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袁秀丽教授采用透刺法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证属虚实夹杂,病位在筋,病机在于肝肾亏虚,气血失调;治疗以补虚为主,调畅气血,佐以祛邪。其以局部取穴和阳明经取穴为总的选穴原则,采用一针多穴的穴位透刺操作手法,治疗过程中多采用补法,利用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特点,调气活血,疏通经络,让患者配合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杨少锋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杨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感受寒湿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其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善用培补肾阳、温通散寒、补血养血荣筋而达到治疗目的,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总结章薇教授运用少阳筋结治疗郁病的经验。章教授认为郁病的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少阳经气不通,结聚于足少阳经循行区域呈长条状或点状分布,按之有酸胀感,触之如琴弦,则为筋结。治疗采用火针为主的“温通”法以温通解结,并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疏导,揣穴治神,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给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联合中医按摩手法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均采用针灸联合中医按摩手法治疗,观察组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联合中医按摩手法治疗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总体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林咸明教授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林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为感受风邪、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虚风内动导致面部经络不和,出现头面部肌肉不自主痉挛。其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病因病机相结合的辨证取穴思路,同时重视安神、治神、调神,在治疗手法上强调进针深度达经筋部,提出“轻补”“轻泻”的操作手法,形成了“经络取穴位-经筋定病位”的特色治疗思想,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王清海教授应用血脉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王老认为气血不和、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致脉道不通,心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营血,加之痰浊留滞血脉,血脉凝滞,故气血不通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其根据病因辨证,多从“血脉”论治,强调从血脉论治亦需分清病机演变,不可一味活血化瘀。其根据“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理论,自拟心绞痛方治疗本病。方中以水蛭、红花、丹参活血通脉,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充养后天气血,陈皮、瓜蒌、茯苓化痰,更有点睛之笔——桂枝温阳通脉。该方虽为治疗胸痹验方,但全身血脉相通,故对不同脏腑血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永康教授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经验。朱教授认为,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的病机特点为多虚多瘀,应抓住“不通则痛”的根本病机,以通为用,辨清虚实,尤重气血,并针对临床常见的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证进行辨证论治,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主要治法,临床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从湿邪郁滞,气血失和;气机逆乱,情志失调;肝脾失调,肌弱筋痿三个方面探讨了肝脾不调在肛门湿疹中的重要作用。并从肝脾同治、标本兼顾的整体观出发,治以清肝健脾,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拨转中焦;柔肝舒筋,运脾长肌,并结合心理疏导与提肛等运动,以便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苏新平教授运用中药内服配合熏洗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经验。苏教授认为KOA患者发病以肝肾不足、正气亏虚为本,外感风寒湿邪阻滞人体经络为标,瘀血痹阻于人体局部,经络不畅,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其结合临床将本病分为寒湿、湿热、寒热夹杂、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五型论治,治疗上主要以祛痰化湿、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法,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熏洗治疗,可消除寒湿,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总结袁长津教授治疗胃痛的经验。袁教授认为胃痛之病机包括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包括寒邪阻胃、气机郁滞;不荣则痛主要为心脾两虚。治疗上善于多方合用以治疗胃痛,针对寒邪阻胃为主的胃痛,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良附丸合丹参饮加减;气机郁滞为主的胃痛予小柴胡汤合越鞠丸加减;心脾两虚为主的胃痛,予归脾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杨正望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杨教授基于女性相关特点,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气血不足、胞脉瘀阻所致,以冲任气血失调为本,胞脉瘀阻不通为标,治疗应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祛瘀通络,以助后期受孕。其以“通”为法,运用益气化瘀方,一方多用(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同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4 例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智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改善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2组智力评分及GMF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34%(7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9%(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对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可在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的同时,起到较好智力提升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总结戴淑青教授临床运用和解少阳针法的经验,涵括其理论渊源、治病机制、操作手法及适应证等。和解少阳针法由承淡安先生以伤寒六经辨证为主,结合脏腑气血经络选穴而创;后李世珍先生提出该针法即针泻外关、丘墟相配治疗少阳证;戴教授承袭李老的经验,认为该针法可达和解少阳、通达三焦、调整全身气机之效,并对其进行改进创新,临床广泛运用于耳鸣、中风后抑郁、不寐、眩晕等神经系统病症及月经病等妇科病症,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动则生阳”理论论治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颈心综合征的发病与阳气不足、气血壅滞于颈部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脾阳耗伤、肾阳亏虚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而肾寓元阴元阳,为阳气初发之所,故真阳不足为其本,气虚血滞为其标,因此肖教授在治疗此病时以“生阳、行气、调血”为三大治则,根据“动则生阳”理论辅以运动疗法振奋阳气,增强疗效。并举临床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孟祥震主任医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孟师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根本病因病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发为本病。其治疗当从虚而治,以滋补肝肾贯穿始终,并重视健脾和胃、祛湿、活血化瘀祛痰之法,标本兼顾,同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和未病先防的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朱颖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朱教授认为产后妇女一方面因气血亏虚,营卫失调,最易受外邪侵袭,采用自拟身痛方补养气血调和营卫、通络止痛;另一方面因情绪失调,肝气郁滞,筋脉挛急,采用逍遥四物汤疏肝行气、养血通络,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陆瑾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陆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病多基于正虚不固,外邪客络,使面部经络因气血不和、经筋功能失调,终致面部肌肉痉挛、抽搐,甚至萎缩、瘫痪。临证中重视面部望诊,取穴以局部腧穴为主,选取眼部相应穴位和肢体远端穴位,以舒筋通络、息风止搐为总纲,采用体针结合眼针治疗,临床效果颇佳。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阳气不足是本病的发病之本,基于阳气具有荣养形神的生理功能,结合颈心综合征郁痹并发的临床特点,从外邪易侵致筋脉不通则痛与筋脉失养致不荣则痛两方面,论述阳气不足导致颈心综合征痹痛的病机;从五脏阳虚导致神失所养论述颈心综合征郁证的产生。治疗上,肖教授采用“温、通、宣、动”内外同治,动静结合之法,振发激活机体阳气,实现形神共养,促进颈心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介绍邵铭熙教授运用中医整脊配合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邵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为肾气亏虚,腰部跌扑闪挫、劳损导致局部筋骨错位,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邵教授临证治疗以理筋活血、拔伸整脊及舒经通络三步骤为主,同时配以芒针透刺及梅花针局部叩刺法,解决临床残余症状,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内涵、病机及其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机包括不荣而不通、闭塞而不通两个方面,妇科疾病多由阳明津液不足,不荣而不通所致,病机重在胃腑内伤、胃阴不足,故治疗上以补养阳明津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