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配合录井、实钻、测试等结果,建立比较准确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剖面(孔隙压力随井深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层序的变化,分析其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及成压机制,划分压力系统,并分压力系统或分层位确定孔隙压力变化的上下限,为探井或开发井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和平衡压力钻井及油气层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胜利探区推广应用地层压力预测技术以来,已为近200口探井提供了地层压力预测剖面,较  相似文献   

2.
渤中凹陷BZ1探区Qa构造两口钻井在相距1.3 km的实钻过程中出现了速度异常,三维地震资料时间剖面地层深度与钻井地质分层深度出现了不一致的矛盾现象,即新钻井Qa 3井的钻井预测深度相对于本井地质分层深度更深,速度相对于Qa 2井变小,因而两口井地震速度在横向分布上出现了明显差异。分析表明,速度异常主要由沉积和构造共同作用所引起。利用地震叠加速度谱建模,通过井点速度场、趋势种子点进行校正,获取到更加准确的地下速度,并进行高精度变速成图,能够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对比单井速度预测钻井深度与单井速度场校正速度谱建模速度场预测钻井深度,并对比其误差精度,可以看出后者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钻探过程中因速度异常而导致预测深度误差偏大的问题。因此钻前进行速度场建模与变速构造成图,对今后勘探井或评价井的部署及钻井深度精确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基于欠压实成因机制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的准确性,这里从提高地震层速度场的计算精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技术。①该技术针对浅部地层(无测井曲线的地层段)采用三维约束DIX反演方法和叠加速度体、层位数据计算浅部地层的地震层速度体;②针对中深层地层(有测井曲线的地层段)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测井数据、层位数据计算中深层地层的地震层速度;③沿着研究区的某一浅部地层分界面将浅部地层与中深层地层的地震层速度体进行拼接处理,得到一个完整的地震层速度体;④采用"Fillippone方法+Eaton方法"的组合方法进行三维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某区页岩气地层的实际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其预测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与实钻井一致,且目的层的地层孔隙压力平面分布特征与地质认识一致,有助于指导研究区后续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其在油层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随钻监测、钻后检测、钻前预测和模拟等地层压力预测的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介绍了有效应力法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及参数的求取方法。应用有效应力法地层压力预测软件为胜利油田压敏型地区提供了近200口探井的地层压力预测剖面,从实钻结果看,地层压力预测的符合率高,根据预测压力来平衡钻井,起到了保护油气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异常地层压力的综合预测方法及其在营尔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异常地层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以测井资料为主的平衡深度法、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地震层速度法、以实测压力为主的经验关系法和数值模拟法,单独使用某一类方法预测地层压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综合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该方法将现有的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综合与改进,预测过程充分利用了营尔凹陷的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压力测试资料,预测的地层压力与实测压力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用该方法来研究异常地层压力是有效的.研究发现营尔凹陷异常地层压力十分发育,纵向上,从浅至深可以依次划分为具有不同压力特征的4个压力带:常压带、浅层超压带、压力过渡带和深层超压带.通过测井、地震资料预测压力剖面的综合对比发现,各压力带的分布主要受地层层位和岩性控制.  相似文献   

6.
地层孔隙压力是油气层能量的反映,是油气在储层流动的动力,准确预测地层压力对油气勘探开发尤其是深层天然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歧口凹陷异常超压发育普遍,但空间分布规律井网无法预测的问题,利用地震资料结合测井、地质信息进行压力系数预测,主要分为3个步骤:(1)从多井泥岩段测井曲线出发,利用多项式拟合出正常压实层速度;(2)结合本地区地质认识建立地质框架并进行井约束地震反演,获取准确层速度体;(3)利用衍生Fillippone法计算地层的压力系数。歧北斜坡的滚动勘探证实,压力系数预测结果具有误差小、准确度高的特点,为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中  张祯祥  杨进  黄熠  李炎军  李文拓  吴江 《地球科学》2019,44(8):2597-2602
随着深水高温高压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目前钻遇地层普遍存在着储层系统多样、压力系统复杂且高低压相间的情况,钻井过程中井下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影响钻井作业安全.结合深水高温高压X1井的钻井实例,分别使用dC指数法和岩石强度法开展地层压力随钻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岩石强度法对深水高温高压井的压力监测精度更高,可以为后续深水高温高压井的地层压力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川西地区新场气田超高压气藏,利用三维采集的地震资料,在改善叠前CDP道集信噪比和速度谱质量的基础上,采用等时间隔层速度法,根据Fillippone的压力计算公式,直接预测地层压力,得到了全三维的压力和偏差压力数据体。压力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西湖凹陷M气田区块泥岩超压为欠压实和生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的层砂岩具有低孔渗特征,导致流体孔隙压力预测难度大,为此,基于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适用区块低孔渗地层和多压力异常成因特点的纵波速度压力预测模型,基于非欠压实成因异常压力对总孔隙压力的贡献程度的参数来表征多压力异常成因的压力预测,基于层控和断控多约束层速度反演的低频地震速度建模和叠前AVO反演的精细三维地震速度场的构建策略获得用于地震压力预测所需的三维高精度速度场。实际区块三维地层孔隙压力场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工区实测点深度处的孔隙压力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小于6%,验证了多压力异常成因情形下的压力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岩性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张万选 《地质科学》1993,28(4):365-377
模式识别技术引入到地震岩性预测领域,实现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综合资料的自动解释。地震岩性模式识别同时采用了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种技术,并将两者合理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地层岩性-地层速度-地震反射波形的模式匹配、地震岩性特征抽取、以及句法分析和判别运算,完成地层岩性的分类和识别。在辽西凹陷北洼应用地震岩性模式识别进行了模式训练和钻前岩性预测,所获结果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is important in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goal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insufficient logging data and the low predictive data accuracy from seismic data. In this work,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Baima area of Wulong, in order to develop a workflow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shale gas formation pressure. The multi-channel stack method was first used, as well as the inversion of single-channel seismic data, to construct velocity and density models of the 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well-logging data,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models of the whole well section were established. The shale gas formation pressure was then estimated using the Eat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channel seismic stacking method has a higher accuracy than the inversion of the formation velocity obtained by the single-channel seismic method.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our predicted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he actual formation pressure measurement are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indicating that our workflow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震勘探原理,以二层楔型模型和近似叠加速度求值公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速度谱求取平均速度或层速度的具体方法,并以二层楔形及五层楔形模型为例,计算其层速度、平均速度与正常时差速度的误差,结果表明其误差较小,完全可以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通过实际应用以及与钻孔标定的平均速度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对于煤田地震勘探是适用的,特别是该方法可以直接求出沿界面法线方向的平均速度,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海洋深水探区多在陆坡区,水深变化大,最深超千米,地质条件复杂,探井稀少,难以得到准确的速度场,直接用叠加速度转换深度会导致沉积层构造畸变,若仅用钻井速度预测深水区深度也将导致巨大误差。这里在分析深水速度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理论模型正演方法研究优选最佳速度反演的方法;利用钻井速度、叠前相干反演速度及地震叠加速度相互制约,形成了适合白云凹陷深水区的时深转换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深水区崎岖海底造成的构造畸变,深度预测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是油气勘探和钻井工程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勘探程度低、探井稀少的地区,压力分布特征的不明确制约油气勘探进展和钻井高效实施,因此,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有待提高。在地层孔隙静力平衡原理的指导下,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实际地质资料和压力测试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颗粒应力的地层压力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经典压力预测模型存在缺陷,特察模型并非静力平衡方程,有效应力不是骨架真正承担的力;(2)采用孔隙型介质颗粒应力参数建立了孔隙静力平衡方程,通过研究区深层侏罗系已钻井超压预测对比,发现基于颗粒应力的压力预测方法精度有所提高;(3)压力预测模型仅考虑了内动力因素即沉积增压,超压成因补偿不可忽视。研究区发现准南构造挤压应力向盆地内部传递,形成了规律性分布的超压分量,附加地应力的补偿是提高超压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坡折区速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是构造分区的标志性断层之一,该断裂带下降盘为中央凹陷带.区域研究表明中央凹陷带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所以该区带一直被认为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但是由于该区带水深剧烈变化,多期坡折带快速推进沉积形成大套泥岩,使得该区带的速度很难确定,所以速度问题成为制约着琼东南盆地坡折带勘探的难点问题.笔者首先分析现有速度谱的质量,了解速度整体变化趋势;其次考虑已钻井的速度分析结果;结合地震剖面地层的变化信息进行速度解释,采用解释能量团中心的标准进行速度解释;最后在精细速度解释的基础上,对二维剖面正演模型速度进行分析,建立速度体,证实构造目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There are plentiful potenti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However, the special petrol-geological condition with high 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greatly blocke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he conventional means of drills, including methods in the prediction and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strata pressur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is area. Th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has allocated one well with a designed depth of 3200 m an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7.
建立准确的低频模型是波阻抗反演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常规模型建立方法的准确性受钻井数量影响明显,钻井数量越多,模型的准确性越高。在海洋深水油气勘探过程中,由于勘探费用昂贵,钻井数量非常少,很难通过常规方法建立准确的低频模型。特别是在沉积体横向特征变化较大时,地震反演的可靠性受到巨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立体层析速度反演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域、成像域立体层析速度反演的计算过程,综合数据域立体层析与成像域立体层析的优势获得了高精度速度模型;然后结合有限的钻井进行标定,构建出地震反演所需的低频模型,有效提升了低频模型的精度,使其达到可真实反映较大规模地质异常体的尺度;最后,将其应用于南海深水区W构造的勘探实践,提升了反演结果横向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