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鹄 《山西地震》1989,(4):18-20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来获得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10种灾害最终的评价权重;以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识别和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指标的计算为例,给出了潜在灾害的风险指标计算。最后以综合灾害指标为重要衡量标准,结合给水管道功能上的布局要求和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在烟台市开发区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完成了给水管道的综合防灾规划。本文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7)
正6月19日,以"军民融合、科技减灾"为主题的2016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为期3天,这是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大公益活动之一,无人机、地理测绘仪器、军用装备、GPS、照明设备、消防设备等上万种减灾应急产品纷纷亮相。在自然灾害前面,新科技究竟能为防灾减灾带来哪些"利器"?请随《地球》记者到博览会现场一观。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0,(5)
正"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是今年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活动主题。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海岸线长,地质构造类型复杂,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特殊的气候气象条件、特殊的地形条件,在我国形成了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农田灾害和气象灾害五种大类,并呈现多发、突发和群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2年9月5日泸定MS6.8地震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结果,总结了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判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并针对同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整体以小-中型崩塌、滑坡为主,集中分布在磨西镇和海螺沟、得妥镇湾东村、得妥镇大渡河沿岸三个区域;主震和余震、鲜水河活动断裂、地形地貌、特殊岩土体是泸定地震同震崩滑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泸定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在未来十年内会极为活跃,需要密切关注磨西河和支沟、大渡河河谷两侧的高陡岸坡、大渡河高阶地、磨西台地边缘区域以及磨西镇、得妥镇同震崩滑密集发育的泥石流沟谷。根据同震地质灾害应急防范的管理逻辑,建议地方政府按照过渡性安置详查阶段、恢复重建阶段、长远规划阶段三个阶段来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7)
<正>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全国率先把地灾防治提升到"生命工程"的空前高度来抓。6月22日,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蒋俊介绍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蒋俊表示,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系列防灾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尤其是从2014  相似文献   

7.
山地地震灾害具有次生灾害叠加与叠加效应明显,公路交通易瘫痪阻断应急救援,应急救援任务重难度大等特点。山地城镇宜编制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复合灾害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原则,控制总量与应急救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为了给灾时应急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灾条件,强化应急救援力度,提高应急救援效果,依据山地地震灾害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应急救援规划的要点,主要包括:合理选用基础资料,设定城镇复合灾害并提出应对措施,准确估算避难者人数,有针对性地规划应急救援要素,制定物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建设抗震救灾信息网络,救援避难弱者与应急救援资源畅流的措施以及防灾教育、奖惩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切实做好地震应急工作,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件》(以下简称《条例》)。文章宣传了贯彻《条例》的意义和目的,并从制定防灾预案,强化政府防震减灾职能作用;加强震情应急研究,做好防震救灾基础工作;加强地震应急宣传,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山东枣庄市地震办公室在贯彻《条例》时所做的实际工作和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本文基于近年来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整体流程,包括评估依据、技术内容、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后如何备案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企业应急预备"项目致力于关注和指导企业的应急防御工作的开展,是美国国家公益防灾宣传项目——"应急预备"的扩展项目之一。自实施以来,它鼓励企业通过制订企业保护方案、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保护企业资产来做好防灾准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施效果。该项目在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动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防灾信息、注重企业间的应急合作等方面对我国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防灾减灾学报》以防震减灾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主要作者和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减灾事业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投稿内容包括:地震监测预报的最新研究成果;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国家及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设防、  相似文献   

12.
地方     
《地球》2014,(2):7-7
江西:地质灾害防治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1月11日,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祥云受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定明的委托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党组致辞,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项尝培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应急处处长胡杰、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主任王来龙分别讲话,  相似文献   

13.
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海灵  蒋通  李文艺 《地震》2005,25(3):115-122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综合分析国外部分地区的防灾规划中地震应急处置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防御水准的制定、 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辅助决策保障、 应急救灾反应以及对人文和环境的考虑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研究政府、社会公众以及地方地震工作部门日常地震防灾与震后应急处置过程中对地震相关业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架构、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等设计,完成了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建燕  姬玮  李秋香 《地球》2011,(8):76-86
7月1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电视电话会议。据《地球》记者了解,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批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是重要轻工、港口和旅游城市,按1976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被定为基本地震烈度七度,1978年被列为全国38个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1979年又被定为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试点城市之一。同年,成立了烟台市抗震防灾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烟台市城市抗震防灾工作纲要》,在此基础上又编制了“烟台市城市抗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暖日益严重,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与过度建设,导致了大量地质灾害的发生.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伤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情况排在世界前列,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研究已成为了我国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因此,作者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与《全国地质灾害通报》发布的地质灾害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对象,从年际变化与空间分布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过去十年我国地质灾害发生与损失的情况,结论如下:(1)我国地灾发生数量除2010年异常外,年际变化曲线波动不大且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每年5月到9月为地灾多发期;(2)我国地灾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西群东单,南多北少,中西南频繁"的规律;(3)我国地灾造成的伤亡人数与直接经济损失,在年际变化上是剧烈波动起伏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差异性.针对以上研究结果,作者还对我国今后的地灾防治部署提出了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震研究》2010,(4):F0003-F0003
《防灾减灾学报》是由辽宁省地震局主管,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地震学术性刊物。本刊以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为核心,以减轻自然灾害为目的,反映当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涿鹿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防治对策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防"与"治"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既符合涿鹿县的实际情况又易于执行。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时期是山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完成《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目标的收官时期。《山西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下称《规划》)作为山西省"十三五"专项规划之一,历时一年完成编制工作。经省政府同意,已由省发改委、省地震局联合印发实施。《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以防震减灾与山西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主题,以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推动"六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