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小麦生长简化模拟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构建了描述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动态变化以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生长过程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数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初步研制了水分、营养满足条件下的春小麦生长简化模拟模型。检验表明,此简化生长模型的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研究黄瓜生长发育对积温的需求,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预测能力和种植效益,本文利用多年日常管理下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黄瓜生长的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年度不同茬口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和果实的生长规律,以及黄瓜叶片和果实生长与所需有效积温的关系,并确定黄瓜植株致死的积温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黄瓜叶片数随生育进程呈S型变化,一根黄瓜生长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不同茬口的黄瓜叶片每增加一叶所需有效积温均呈不对称“U”型,即叶片生长初期和生长中后期,每增加一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多于叶片生长中期所需的有效积温,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每增加一叶所需8—40℃有效积温为33—37℃·d;一根黄瓜从坐果到采收需要15—35℃的有效积温为110—130℃·d;若温室内反复出现10℃以下、5℃以上的温度条件时,且反复过程所累积的10—5℃有效积温达8℃·d左右时,黄瓜植株即会死亡。上述积温指标在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数值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把水稻生长与环境条件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本文探讨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干物质的分配规律,建立了水稻器官干物质积累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动态变化等模式。尽管还不够完善,但用它计算模拟水稻生长与产量形成的结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结构的节能日光温室栽培冬季黄瓜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独特的气候条件较适宜大面积推广温室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干物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金岗  高苹  汤志成  陶炳炎 《气象》1997,23(3):46-49
针对徐淮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建立了冬小麦总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综合因子逐蒸发量的工模式,并在引进三种群生态模型基础上,结合穗茎叶之间关系,研制出穗茎叶干物质相互作用模式,用数学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干物质形成的规律,对生长模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在平凉地区的建造种植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日光温室的气候效应和经济效益,在试验基础上得出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冻害指标,最后得出最适宜在本地区推广的日光温室的建造规模。  相似文献   

7.
基于WCSODS的小麦渍害模型及其在灾害预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WCSODS(小麦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增加了过量土壤水对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叶片衰老等影响模块,实现了渍害条件下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用试验资料和区域统计单产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拟误差在10%以内。灵敏度分析的结果亦表明:随着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小麦渍害加重,10 d渍水对产量影响不大,而30 d渍水可造成减产7%~32%;当渍水天数相同时,以孕穗期的渍害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拔节期次之,冬前分蘖期的影响较小。这与当地小麦专家的看法相一致,说明小麦渍害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利用本模型和南京、南通两地的历史气象和产量资料,对大面积小麦平均单产进行了试预报,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水稻净光合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业气象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观测资料,建立了水稻净光合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有关参数,探讨了水稻叶片的净光合能力与温度、光照等气象条件之间的本质联系,为研究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和产量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黄瓜小气候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瑞江  王鑫  朱慧钦 《气象》2015,41(5):630-638
为了定量评价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增加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定量化服务内涵,文章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及其综合因子对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运用黄瓜实际产量与适宜度的关系对模型进行检验,并实际应用了模型。得出黄瓜产量随综合小气候适宜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显著,说明所建模型用于分析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的适宜程度是可靠的。通过应用,得出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对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是5月,最不适宜的是1月;不论是气温适宜度、空气相对湿度适宜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适宜度,还是三者综合小气候适宜度,在整个观测年度,其值的变化趋势均呈不规则“V”字形,春季适宜度最高,其次是秋季,冬季最低。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降雨后土壤入渗规律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喷灌模拟降水的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中壤土和紧砂土在裸地和小麦地两种地段上小到中雨、大雨和暴雨三种不同降水类型条件下降水入渗后土壤中的水分分配模型,试图探索出一种分析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规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要叙述了国内外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棉花专家系统和棉花生产管理决策系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的GOSSYM模拟模型和我国的COTGROW模拟模型等最成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水平,对业务上常用的两种能见度诊断方案,即Stoelinga and Warner(SW)方案与Forecast Systems Laboratory(FSL)方案的改进进行预报试验,SW方案基于Gultepe方案考虑了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FSL改进方案中利用了递减平均法对公式中用到的温度与露点温度进行订正,并用其重新计算公式中的相对湿度。基于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逐时更新循环(hourly update cycle,HUC)业务模式输出结果,从2015—2016年选取10次雾天气过程,并详细分析了2015年11月13—14日这次雾天气过程的预报结果,比较了改进前后各方案对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效果,结果显示:在模式预报的雨水含量占总液态含水量比例较大的预报时效,改进后的SW方案对雾与能见度预报效果优于原始方案,在模式预报液态含水量接近0的预报时效,改进前后的SW方案对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效果相当;利用订正的温度与露点温度重新计算相对湿度,其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降低明显的预报时段,改进后的FSL方案对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效果大大提升。将两种改进后的方案相融合并进行预报试验,结果显示,综合对能见度与雾的预报效果,Combined Visibility(CVIS)方案要优于其他两种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段丽瑶  白玉荣  马建铭 《气象》2001,27(7):53-56
对天津市冷食销量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食销量与月、候、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舒适指数、炎热指数等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气温相关最佳,把气温作为影响冷食销量的主要因子,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是建立了月、候、日销量回归预报方程,并制作了冷食指数预报服务系统,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对1986年11月-2002年3月河南省出现的87个大到暴雪个例进行对比分析,将大到暴雪划分为3个类型,即高原低槽型、阻高-横槽型和L型,对每个型进行合成平均,建立了大到暴雪的天气学概念模型。为提高样本中大到暴雪的概率,先将样本进行消空处理,然后选取物理意义清晰、天气学意义明确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全省分片大到暴雪1-7 d预报方法,在业务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到暴雪天气模型及数值产品释用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对1986年11月-2002年3月河南省出现的87个大到暴雪个例进行对比分析,将大到暴雪划分为3个类型,即高原低槽型、阻高-横槽型和L型,对每个型进行合成平均,建立了大到暴雪的天气学概念模型.为提高样本中大到暴雪的概率,先将样本进行消空处理,然后选取物理意义清晰、天气学意义明确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全省分片大到暴雪1-7 d预报方法,在业务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析大风天气现象的记录与编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风现象的查询、记录、编报流程及编报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以期给广大测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百叶箱与通风辐射罩的气温日最值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8月—2010年7月的平行观测资料,对新型自动气象站中百叶箱和通风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气温日最值对比差的分布、粗差率、一致率以及平均值等进行统计,对日最值的出现时间进行对比,对日最值对比差与环境风速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并验证了百叶箱气温日最值的订正方法。结果表明:百叶箱和通风辐射罩气温日最值对比差的分布均呈右偏态,且偏斜程度较大,不服从正态分布;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一致率分别为90.0%和81.5%,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但其粗差率基本一致,均略高于3.0%;与通风辐射罩气温观测系统相比,百叶箱的日最值数据总体偏高0.2℃左右,同时其出现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气温日最值的差异会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强而减小,特别是当风速大于4.5 m·s-1时,其差异可缩小到0.1℃以内;以环境风速为主要参数的气温订正方法将最高气温的差异缩小到0.03℃,一致率提高到95.2%,将最低气温的差异缩小到0.01℃,一致率提高到94.1%。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卫星数字电话网络系统(TES)的功能、指示器及其LED代码解析。介绍了程控交换机(HJD-80型)的功能,故障的处理及系统的诊断测试内容和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 weather sciences, the two specific terms “storm” and “cyclone” frequently appear in literature and usually refer to the violent nature of a number of weather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central low pressure, strong winds, large precipitation amounts in the form of rain, freezing rain, or snow, as well as thunder and lightning. But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two specific terms?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 evolutions of the terms “storm” and “cyclone” are re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