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51—2010年大连市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0年大连市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1突变分析等方法对年和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大连市年和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升温趋势有所减缓;大连市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33/10 a,明显高于近50 a中国平均增温速率0.22/10 a,更高于近50 a全球平均0.13/10 a的增温速率。大连市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幅度;年、季平均气温存在突变,突变始于1987—1990年前后,突变前后平均气温均值相差较大;年、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大都存在突变,但秋季平均最高气温无突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气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黑龙江省38个地面站的1961-1999年春、夏、秋、冬、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气温变化状况,得出:黑龙江省在近40年间增温趋势明显,且平均最低气温增高最为明显;从各季来看,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其次为春季;夏、秋两季升温幅度较小,但对气温的普遍升高仍具有一定作用。突变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存在突变点。  相似文献   

3.
孔瑜  罗旭  冯明燕  邓珺 《贵州气象》2012,36(2):24-27
利用龙里县1960—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区域春、夏、秋、冬以及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1 a里,龙里县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突变,极端最低气温增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水城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涛 《贵州气象》2009,33(4):23-24
利用水城站1957-2006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水城近50a季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水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134℃/10a,春季气温距平近50a来却呈下降趋势,夏、秋、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一致,从各季节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来看,秋季最大,夏、冬次之,春季最小。50a来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塔里木盆地25个气象台站1960—2015年的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年、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6 a来,研究区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呈非对称性增长,年平均最低气温变率为年平均最高气温变率的1.5倍。区域间的变暖幅度大致随纬度差异由北向南递增。不同季节增温幅度亦表现出非对称性,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增幅均为全年最高,夏季最低,秋季最高气温增幅最高,夏季最小。四季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与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关系密切。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9℃/10 a。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气候突变年份基本都发生在1993年前后。  相似文献   

6.
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气温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以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气温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变化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基于1993-2022年大兴安岭地区6个国家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K突变检验法等分析探究大兴安岭地区以及漠河市近30 a气温变化特征,为林区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30 a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23℃/10 a,年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速率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气温呈北低南高。所辖漠河市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0.4℃/10 a,年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年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起始年份2014年。  相似文献   

8.
近50a青海西宁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朵  高原  马艳  韩辉福 《干旱气象》2013,(1):100-106
利用西宁市1961~2010年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西宁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宁市4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略有回落,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西宁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平均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极端最高气温线性趋势呈上升态势,极端最低则为弱的下降趋势;极端最低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发生较早,在1963年附近,极端最高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大体一致发生在1990年代。  相似文献   

9.
1961—2008年昆山市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8年昆山市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探讨了近48 a昆山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昆山市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速度高于最高气温;降水量总体呈略上升趋势,冬、夏两季降水量增加明显,春、秋季降水量则呈减小趋势,但不显著,降水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总日照时数和各季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五营地面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58—2010年五营气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随时间呈明显升高趋势,季节气温也随时间呈升高趋势,冬季升温最显著,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大致存在2-4...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1953~1995年冬夏季平均最低气温(Tm)和平均最高气温(TM)资料,分析冬夏季TM、Tm距平场的年代际空间型态及其演变特征.指出冬夏季Tm、TM场的空间型态基本都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生显著变化,但空间型态变化的冬夏季差异十分明显,且冬季Tm、夏季TM空间型态的年代际变化在相应Tm、TM场的变化中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池再香  白慧 《高原气象》2004,23(5):704-708
利用1961—2000年黔东南地区18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总云量、气压、水汽压、旬降水量、暴雨日数等资料,对黔东南地区近40年特别是近10年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黔东南地区降水呈上升趋势(6.75mm/10a),气温呈下降趋势(-0.25℃/10a)。  相似文献   

13.
近100年天津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军  任国玉  任雨 《高原气象》2011,30(5):1399-1405
利用1910-2009年天津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计算了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低)气温序列,以及高(低)温阈值、最长暖日(冷夜)日数和霜冻日数等极端气温指数序列。利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这些气温序列变化趋势的显著性和跃变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近100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冬、春季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4.
王文  李栋梁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5,24(3):304-310
根据实测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建立了195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最低气温在1975年以前偏冷,最冷的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偏低1.4℃;1975年以后偏暖,到2000年气温距平达 1.4℃;最高气温的变化大体与前者相反,1960年代比多年平均气温偏暖约0.1℃,1970年代和1980年代偏冷约0.2℃,进入1990年代后才逐渐升高,2000年气温距平达 0.8℃。利用近1000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约有41,58,76,90和200年的5个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正交化筛选方案,预测21世纪SCL比20世纪平均长1年,在2055年达到极长年份12.4年,2068年转为极短年份10.6年。根据IPCC报告中未来100年大气CO2浓度的估计值(B2方案),研究了未来50~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同时,作为试验,利用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模式预测,相对于1990年代而言,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到2050年升高0.4℃(2.4℃)的概率为66%(74%);到2100年升高1.4℃(6.9℃)左右的概率为85%(62%)。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71-2000年河北省及周边126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应用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实现了起伏地形下河北省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式模拟,制作出100 m×100 m分辨率的气温空间制图。结果表明:坝上高原和河北省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温分布比较均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地形复杂,气温受局地地形影响显著。在角度相同的坡地上,偏南坡与偏北坡的气温差异1月>10月>4月>7月。在同一时段,偏南坡与偏北坡的气温差异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张家口地区多盆地河谷,气温分布均匀且较周围地区高;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型在河北省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时间维和空间维模拟性能及山地扩展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50年严冬和冷夏演变趋势与区划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中国93个测站1953~1995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Tm)和夏季平均最高气温(TM)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年际、年代际变率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冬季Tm和夏季TM进行客观区划,揭示了我国近半个世纪冷夏、严冬气候异常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南省111个气象站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四季和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以期明确非自然因素对河南省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7年,均一化前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均一化后增温速率为0.21℃/10 a,较均一化前偏大0.02;季节之间,均一化前后均以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均一化前后分别为0.36℃/10 a和0.38℃/10 a;月份之间,均一化前后均以2月增温速率最大,分别为0.49℃/10 a和0.51℃/10 a。从各站看,全省有41.4%的站点平均气温变化未受到非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余58.6%的站点受非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对于年平均气温,均一化后有96.4%站点气温显著上升,均一化前为90.1%,增加了6.3%,58.6%的站点中有43.3%的站点气候倾向率被低估、15.3%被高估;对于季节平均气温,均一化后冬春两季均有99.1%的站点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均一化前分别为98.2%和92.8%;对于月平均气温,均一化前,12个月中月平均气温增温显著的站点超过50%的月份有2月、3月、4月、10月和12月,均一化后,又增加了个1月;非自然因素对平均气温数据的影响导致了对全省气温变暖速率的低估。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平均气温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了青海省年平均温度残差(△T)的分布特征、各站△T的年变化以及青海省的气温年较差(T7—T1)及△T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青海省全年各月均是西部温度高于东部,且夏半年西部明显暖于东部,冬半年则相差较小;气温年较差的分布基本上是随纬度而增大;在高原东侧的“湍流脱体线”附近温度年较差小而日较差较大。青海湖冬季起强热源作用,夏季则反之。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总被引:77,自引:5,他引:72  
重新考虑了1950年前后器测资料的非均一性问题,统一采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计算月平均温度,利用国际上通行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计算方法,建立了中国近100年的地表气温序列,并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自1905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升高幅度约为0.79℃,增温速率约为0.08℃/10 a,比同期全球或北半球平均略高.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增温似乎不比30~40年代明显,而20世纪50~60年代地表气温的变冷却比全球或北半球显著得多.和全球平均温度变化一样,近100年来中国的增温也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而夏季却有微弱变凉趋势.新的全国平均气温序列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比较给出了更高的增温趋势估计值,这主要与采用新的月平均气温统计方法改善了原序列的均一性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早期资料覆盖面积比例低和后期城市化影响等问题,这里给出的增温趋势估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与气象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世同  邓晓莹 《气象》1994,20(4):44-46
通过对高血压病与气象关系的分析表明,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均对高血压病产生影响。患病高峰期与气候月际变化最大期相吻合,说明高血压病发病与气象有关,即气象因子是高血压病的一个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