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阳生气汤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 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单纯行PPH手术以及术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阳生气汤口服治疗。比较3组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Longo-排便梗阻综合征(ODS)评分、肛门坠胀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高于对照1组的90.0%(36/40)、对照2组的95.0%(38/40),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1组为72.5%(29/40),对照2组为75.0%(30/40),治疗组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3组Longo-ODS评分及肛门坠胀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1、2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生气汤联合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原发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明显,能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维持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及直肠静息压(RRP),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程可控性定向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全程可控性定向挂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疼痛评分、Wexner便秘评分、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创面愈合时间及脱线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100%(30/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14天及第15~21天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Wexner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治疗组Wexner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RP及AMCP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脱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可控性定向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相比,在维护肛门形态、减轻术后疼痛和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TST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重度混合痔89例分为2组,其中采用TST术治疗的46例为治疗组,采用PPH术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种微创手术方式的综合疗效、术中牵拉反应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93.48%)高于对照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尿潴留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大出血、肛门直肠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4.35%),对照组复发6例(13.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术和PPH术均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有效手术方式,但在术中术后痛苦程度、治愈率、复发率方面,TST术均优于PPH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2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排便后以温水坐浴,并用碘酊灭菌棉球消毒创面及肛管直肠下端;治疗组采用三黄膏无菌油纱条引流,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条引流。2组均每天换药1次,严重者1d换药2次,共观察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渗出、瘢痕形成及预防感染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消栓饮治疗。连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第1、7天各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D-二聚体、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VT总发生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17.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槐花散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Ⅰ、Ⅱ期内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治疗组采用槐花散加减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花散加减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Ⅰ、Ⅱ期内痔出血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注射曲马多治疗,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2、6、12、24、28 h 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4/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在治疗腰椎术后疼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并可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络逐瘀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予自拟活络逐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术后第14天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下肢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第14天的DVT发生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14天的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天与第14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4天下肢肿胀率均低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逐瘀方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直肠内脱垂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行PPH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参数和主要症状积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60/60);治疗后2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增加,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3、6个月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仅治疗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能明显减轻直肠内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巩固术后远期疗效,效果优于单用PPH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五水头孢唑林钠对老年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肛肠疾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予以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3%(45/46),对照组为86.96%(40/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切口渗出物、疼痛、水肿缓解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17%(1/46),对照组为13.04%(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老年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切口感染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止痛健骨方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指导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痛健骨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术后骨折端骨密度值、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与骨钙素(MID)水平、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骨折端骨密度值均较术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同时间节点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2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1周升高,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PINP、MID较术后第1天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痛健骨方能够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骨折端骨密度值,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疗效满意,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服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皮损与症状积分、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4%、73.33%、50.00%,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6.67%、93.33%、86.67%,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治疗轻中度痤疮,改善皮损类型及数量、症状,降低痤疮严重等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人工牛黄促进肛瘘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培育人工牛黄结合紫草油纱换药,对照组单纯采用紫草油纱换药,比较2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率及切口疼痛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治疗第5、10、15天切口愈合率及术后第1、5、10、20天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育人工牛黄能有效地缩短肛瘘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提高痊愈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老年患者13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Ⅱ°、Ⅲ°肿胀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程度,降低患者的主观疼痛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化瘀汤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巴塞罗那分期(BCLC)为B期的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CLC分期为B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2组均行TACE术,术中超选肝脏肿瘤供血血管后使用吡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行灌注化疗,并用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组自入组后即同时予以自拟扶正化瘀汤口服。随访观察2组患者肝脏肿瘤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情况及介入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组分别为40.6%(13/32)、93.7%(30/32),对照组分别为28.1%(9/32)、78.1%(25/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TP治疗组为9.8个月(CI 4.4~14.6个月),对照组为7.2个月(CI 3.8~8.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75,P=0.046);2组1、2年整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次TACE术后出现CTCAE 2级以上疼痛、恶心、呕吐的例数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扶正化瘀汤联合TACE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速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介入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消栓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1 例。2组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消栓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下肢肌力。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48/51),对照组为80.39%(4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徒手肌力量表(MMT)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栓汤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槐榆通便合剂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槐榆通便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合剂口服治疗。2组以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首次排便时间,并分别评估2组患者在服药后的第5天及第10天排便时相关症状(肛门疼痛、出血、创缘水肿)积分情况。结果: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便困难积分及排便时相关症状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榆通便合剂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排便困难情况,能有效缓解肛门疼痛、出血及创缘水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