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刁龙咀海岸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蔡爱智 《海洋与湖沼》1980,11(3):204-210
海岸堆积体的研究是海岸地貌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近二十年来,对砂质海岸堆积地貌及其相应的沉积相的研究进展很快。一些地质研究者对北美和大洋洲的许多典型海岸的观测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对黑海和里海也做过一些工作。砂质海岸堆积体的,研究,过去偏重于沙坝、沙咀、沙堤等,而且多注重于陆上部分。从近几年发表的论文看来,已较普遍地重视了水下岸坡的坡度和粒径与波浪的关系,并探讨了堆积形态的冲淤  相似文献   

2.
论海岸堆积形态的继承性及其方法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堆积形态是近代海岸动力学和地貌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堆积形态的结构可以反映出海岸变迁的主要特性。堆积形态的形成规律被研究和记载在许多苏联研究者的著作中,主要是在曾科维奇及其同事的著作中。堆积形态的学说是建立在海岸带泥  相似文献   

3.
全球海岸生态系统正遭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 本文基于沙坝-潟湖系统海岸典型剖面形态, 通过设计实施动床波浪水槽试验, 定量研究了侵蚀浪条件下沉水植被对该系统海岸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水植被明显削弱了沙坝前坡波浪破碎区前缘的波高增大幅度, 并使坝后波高衰减; 植被作用使波浪反射和透射系数减小、耗散系数增大; 侵蚀浪作用下, 沙坝坝顶冲刷较明显, 潟湖内呈淤积趋势, 海岸前丘受波浪冲刷呈陡坎形态。植被影响下沙坝和前丘区域最大侵蚀厚度均减小; 植被可减少沙坝净侵蚀量、潟湖内淤积量及离岸输沙量, 对海岸前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钟 《海洋科学》2000,24(7):56-56
此项目采用实验(现场、室内)方法研究海岸(河口)高潮滩盐沼泥沙过程 ,即波浪、潮流、海岸盐生植物、细颗粒悬沙和淤泥质底床的相互作用。(1)高潮滩盐沼盐生植物的野外调查 :海岸盐生植物的属种、高度、大小、密度 ;(2)高潮滩盐沼边界层水流结构的现场实验观测 :a.潮流水位、流速、紊动的野外现场观测 ;b.波浪衰减的观测 ;(3)高潮滩盐沼细颗粒悬沙浓度的现场观测 ;(4)高潮滩盐沼地区长期、短期细颗粒泥沙堆积和侵蚀速率的现场观测 ;(5)海岸盐生植物作用下波浪、潮流边界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6)海岸盐生植物作用下细…  相似文献   

5.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泥沙纵向运移与岸滩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渡三角洲沿岸在盛行NNE向波浪等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泥沙产生纵向运移,岸滩遭受侵蚀或堆积,岸滩演变剧烈。本文利用基于网格的波注折射绕射模型,分析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波浪动力过程、破波带波能与辐射应力分布及其引起的沿岸泥沙纵向运称。浴海岸动力学地貌的角度,通过三角洲沿岸波浪动力特征、泥沙运动的分析,探讨沙质岸滩的动态与地貌演变。  相似文献   

6.
波浪作用下沙坝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晶  邹志利  李松 《海洋工程》2008,26(1):40-50
对波群、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沙质海岸上沙坝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沙坝产生的机理和不稳定性,以及不同波浪下所产生的海岸平衡剖面形状。实验中发现,波浪作用下沙坝处于向岸和离岸运动的不稳定状态,其原因可由地形不稳定性分析。探讨了波群调制系数对沙坝运动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波况对海岸剖面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波浪是海岸环境中最重要的动力条件之一.无论就泥沙起动、搬运和堆积的沉积动力学而言[1],还是从海岸防护的角度考虑[2],波浪都是不可缺少的动力因子.由沉积物组成的潮间带分布在世界海岸的许多岸段[3].由于黄河、长江等大河有大量细颗粒泥沙来源,我国有广泛发育的淤泥质潮间带,其中尤以连绵近千千米的江苏-上海潮间带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曹妃甸80年代以来海岸剖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曹妃甸地区1983、1996、1997三个年份10条海岸剖面资料,估算了该区海岸剖面的年际间与季节间的侵蚀堆积量以及变化速率,分析了海岸剖面的变化规律,认为季节性的风浪作用会造成浅滩的侵蚀,而长期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则以水下斜坡受蚀、浅滩堆积、整个海岸剖面缓慢向陆移动为主。曹妃甸地区本世纪以来海岸变化主要受波浪作用和缺少泥沙供应的影响,同时全球海平面上升、地面沉积和强风暴潮等因素亦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粤东海域海洋动力作用较强,平均波高0.9—1.3m,最大碎波水深5.9—10.0m,海流流速10—60cm.s-1。粤东岬湾海岸剖面中段处于侵蚀演变态势。文章基于海陆相互作用下的界面理论,阐述了在大浪或强浪情况下,碎波带波浪水动力强度最大值和底剪应力的分布及其对海底沉积物搬运和造成地形侵蚀的机理;另外,在海流作用下,海洋水团底层流速所形成的底剪应力亦可引起海底基岩侵蚀和沉积物的搬运堆积,改变地貌形态。文章最后得出岬湾海岸剖面变化的2种基本模式,即基岩海岸岬角剖面形态发育模式和湾内沉积性海岸剖面形态发育模式。前者剖面上部为陡壁,下部呈缓凹型;后者剖面为凹型,滨线有一定进退演变。  相似文献   

10.
废黄河口海岸侵蚀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抒 《海岸工程》1989,8(1):37-42
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形态以上凹形为特征,在平均大潮高潮位附近发育了小规模的贝壳堤或贝壳滩,中潮位有薄层蚀余物质堆积,其余大部分滩面均出露老的三角洲沉积。这说明废黄河口海岸侵蚀的主要动力是波浪作用,而平行于海岸的潮流则更加剧了侵蚀。在发育阶段上,废黄河口海岸侵蚀仍处于前期阶段,离开自然稳定状态还很远。按照顺应自然的原则,根据淤泥质海岸剖面的发育规律,本文提出了以海堤前人工填砂进行废黄河口海岸防护的方案。与海堤前抛石筑丁坝的方案相比,人工填砂方案技术较合理,投资较省。人工填砂的关键是待填物质粒径和填砂后海滩坡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以流体粒子描述波浪运动,以固体单元描述砾石运动的两相介质大变形运动,在港口、海岸工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砾石单元法(GEM),介绍了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SPH)和GEM的基本原理,阐述了GEM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异同之处,说明了采用SPH方法与GEM构建波浪砾石耦合运动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应用SPH方法建立数值波浪水槽,用GEM模拟波浪作用下堆积砾石的滚落、坍塌变形,构建了SPH方法与GEM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水槽造波和波浪生成过程和波浪作用下砾石的滚落、坍塌变形,并与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提出的GEM法具有模拟单相堆积砾石运动和堆积砾石与流体粒子耦合多相介质运动的功能,是对DEM法的补充和改善。本文提出的堆积力学球概念和拟序排列求解方法是砾石单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海岸水下剖面演变过程数值模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在波浪作用下海岸水下横剖面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将波浪要素随地形的变化,波浪作用下泥沙的横向运动,泥沙运动造成地形的改交——这三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并利用 FORTRANⅣ语言在电算机上实现对海岸剖面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能定量地去解释海岸动力地貌学的某些基本概念,但尚须与实际观测作进一步验证。由模式的提出及计算初步结果也能看出,对模式中若干作用环节尚须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韩国海岸港口工程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炎保 《海洋工程》2001,19(2):61-68
简要介绍了韩国海岸和海洋环境、港口发展、海岸和港口工程的有关机构和团体,并综述其近年来海岸动力方面研究的课题和成果。内容包括海洋动力因素、海岸波浪观测和设计波浪的确定、波浪的传播变形、不规则波理论、非线性波和波浪破碎、波浪与建筑物相互作用、泥沙运动、海岸演变和环境影响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刘桢峤  周亮  高抒 《海洋学报》2019,41(11):127-141
海岸巨砾沉积是反映海岸极端波浪事件活动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于预测未来海洋极端水文灾害发生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面3D激光扫描技术,以海南岛南部海岸大东海和小东海的海岸珊瑚巨砾沉积为研究对象,使用了Riegl VZ4000地面3D激光扫描仪精确测量了这些珊瑚巨砾的体积参数,结合水文模型计算出搬运这些巨砾所需的临界起动波高和流速,重构了极端波浪事件强度,并根据沉积学和动力学对海岸珊瑚巨砾的沉积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面3D激光扫描技术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具有方便、快速、高精度的优势。海南岛大、小东海堆积的珊瑚巨砾沉积是由台风波浪破碎珊瑚礁平台前缘并将碎块输运到礁平台而成的,且台风的最大强度可能接近超强台风“宝霞”。本研究可为重建南海地区古风暴活动历史,揭示该地台风活动规律以及海岸极端波浪灾害的防风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岸侵蚀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给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关于三亚湾海岸侵蚀过程及其动力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或半定量阶段。从海岸动力地貌学角度出发,基于沉积物迁移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三亚湾海岸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动力演变过程。计算结果重现了海水波浪的传播形态及动态特征:涨潮时,波高极值相对较大,水位随之升高,波动现象明显,波动形态复杂;落潮时,波高极值相对减小,水位也随之降低,海面相对较平静,波形态在离岸区域较单一,仅在近岸区域相对多样化。同时,数值模拟结果也很好地显示了三亚湾岸线附近的沉积或侵蚀过程特征:三亚湾西段海洋动力条件较强,沉积或侵蚀现象明显,沉积/侵蚀能力由三亚湾西段逐渐向东段减小。此外,以海洋动力学机制为基础,定量模拟了三亚湾海岸侵蚀与演变物理过程,为该地区海岸开发利用、海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具有岬湾形态的海岸一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海岸侵蚀修复中经常使用的岸线形态,而岬湾形态特征与海岸水动力之间的确切关系还没有形成量化的描述。本研究定义了海岸岬湾形态特征的基本参数,基于历史卫星影像的解译,采用比拟、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了全球240个岬湾的平面形态特征参数,分析得出:(1)岬控比(K)的值介于1.2至1.8之间,平均值为1.41,方差为0.02,标准差为0.16;(2)凸出度(ρ)的值介于0.2至0.51之间,平均值为0.34,方差为0.01,标准差为0.08;(3)根据弧形岸线形态和波浪绕射的不同,将自然海岸岬湾形态分为切线夹曲线型、曲线连切线型和曲线夹切线型3类。采用数值模拟,将线性材料受力变形的过程比拟于岬湾海岸线受水动力作用达到静态平衡过程,以线性材料为媒介,初步探究了岬湾平面形态与波浪之间的关系,对海岸线的预测、修复和保护海岸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海岸过程依其所承受的外动力而相伴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以及互为依存的转化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揭示海岸“即时面貌”的波浪、海流、河流和生物建造为依据,将辽宁海岸划分12种类型。在重点表述各类海岸主要特征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类海岸在资源开发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岚山海岸近年来侵蚀严重,海岸侵蚀的自然因素主要由波浪引起,较大浪出现的季节和波浪尺度决定了海岸侵蚀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本文分析了岚山海区的波浪特征,并探讨了岚山海岸侵蚀的原因及波浪作用下海岸侵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波折射现象是导致海岸轮廓变化的重要因素。沿印度东海岸,沉积物再分布的波折射及其作用方面的研究极少。在泰米尔纳德(TamilNadu)南部海岸,从Mandapam到Kanyakumari海岸波浪的参数受季风周期变化的控制。海岸波浪射线为南东—北西向,变...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的泥沙转运和岸滩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初  田明 《热带海洋》1997,16(4):26-33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边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涨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规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