾合剂,连续治疗15 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99%(3/30),对照组为13.32%(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病种将110 例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 例)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4 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2组患者若伴有器质性疾病或症状较重者则予以对症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躯体症状群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49/56),对照组为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主症(反酸烧心、胃胀)评分、中医次症评分、躯体症状群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口疮评分及对照组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 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72/75),高于对照组的86.67%(6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常规清创后用象皮生肌膏外敷,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清创处理后予无菌凡士林纱布外敷,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创面缩小面积比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4%,对照组为7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面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