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予以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氯唑沙宗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47/49),对照组为71.43%(35/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多针刺法联合龙氏摇腿揉腰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弯腰转侧活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圣心源》之“水胀篇”的分析探讨黄元御治疗水胀的思想。黄元御在治疗水胀时,认为水胀之根源在于中气之败,治疗应以燥土疏木为主要原则,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独具一格的水胀治疗体系,临床运用此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总结肖贤荣副主任医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经验。肖老认为小儿单侧颈部肌肉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头歪颈斜程度较轻,气血不通则头歪颈斜程度较重;临床主张以局部推揉为重点,注重对全身气血的调动,运用理筋正骨手法,使骨正筋柔,提高疗效;同时开导患儿家属,坚定其治疗信心,教授手法要领,使其自行采用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介绍陈兰玲教授运用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临床辨证认为慢性胆囊炎以肝胆气滞证为多见,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肝脾同治,攻补兼施。并注重患者心理疏导,身心同调,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特色突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七珠展筋丹揉药加温针灸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测定,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3%(2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七珠展筋丹揉药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病为临床反复发作的疾病之一,具有隐匿起病、隐匿进展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慢性肾病与伏邪致病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临床组方可基于伏邪理论,一则重用补益药以补正虚;二则运用祛风药、祛湿药祛除外邪;并可配伍活血化瘀药、虫类药以活血化瘀、通达经络。由此诸药相配,正虚得补,外邪得祛,血脉畅通,有助于降低肾损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舒鹏教授治疗胃癌术后消化不良的经验。舒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脾胃气虚,瘀阻胃络,有虚实夹杂的临床特点,治法方面当健脾益气,化瘀通络,辅以疏肝养肝。临床实践证明,此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等数据库2005~2016年公开发表的与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266例。Meta分析显示:通心络胶囊组改善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6,95%CI(1.19,1.34),P<0.00001];通心络胶囊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31,95%(1.20,1.42),P<0.00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等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陆金根教授从瘀血论治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的经验。归纳了历代文献对血瘀便秘病因病机论述,阐述了从瘀血论治习惯性便秘的理论基础。陆教授认为在治疗习惯性便秘运用各种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考虑从瘀血入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药,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总结尤昭玲教授运用“假定月经法”联合“调泡法”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性不孕的经验。PCOS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的内分泌紊乱疾病,以无排卵和卵泡发育停滞为主要特征。本文基于尤教授对卵泡发育的认识,主要介绍其运用“假定月经法”促排卵、配合“调泡法”调节卵泡的生长发育,再加饮食起居的调摄与药膳疗法,临床诊治PCOS性不孕,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搜风通络酒预防卒中后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5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预防压疮的方法(每2 h翻身1次,保持皮肤干燥,不使用外用辅料);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使用赛肤润局部涂抹后按揉10s,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使用搜风通络酒局部涂抹后按揉10s,每天2次;3组均治疗15 d。比较3组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时间、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Braden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2组的压疮发生时间、Braden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1组(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压疮总发生率治疗组为0.67%(1/50),对照1组为5.33%(8/50),对照2组为1.34%(2/5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搜风通络酒能有效预防压疮,且与赛肤润预防效果相当,值得进一步完善评价后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彭力平教授论治骨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彭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骨痹发病之本,风、寒、痰、湿、瘀闭阻经络是发病之标,多虚多瘀多郁为主要病机;临证重视奇经、络病辨证,以调补肝肾、通补奇经、畅达气血为治疗原则,内、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并重,广泛运用王旭高治肝理论及叶天士络病学说指导临床,形成了调补肝肾与通补奇经并举治本,辛润通络、风药祛邪开郁治标的用药特色,重视牛膝醇提物的基础研究与运用,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通里攻下法治疗脓毒血症的经验。脓毒血症是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病死率高。脓毒血症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可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和休克。郑教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里攻下法对偏重于感受邪毒、腑气不通的脓毒血症进行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合成四溴氢醌的改良法。此法以氢醌和溴素为原料,以冰醋酸为溶剂,通过分段控温实现溴化。此法的收率达到95%,远超过文献中的最高记载值(86%)。此法既适合于实验室制备,又能用于工业规模的生产。用于工业生产时反应母液可重复循环使用,勿须作任何处理。母液循环中收率提高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现代科研思路与方法对孟昭阳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进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收集,总结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孟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剂,从药物使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相关内治中药。运用PASW 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类,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频次在80次以上的为以下13味药即当归、黄芪、川芎、黄连、白芍、生地黄、酸枣仁、麦冬、肉桂、五味子、人参、寄生与水蛭;药类频次多集中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结论:孟教授治疗冠心病有其独特的用药规律,体现出其注重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辨证思路,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洋工程结构中T、Y、K型管状接头的解析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解析法,可以计算海洋工程结构中常见的 T、Y、K 等各型管状接头的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系数。作者根据此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按此解析法所得结果与 SAP5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及证素组合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文献,对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及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构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位证素有4种,以肾为主,其次为脾、肝、胃;病性证素有8种,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阳虚、阴虚、血瘀、气滞、血虚、精亏、痰浊。结论:运用证素辨证可提高辨证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以硫酸二甲酯和硫脲为基本原料的合成甲硫酸的改进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1.使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的碱解直接在反应液中进行,而无需分离此中间体,从而使合成工艺大为简化,并能避免中间体在乙醇母液中的损失;2.甲硫酸的总产率可提高到70%以上,且能从反应液中回收副产物双氰胺。此法不仅适用于甲硫醇的实验室制备,而且能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宋金涛教授运用清热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慢性肾衰竭发病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可产生湿、瘀、浊、毒等病理产物,湿、瘀、浊、毒皆从热化,变生他证。热邪是影响慢性肾衰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宋教授在临证中善用清热四法:开宣透热法、泻热排浊法、清热活络法、清热化毒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