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督脉隔姜灸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F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督脉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45/60),对照组为58.3%(35/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隔姜灸对FAP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温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的疗法相较于单一的电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阳虚寒凝型LDH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并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予以自拟温阳散寒方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内热针、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34/35),对照组为68.57%(2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结合内热针、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LDH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12d。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药艾雀啄灸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 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变化及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优于对照组的70.00%(4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CD3、CD4、NK细胞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性为86.67%(52/60),优于对照组的71.17%(4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姜灸可调节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期风寒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45/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椎生理曲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脊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TDP、拔罐配合功能锻炼的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拔罐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电针八髎穴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SF-MPQ-2、SF-36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MPQ-2量表各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F-36量表评分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SF评分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P、BP、GH、RE、M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电针疗法、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功能锻炼和针刺治疗。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5.62%(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及Constar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减轻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血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药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学会(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32/33),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刺血药罐能够有效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锋勾针联合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锋勾针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18/20),对照组为75.00%(1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及FDI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锋勾针联合火针治疗可加快顽固性面瘫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拔罐疗法和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及面神经(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评定2组面神经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与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拔罐及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单予电针治疗,运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差异性,应用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记录2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且可增加电针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调脂胶囊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胶囊联合电针对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