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盆炎1号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将77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盆炎1号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2%,对照组为80.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盆炎1号方口服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消毒方治疗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 例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消毒方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麦吉尔疼痛评分(McGill)、中医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难闻、小腹疼痛)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对照组为73.81%(31/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炎性因子水平、McGil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毒方治疗湿毒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窍化痰活血方治疗早期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化痰活血方治疗。结果: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损伤分级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通窍化痰活血方治疗早期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痰瘀互结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败酱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败酱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腰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92.5%(3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下腹痛、腰骶胀痛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带下量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炎症程度为轻度的患者,腰腹部疼痛症状缓解(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所需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炎症程度为中度及重度的患者,疼痛缓解所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败酱汤对于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疼痛症状,配合热敏灸疗法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疗效满意,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生髓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生髓方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与白细胞数量,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髓方治疗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B组单用益气消瘀汤治疗,C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变化。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3%,B组为70.0%,C组为90.0%,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TNF-α、IL-2及IL-6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血清IL-2含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癌痛方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法治疗瘀毒内结型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瘀毒内结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癌痛方中医定向透药法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强度、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爆发痛次数、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第2阶段治疗后疼痛强度较第1阶段治疗后减小,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爆发痛次数及改善便秘等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癌痛方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法治疗癌性疼痛,可以减轻疼痛强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便秘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中重度癌痛患者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脾祛湿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消瘿方联合西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消瘿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随访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及治疗前后服用西药剂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SH、FT3、FT4及TRAb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甲巯咪唑服用剂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消瘿方联合西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风方联合吲哚美辛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热郁结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痛风方联合吲哚美辛治疗,对照组单用吲哚美辛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2组综合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WBC)、血清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57/60),对照组为81.67%(49/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UA、ESR、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方联合吲哚美辛能改善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WBC、UA、ESR、CRP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铝碳酸镁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和胃方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根除率治疗组为91.30%(21/23),略高于对照组的90.91%(2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和胃方联合铝碳酸镁及西沙比利能够有效改善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其机制与抗炎、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黏膜等有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止痛健骨方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止痛健骨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止痛健骨方联合常规西药、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痰瘀痹阻型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葛根舒颈方治疗,对照组予颈舒颗粒加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臂麻木、项臂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0.0%、76.7%,83.3%,对照组分别为66.7%、50.0%、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对照组予以肾炎康复片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疗效。结果: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0%,对照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尿蛋白、尿红细胞情况,提高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AM)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AM痰湿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超声聚焦联合常规西药及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主症(痛经程度、月经量),次症] 评分,子宫体积及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痛经程度、月经量、次症评分及子宫体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0.34%(3/29),对照组为20.83%(5/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超声聚焦、常规西药及中药外敷治疗AM痰湿瘀阻证疗效较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