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震复合灾害是指以地震主震为灾害源并引发一种以上次生灾害的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复合灾害具有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不同灾种之间还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地震复合灾害与同时或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构成广义复合灾害。复合灾害扩大、加剧了地震灾害灾情。减少地震复合灾害的构成灾害种数,降低、消除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与叠加效应,是研究地震复合灾害减灾对策的基本原则。编制城镇应急救援规划应以复合灾害的灾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合理估算避难人数和救援资源需求量,是复合灾害应急救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郑鹄 《山西地震》1989,(4):18-20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3.
提高地震安全,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信息社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地震信息主要包括法规建设、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资料,服务内容包括法规宣传和普及、地震灾害影响服务、工程建设监管服务和防灾避震服务等。通过地震信息社会服务,可以增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建设工程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4.
救援要素系统是重大地震灾害救援活动实证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由救援组织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物力资源系统和救援对象系统组成。系统中必须具备能够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灾条件的各个基本要素。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救援功能,共同构建综合救援强势。4个子系统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救援工作在各级救援组织的领导、指挥下进行。救援资源的种类、数量、救援的地域、程度与时限应与救援对象的需求相吻合,且呈现供需平衡状态。救灾资源应满足需求性,输送的方向性与定位性,种类、数量的适宜性等。救援对象系统是救援要素系统的核心,其他3个子系统服务于救援对象系统。  相似文献   

5.
应急救援是重大地震灾害的重要救援阶段。救援方式包括自救、互救与公救(简称"三救")。在应急救援阶段,"三救"的基本功能是为灾区创造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防灾条件和生存条件。自救与互救对扒救埋圧在废墟中的灾民起决定性作用。在救援时间上,自救、互救和公救依次有接续性与融合性,三者形成救援的综合强势。公救是举全灾区之力甚至全国之力救援灾区的组织保障,公救的提前接续与融合是有效救援的重要因素。扒救埋圧在废墟中的灾民,"三救"共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汶川地震属老龄化社会条件下的重大地震灾害。这种类型的地震灾害,老年人具有避难弱者的主要特征-死亡率高,且易发应激反应与震灾关连死。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自救能力、互救能力与救援需求是研究老年人应急救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应急救援措施是有效救援的方法、途径和路向。灾前预防措施与灾后应急救援措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老年人应树立积极抗震减灾观。灾时,配置适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确保老年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疫条件。关爱鳏寡孤独和空巢老人,减少震灾关连死。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的特点:①地震灾害与其他灾害统一在一个部门进行紧急事务处置。民防部专门负责实施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应急处置职责范围广泛,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健全的组织机构保障了应急处置的高效联动。②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联动集成。硬件平台、基础数据库、软件开发与灾害模型研究4个方面进行集成。③高分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灾情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8.
《地震研究》2021,44(2)
基于韧性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综合多种灾害类型,构建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体系。以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例,从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建议:(1)基于灾害综合风险,通过布设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台风、地质灾害等重点危险区域防御能力,构建韧性城市防御体系;(2)结合风险空间分布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优化整体安全布局,构建基于安全分区的韧性城乡空间规划;(3)构建多灾兼顾的应急保障设施及海空陆铁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分区性部署,强化城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4)强化智能化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强韧性应急指挥与队伍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震防灾避难所的发展沿革是露宿→窝棚→简易房、帐篷→过渡安置房。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实践表明,露宿是最危险的避难方式;窝棚有最基本的防灾功能;简易房和帐篷具备基本生活条件;汶川大地震后兴建的彩钢过渡安置房是我国中长期避难场所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避难场所发展规划可对各城市普及性地规划建设避难场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逐步提高,将出现开放型与封闭型避难场所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震灾害的防御难度较大、事前准备较为困难和事后救援要求较高,传统资源的配置方式难以高效发挥应急资源的有效价值。由于灾害的演化与救灾过程具有随机性,这种特点可利用随机网络加以描述,因此以地震灾害中应急救援事件为例进行分析,结合灾害的演化发展规律及应急救灾资源的作用,对救灾过程中有限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行了优化方法研究,构建了基于随机网络模型的有限条件下应急救灾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假设各事件的转向概率、时间消耗以及应急资源投入对各事件的影响,实现了对应急救灾网络过程的量化分析。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救灾期望时间最短的目标,并通过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震灾害特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决策中的关键性问题。认为震害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布和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已成为整个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决策的关键;而对灾情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灾情程度位置的确定是救援决策的先导与重要环节。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地震应急搜救的信息快速获取、应急响应、救援决策、指挥、搜索与营救等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建议研发中国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与指挥决策系统,包括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快速判定和决策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地震救援指挥调度技术系统和应急救援物流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建设;研发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装备,包括自主定位导航幸存者搜索和营救设备研发和国内外巨灾救援专用定位与导航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评述了国际灾害搜索救援工作的起源、发展现状和管理理念,以及在联合国框架下实施国际灾害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职能及其在国际灾害紧急救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和当今应急指挥体制。详细阐述了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从经验型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进的历程和经验。并就今后进一步搞好云南的地震灾害危险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航空救援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灾害应急救援手段。在我国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芦山地震应急救援中,航空救援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航空救援能力的强弱对于各国能否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地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与地震灾害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也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国大震巨灾航空救援震例,分析我国地震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地震应急救援专业特点,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地震灾害及应急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的MS8.1地震灾害、受灾国政府应急响应、国际应急响应以及我国西藏受灾区应急救援的情况。总结了尼泊尔地震灾害和应急救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发生的M_S7.5地震灾害、受灾国政府应急响应及国际救援情况。总结了厄瓜多尔地震灾害和应急救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根据3次赴青海玉树MS7.1地震灾害现场进行的考察和调查,结合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从地震致灾成害、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多种角度,总结分析了玉树7.1级地震灾害在正反两个方面的一些整体特点。致使灾情严重和加大救援与重建难度的特点是:地震震中与居民点间的叠加效应和灾害分布的构造控制效应明显,灾害严重,灾区广大,重灾区集中;环境恶劣,高寒缺氧,救灾难度大;建筑物抗震能力低,破坏严重;生命线系统单薄而脆弱,生命线震害的连带影响大;城镇人口建筑密集,缺乏避难场地;民众受教育水平低,语言不通,交流困难,防震减灾知识匮乏,影响救灾效率。利于减轻灾害影响和利于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的特点主要是:民众自有帐篷多且游牧民族习惯于帐篷生活,便于安置,并能很快适应;宗教氛围浓郁,当地僧侣和寺院在抗震救灾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宗教信仰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将更加持久、深远。初步归纳总结了减轻青藏高原地区地震灾害的部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作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能够为各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是地震应急救援与指挥决策重要的支撑平台。随着学者对地震应急领域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开发新一代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条件。本文基于甘肃省分震级地震烈度衰减模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地震应急专题图设计等研究基础,研发了新一代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原型系统,实现了软件自动触发、分震级地震影响范围估计、分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计算,自动生成地震灾情评估报告,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该软件能够提升甘肃省地震灾害快速响应能力,能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可靠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了强烈震动、断层错动撕裂所产生的灾害,包括地震所触发的地质灾害及堰塞湖溃坝造成的地震水灾、地震火灾、地震海啸等几类主要地震灾害发生的环境、致灾的速度、灾害的分布等特点,指出了在震前防御、应急救援以及预警等对策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刘航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118-1123
由于地震灾害的不确定性,使得应急救援设备运行速率及使用效率均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并行优化处理。对此,提出基于双向并行计算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优化方法。以地震灾区灾情等级评估结果为基础,将地震等级及应急救援设备,设备及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求解最优解问题;在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时间与救援设备需求进行双向并行处理,优化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进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并行优化,能够对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提高应急救援设备的运行速率,缩短通信时间,提高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李蔚 《山西地震》2005,(4):37-39
从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造成的灾难中得到启示,从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防灾救灾体系、法律法规体系,预测系统、快速反应预警系统以及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指挥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各种应急队伍的必要性,绘制了灾害处理应急流程图,分析了应急队伍所应承担的任务,提出在我国应尽快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