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五层风速、温度、湿度及三层风向观测系统。选用Apple-Ⅱ微机作为采样处理机,采样时间为10秒。主要工作为1.软件设计。2.用干湿球温度表进行测湿。为保证精度,对测湿系数A值作了重新测定,并对测湿误差作了详实分析。  相似文献   

2.
逄勇 《大气科学学报》1989,12(4):424-429
本文介绍五层风速、温度、湿度及三层风向观测系统。选用Apple-Ⅱ微机作为采样处理机,采样时间为10秒。主要工作为1.软件设计。2.用干湿球温度表进行测湿。为保证精度,对测湿系数A值作了重新测定,并对测湿误差作了详实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前,检定测湿仪器所用的设备为DJM10湿度检定箱,它是由箱体、数字式标准干湿表和测控系统等部分组成,设备无腐蚀、低噪音、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故障,给检定、校准工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4.
湿度测量技术繁多,露点测湿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基于露点测湿技术设计的仪器能在全量程内达到较高准确度。本文以《气象仪器观测方法指南》中公布的饱和水汽压计算公式为基础,结合误差传递理论,计算得到不同等级露/霜点温度标准不确定度下的相对湿度标准不确定度,以此探究露点测湿技术在准确度上的优势。结果表明:在-60~60℃的全温度范围内,露点仪相对湿度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在低温高湿情况下较大;当环境温度和露/霜点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均为0.1℃时,相对湿度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最大不超过2.0%,满足《气象仪器观测方法指南》中对湿度标准器标准不确定度最低要求;当环境温度和露/霜点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3℃(0.5℃)和0.1℃时,相对湿度测量标准不确定度最大不超过4.3%(7.0%)。可见低温情况下,露点仪相对湿度测量标准不确定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气象部门,尤其是技术装备部门,测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拥有的测湿技术优势是否可以成为气象部门新兴的产业生长点,笔者就整个气象测湿技术现状、应用开发及其与气象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讨,旨在为气象部门将测湿技术推向市场,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6.
《气象》1981,7(11):31-31
用增减水汽方式的湿度箱来检定湿度仪器已有数十年历史了。该设备多是手工操作。为了提高检定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对湿度箱湿度的调节和控制及通风干湿表湿球的上水和补水做了改进,变手工操作为自动工作。现将其工作原理、主要结构、性能特点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气现象的记录务求真实、准确,否则将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夜间不守班三次观测的气候站,晴天的早晨,当观测第一次巡视时,很可能会注意一下有没有露水;但当你看到观测场或周围的植物叶片上挂满晶莹的水珠时,你不能轻易判断那是否是露。实际上这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天气现象“露水”,另有一种是植物生理现象“植物吐水”,还有一种情况是露水与植物吐水的混合物;那么,如何区分是“吐水”还是“露水”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具有量化输入信号和未知扰动的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自适应输出反馈动态面控制问题.在控制设计过程中,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对系统中的非线性项进行逼近.然后引入一种滞回量化器来避免量化信号中的抖振,并且构造模糊观测器来估计系统中不可测的状态.为了提出一种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给出了半全局实际有限时间稳定的判据.在此基础上,将动态面控制技术与反步法相结合,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能保证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原点的一个小邻域,而且可以保证闭环系统中所有信号的有界性.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科学发展历史看,作为自然科学的气象学就是从观云测天开始的。《史记》、《相雨书》、《观象玩占》、《乙已占》、《三辅黄图》、《农候杂占》、《武备志》、《田家五行》、《农政全书》等著述中,都有丰富的观云测天记录,诸如测风、测雨、测湿、观云和察看虹、晕、露、霜、雪等自然景象的记载,莫不俱备。我国气象观测记录之早,积累资料之长,观云测天方法之多,群众预报经验之丰,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竺可桢教授就是继承我国气象科学优  相似文献   

10.
高龙 《陕西气象》2009,(5):42-44
1中山气象站 南极中山气象站建于1989年,海拔高度14.9m,是我国在南极开展气象考察的重要站点之一,目前已初具规模,地面观测系统、发报和通讯系统基本实现了遥测和自动化,每天通过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将气象资料传人世界天气监视网。气象站利用气象资料无线短波接收系统,接收南极地区的天气图、气象报以及站区附近地区冰情图、NOAA卫星的AVHRR与TOVS数字及图像资料,为站区天气预报和海冰冰情分析提供现场图像和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11.
应用有关物理和化学理论,阐述湿球温度表润湿系统(指水杯、湿球用水及纱布、球的表面、扎线等统称为润湿系统),污染的途径,对测湿影响进行了定性(理论上)和定量(实验上)分析,提出减轻影响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玉坤 《气象》1996,22(2):55-55
润湿系统污染对测湿准确度的影响罗玉坤(四川省自贡市气象局,643000)湿球温度表润湿系统(指水杯、湿球用水及纱布、球的表面、扎线等统称为润湿系统)污染的途径,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将其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人为因素包括:湿球未用清洁蒸馏水(包括...  相似文献   

13.
诗与气象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半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通过对夕阳、新月和露水的描绘,讴歌了大自然(?)新和谐的美,历代为人传颂。  相似文献   

14.
李德甫  王德珍  黄长荣 《气象》1990,16(9):52-55
白城地处中高纬度,每年溶冰观测时间长达6个多月,平均溶冰次数为342次,占冬半年观测总次数的47%,其中溶冰不当约有5次,最高年份可达13次。因此研究溶冰不当的发生规律,提高溶冰质量,是搞好冬半年测湿的重要环节。 溶冰不当,一般是指某种天气条件下,由于溶冰时间掌握不当或溶冰操作不合规范要求,而造成干湿表测湿结果失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依据干湿球测湿原理,分析了湿球溶冰不当的原因,并对最佳溶冰时间的选择和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陆面降露水测量方法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强  问晓梅  王胜  张杰 《高原气象》2010,29(4):1085-1092
在系统总结以往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一些常用降露水观测仪器的基本特点,归纳出了几种典型的降露水观测方法,并解释了这些方法和仪器的主要科学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发展降露水观测方法的初步思路。最后,简要探讨了开发利用降露水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露水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露水与雨水和露水与植物吐水它们之间的区别,提出对露水观测记录的一些浅见,为大家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冬半年仍用干湿球测湿度的台站,由于此时湿球球部经常冻结,如何获得准确的湿球温度,对于提高湿度的准确度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从大气热力学角度引进湿球温度的定义,并依此来说明一些个人看法。 1.湿球温度的热力学定义及一些讨论考虑到冬天湿球球部的实际情况,可以认为湿球球部是干空气、水汽和冰组成的封闭热力学系统。对于该系统,可知湿球温度T_S的热力学定义:在绝热等压过程中,冰升华使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省各地(市)台都建立了省网远程工作站.为了使远程工作站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我们在微机应用开发方面作了一些努力,研制了一个适合于地(市)级气象台的远程工作站预报资料自动化处理系统,力求使地(市)级台预报业务的资料处理实现自动化.实践表明,新的作业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把调省网资料的时间每天缩短了3—5分钟,业  相似文献   

20.
VAISALA探空技术及中国探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VAISALA公司推出的数字化探空仪RS92标志着VAISALA探空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探空系统和探空仪完全实现数字化.RS92采用了数字技术,在提高测量精度、提高信息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上都将获益.RS92的发射机占用带宽大约是RS80的十分之一.测风采用GPS扩频技术,大幅度提高测风数据获取率.温、压、湿传感器都有明显改进.中国探空技术要加强传感器和探空仪传感器测量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