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莪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莪内异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剂量中分别含生药15、7.5、3.75 g/kg),阳性药达那唑胶囊组(阳性组,灌胃剂量为36 mg/kg),每组各10只。行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给药4周。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组织学并评价其病变分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丹莪内异方可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异位内膜体积。与模型组相比,丹莪内异方各剂量组的异位内膜病变分级程度均减轻(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增高(P<0.01);药物干预后,高、中、低剂量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低剂量组TNF-α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莪内异方能有效缓解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这可能与下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观察偏头痛大鼠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在偏头痛中发挥镇痛效应的相关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电刺激右侧三叉神经节制备偏头痛模型,取右侧“风池”“外关” 穴进行电针治疗,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结果: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模型组、模型+电针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这可能是电针在偏头痛中发挥镇痛效应的相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患者15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 例。治疗组采用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喷嚏、鼻塞、流涕、鼻痒)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6%(67/72),对照组为76.06%(5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及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联针法结合下关穴深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阳明经穴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最轻持续性炎症(MPI)状态的调节,探索其改善AR发作期的症状及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艾灸阳明经穴组(20只)和鼻用激素组(10只)。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联合滴鼻强化致敏制备MPI期AR模型,艾灸阳明经穴组及鼻用激素组进入MPI维持阶段后7d(致敏第43天)分别进行干预,艾灸阳明经穴组取手、足阳明经之迎香(双)、足三里(双)穴,鼻用激素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滴鼻,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均干预2个疗程。对空白组、模型组、艾灸阳明经穴组进行行为学评分,检测艾灸阳明经穴组、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艾灸阳明经穴组及鼻用激素组继续采用卵清蛋白滴鼻激发速发相反应,2周后评估2组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MPI期干预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喷嚏、流涕次数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其鼻黏膜上皮破坏明显,纤毛脱落,黏膜上皮深面固有层可见大量EOS浸润,腺体增生及水肿;血清中IL-4、IL-5含量升高,IFN-γ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阳明经穴组大鼠喷嚏、流涕频次减少(P<0.05);鼻黏膜上皮损伤、纤毛紊乱程度、腺体增生及水肿有所改善,黏膜下EOS数量显著减少;血清中IL-4、IL-5含量降低,IFN-γ含量升高(P<0.05)。激发速发相反应后,鼻用激素组与艾灸阳明经穴组比较,2组行为学评分,血清IL-4、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I期采用艾灸干预,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抑制鼻黏膜组织重塑,减轻炎症反应进程,改善AR发作期的症状及炎症反应,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藿胆鼻渊丸对急性鼻窦炎大鼠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藿胆鼻渊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采用鼻腔填塞联合鼻腔滴注脂多糖(LPS)法建立急性鼻窦炎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阳性药物组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干混悬剂灌胃(98.4375 g/kg),低、中、高剂量组予藿胆鼻渊丸灌胃(1.26 g/kg、2.52 g/kg、5.04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只SD大鼠灌胃总体积为3 ml/次,2次/d,连续干预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鼻窦黏膜炎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WB检测HMGB1、TOLL样受体4重组蛋白(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鼻窦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阳性药物组和藿胆鼻渊丸不同剂量组炎症细胞聚集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及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鼻窦黏膜组织中的HMGB1、TLR4、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藿胆鼻渊丸不同剂量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及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鼻窦黏膜组织中的HMGB1、TLR4、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高剂量组IL-1β、IL-6、TNF-α含量及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HMGB1、TLR4、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藿胆鼻渊丸可以有效抑制急性鼻窦炎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HMGB1分子,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IL-1β、IL-6和TNF-α释放,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 例脑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加干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ADL、FMA评分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普通针刺及干针疗法对Ⅰ期脑卒中后SHS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而干针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灸阳明经穴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及改善AR情感反应可能的作用环节。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及艾灸阳明经穴组(艾灸组),每组各10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鼻部症状以及躯体行为学的改变来评估情感变化;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sIgE)、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IFN-γ)含量;分离大鼠脑海马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肽P物质(SP)、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小胶质细胞(OX-42)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R模型组大鼠搔鼻、流涕次数明显增多,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上皮破坏明显,纤毛脱落,腺体增生及水肿,黏膜上皮深面固有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血清sIgE、IL-4含量升高(P<0.01)、IFN-γ含量下降(P<0.01),SP、GFAP、OX-4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AR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搔鼻、流涕频次明显减少,行为学评分改善(P<0.05);鼻黏膜上皮损伤、纤毛紊乱程度、腺体增生及水肿有所改善,黏膜下EOS数量减少(P<0.05);血清sIgE、IL-4含量显著下降(P<0.05)、IFN-γ含量上升(P<0.05),OX-42、GFAP、SP蛋白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AR组大鼠致敏后的鼻部症状及躯体行为学表现可能与鼻部致敏后激活了海马区情感行为相关的炎症介质有关,导致海马区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发生。艾灸阳明经穴能显著改善AR情感反应,此效应可能通过下调AR大鼠脑内海马区炎性反应水平,减少神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33/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IL-33/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2 例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每天1次,疗程均为28 d。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分(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TNNSS)、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33、ST2、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血球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0%(36/41),对照组为78.05%(3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VAS评分及IL-33、ST2、IgE、EO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除TNNSS评分外,治疗后其余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董氏奇穴能明显减轻AR患者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33/ST2通路、降低EOS计数及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醇提后的沉淀是否对免疫功能仍具有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观察人参水提物、醇提物和沉淀对小鼠免疫器官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及给药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gG、IL-2、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人参水提物组小鼠血清IgG、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给药各组小鼠血清IL-2水平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水提物能提高小鼠血清IgG、IL-2、TNF-α水平,醇提物及沉淀能提高小鼠血清IL-2水平,说明沉淀物对免疫功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阐明护心康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3注射液及喂养高脂饲料法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护心康片高、中、低(1.64g/kg、0.82g/kg、0.41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2mg/kg),模型组(蒸馏水,10ml/kg)和空白组。治疗12周后处死,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取动脉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量,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灰度值,以目的蛋白与β-acting内参蛋白的比值来表示组织蛋白中NF-κB的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护心康片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血清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与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阻断该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模型大鼠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释放,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荔输通汤对慢性输卵管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84只SD大鼠按体质量编号,随机抽取11只为空白组,余73只采用苯酚明胶造模法制备输卵管炎性阻塞性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灌胃+灌肠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灌胃+灌肠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灌胃+灌肠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灌胃组(中药灌胃组)、西药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各11只。模型组灌胃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中药灌胃组分别给予灌胃、灌肠丹荔输通汤,对照组灌胃阿奇霉素混悬液与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干预30d。观察各组大鼠的输卵管形态、组织病理学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干预后,肉眼观察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输卵管组织形态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中药高剂量组输卵管形态及功能基本正常,中药中剂量组、中药灌胃组、西药组输卵管轻度炎症表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IL-6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NF-α、IL-6表达降低(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TNF-α、IL-6水平低于中药低剂量组、中药灌胃组,中药中剂量组TNF-α、IL-6水平低于中药灌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荔输通汤治疗慢性输卵管炎可能通过调节TNF-α、IL-6而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全身及局部组织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软坚止痛片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血清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对照组)及关节软坚止痛片低、高剂量组(简称为低、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屈曲位石膏铁丝固定法建立兔KOA模型后进行药物干预。观察比较各组肉眼下股骨内外髁组织,血清及关节液中IL-6、TNF-α含量,光镜下软骨组织形态学及Mankin''s评分。结果:各组血清及关节液中IL-6、TNF-α水平及Mankin''s评分比较,模型组均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及低、高剂量组(P<0.05),对照组均高于低、高剂量组(P<0.05),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下股骨内外髁组织观察及光镜下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及高、低剂量组均优于模型组,高、低剂量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软坚止痛片可治疗兔膝骨关节炎,其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KOA,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点刺筋结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3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的恢复情况(LkSS)和生活质量(AIMS2-SF)的改善情况,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3)及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kSS、AIMS2-SF评分及MMP-9、MMP-3、IL-1、TNF-α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点刺筋结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透骨血竭散外敷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透骨血竭散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予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造模法建立RA模型。确定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阳性对照组予扶他林软膏外敷,透骨血竭散组予自制透骨血竭散外敷,连续14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红肿情况;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滑膜免疫组化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载脂蛋白-1(ApoA-1)的阳性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每周模型关节炎指数(AI)评分均≥6分,均有明显的RA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模型组IL-1β、TNF-α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透骨血竭散组大鼠IL-1β、TNF-α表达量降低,透骨血竭散组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滑膜APOA-1m 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透骨血竭散组VEGF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透骨血竭散组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骨血竭散外敷可通过抑制IL-1β、TNF-α及VEGF mRNA的表达量发挥治疗RA的作用,其对滑膜APOA-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汤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CAD)痰瘀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祛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hs-CRP、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CRP、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有较好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hs-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保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的检测,阐释五丹胃福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采用改良MNNG+复合法制备PLGC模型,随机分为五丹胃福颗粒高、低剂量组,西药(叶酸)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2周,另取10只正常大鼠设为空白组,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OX-2、IL-1β、TNF-α、NF-κB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丹胃福颗粒高、低剂量组与西药组COX-2、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丹胃福颗粒低剂量组与西药组TNF-α、IL-1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丹胃福颗粒通过抑制PLGC大鼠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影响PLGC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叶酸的治疗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壮医脐环穴针刺法对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CE)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 例血虚风燥型C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壮医脐环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5.0%(13/30),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及IL-4、IL-6、IFN-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壮医脐环穴针刺法可降低血虚风燥型C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络宁对膜性肾病(MN)模型小鼠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实验Balb/c小鼠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MN模型,分为模型组、肾络宁组,另设正常组,以肾络宁为治疗药物,于实验第0周、第3周、第6周末检测各组小鼠尿蛋白及血清TNF-α、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模型组和肾络宁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排泄量增加,其中肾络宁组较模型组小鼠尿蛋白排泄量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络宁组TNF-α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IL-10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肾络宁组改善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络宁具有减少MN模型小鼠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及IL-10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和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进行造模。西药组灌胃盐酸小檗碱0.27 mg/kg,中药高剂量组灌胃清瘟败毒饮4.6 g生药/kg,中药低剂量组灌胃清瘟败毒饮2.3 g生药/kg,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连续3 d。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进食、活动、皮毛色泽等一般情况,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以及大鼠肺脏、肝脏组织病理情况。结果:模型组出现寒战、呼吸加快、活动度降低、皮毛倒立、精神萎靡等情况,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均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IL-17A水平(P<0.05),但中药高、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比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肺脏、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改善。结论:清瘟败毒饮可以抑制脓毒症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