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骞 《水文》1999,(2):53-57
水面蒸发是水文测验的三大要素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的国家基本水文站设有水面蒸发观测项目。而水面蒸发资料的质量不仅与观测精度有关,还与观测场地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据调查,我国现有的水面蒸发观测站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立的,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水面蒸发观测工作,水利部颁布了《水面蒸发观测规范》(以下简称现行规范),这是水面蒸发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定和技术标准,因此它的每一规定必须准确而具体。现行规范也正体现了这一点。但结合我站近十年来水面蒸发观测的实践,感到现行  相似文献   

3.
世界气象组织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提出以20m2水面蒸发池作为水面蒸发量的临时国际标准。根据衡水实验站多年水面蒸发量观测资料,建立了20m2水面蒸发池与E-601型蒸发器和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值的相关关系,并计算出各月的折算系数,并对折算系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可利用其他型号蒸发器(皿)长期观测资料,换算成20m2水面蒸发池的蒸发量,使水面蒸发资料更接近于天然水体的蒸发量,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平衡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河站蒸发折算系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富孝 《地下水》2010,32(2):127-128
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是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等工作中必不可少需要的资料,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量平衡等分析计算的精度,更好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以崇礼水文站1982—2008年非冰期(5-10月)E-601型[全深]蒸发器(以下简称E-601型[全深])和结冰期11-4月E-601型[半深]蒸发器(以下简称E-601型[半深])与D20cm口径蒸发皿(以下简称D20型)的观测值进行比较,计算分析蒸发器水面蒸发的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5.
《水文》1957,(2)
水文局为了对“水面蒸发观测规范草案”进行修正和开展水面蒸发的实验研究工作,在2月11日至14日举行了水面蒸发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正在进行此项实验工作的各省和流域的水利机关、中央各有关部门,北京大学等單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水面蒸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云平  王玲 《水文》1998,(4):35-37,34
根据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1984 ̄1993年观测的蒸发资料,对其蒸发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蒸发变化规律和各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水面蒸发模型。此项研究为正确计算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的水面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1935年起,在苏联就采用面積3000平方公分,高60公分的蒸发皿(—3000型)進行水面蒸发观测。目前在苏联许多测点上还用它们来观测。可是如众所知,面積0.3平方公尺蒸发皿的水面蒸发与蒸发池的蒸发不相符合,如扎依可夫所指的,该蒸发池的蒸发已经与其耩造特征,卽形状、大小、缘高等等无关,而几乎是取决于水文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8.
E-601B与E-601型蒸发器及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长 《水文》2005,25(2):54-55,23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域的8个水面蒸发站所观测的水面蒸发资料进行了精度检验和相关分析,论证了E-601B型水面蒸发器性能、精度均高于用金属薄板制作的E-601型蒸发器.所观测的水面蒸发量更趋近于20m^2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也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能有效地防止蒸发器的锈蚀,减少设备维护开支,是目前较理想的蒸发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9.
王树萱 《水文》1989,(5):56-57
双管自动补水器是根据马立臭特瓶的制作原理改制而成的,几年来已应用到土壤蒸发、水面蒸发和潜水蒸发观测上。实践证明,该仪器能较准确地测得蒸发的微量变化,现介绍如下。一、仪器结构双管自动补水器结构见附图。  相似文献   

10.
宜兴湖泊站于195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1960年1月1日正式开展观测。该站位于江苏省宜兴县城北郊十里牌乡,宁杭公路西侧,交通十分便利。 该站主要开展对湖泊水量、热量平衡中关键因素—水面蒸发的系统观测和试验研究,并开展对湖泊水文、水化学、水生物的  相似文献   

11.
《水文》1958,(1)
一、冰期水位的观测冰期河道“流凌”对于水尺的碰击及盖面冰層因气溫、水位的变化,而对于水尺的“上拔”或“下压”都严重的影响着冰期水位資料的搜集。为了克服这种影响,过去我們曾試用过不少的办法,如“水尺穿皮衣——以草和旧毛皮保护水尺,使其附近不冻”。“防凌防冻水尺——在断面线上岸上挖井設水尺(井口平时以草密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能量平衡和蒸散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的水热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沼泽湿地能量平衡和蒸散发的季节变化,确定观测期内沼泽湿地总蒸散量,并通过逐步回归方程估算沼泽湿地水面蒸发和植被蒸腾。结果表明,沼泽湿地的能量平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看来,潜热通量是湿地的主要能量支出项,占净辐射的45.5%,感热通量和存储热通量分别占净辐射的27.9%和26.7%。2006年5~10月份沼泽湿地总蒸散量为310.6mm,月均日蒸散量最高值出现在7月。观测期内沼泽湿地水面蒸发量约为221mm,占总蒸散量的71%左右,植被蒸腾量则约占总蒸散量的29%,湿地蒸散发以水面蒸发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2):F0003-F0003
设备配置与试验场地 试验现有当今国内外同类型试验站中最先进的试验观测仪器设备30余台套,试验观测用地14.7hm^2,有试验地内设置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农田水量平衡观测场、农田微气象观测场、水面蒸发观测场、气象观测场、农田养分平衡长期试验地、水肥耦合长期试验观测场、免耕长期试验观测场、遥感试验观测场等试验观测场地。  相似文献   

14.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分析,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三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规模不大;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形成网状山麓冰川,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以后规模逐次缩小。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兰丁喀里山口和理塘海子山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近2Ma来,青藏高原经历过5次冰期和4次间冰期。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的研究,对于完善大陆第四纪冰期序列、研究全球变化、认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皖南震旦系冰期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启锐  刘鸿允 《地层学杂志》1993,17(3):186-193,T001
<正> 近年来我国关于震旦系冰期地层的研究,除已公认的峡东的南沱冰期地层外,在华南各地陆续在“南沱组”之下,发现了间冰期大塘坡组和下冰期长安组。这些新成果使扬子板块及其周边晚元古代冰期地层和国际上许多经典的层序具备了共同的三段式结构,即上、下两个冰期,中间夹一段间冰期。已知三段式结构广布于湖北、湖南、贵州、江西和浙江西部(陆松年等1985)。  相似文献   

17.
晚古生代冰期作为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地质事件,已成为目前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表现不同,其沉积响应及相应的地质变化也就有明显的差异。国际上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对高纬度地区的冰成岩地层学、中低纬度地区海平面变化及旋回地层学,以及低纬度地区的稳定同位素研究。系统总结了全球晚古生代3次冰期事件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沉积响应及其他地质变化规律,主要冰期记录包括冈瓦纳大陆冰成岩,中、低纬度地区全球冰川型海退事件,无机碳同位素全球同步性正漂移事件,以及大气中CO_2浓度变化,并进一步阐述了晚古生代冰期事件规模、演替规律及与全球气候和地质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冰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南四湖水面蒸发量分析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柯鸿水  戴珍丽 《水文》1995,(4):13-16
根据二级湖闸站等四处蒸发站各类型蒸发器(皿)历年逐月水面蒸发观测资料和两处蒸发实验站分析的各类型蒸发器(皿)月蒸发量折算系数,推求出南四湖1953年1月至1990年12月逐月及全年水面蒸发量,根据五处水位站历年逐月平均水位观测资料推算出南四湖历年逐月平均和全年平均水面面积,从而求得南四湖历年逐月和全年水面蒸发水量,并对水面蒸发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同时根据七处雨量站历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南四湖区面平均月、年降水量,并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量的影响。其分析计算成果可供南四湖水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评价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冰期成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钦琦 《地质科学》1979,14(3):252-263
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两期都是全球性的,时间也比较确定。它们是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近二百万年)和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在每一次大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在大冰期之间是非冰期。关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至今还是一个“谜”。虽然前人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是正如李四光(1972)和施瓦茨巴克(Schwarzbach,1974)等所指出的:这些论点都不足以说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近几十年来,大量新的科学资料的积累,尤其在海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0.
阿尔卑斯山地区第四纪冰川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12,34(5):1127-1133
阿尔卑斯山是冰川学和第四纪冰川学的诞生地. 第四纪冰川学在全球发展, 最初以Penck在阿尔卑斯山建立的模式为脚本. 此后, 阿尔卑斯山一直是欧洲第四纪山地冰川变化研究的核心地区. 笔者以为, 该区研究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仍然具有参照意义, 故有必要简要但较为系统地介绍一下其研究概况与最新进展. 百年以来, 欧洲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冰水砾石层, 将Penck的4次冰期模式发展为7次冰期. 即在贡兹(Günz)冰期之前增加了巴伯尔(Biber)冰期和多瑙(Donau)冰期, 在贡兹冰期和民德(Mindel)冰期之间增加了哈斯兰(Haslach)冰期, 并对其年代学进行了不少探索. 认为多瑙冰期可能在上新世和更新世之间, 但迄今, 这些较老的冰期年代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里斯(Riss)冰期、 武木(Würm)冰期已获得较多的宇宙核素暴露年代. 特别是欧洲学者对许多谷地中保留的多道冰川堆积进行年代学研究, 获得大量的宇宙核素暴露年代数据, 揭示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 冰川在总体退缩的大趋势下, 发生规模依次减小的冰进事件, 和北欧冰后期历次气候变化的其他记录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