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数字地震台网经过多年的运行观测及维护,在整体供电系统方面反映出很多问题和不足,通过不断总结,针对解决供电系统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新型方式和设备对供电系统进行了改造,达到了解决台网关键环节的供电系统问题,减轻台网的运行维护难度,降低仪器维修维护成本,提高运行维护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电力供应系统地震功能失效评估方法,尤其对电力供应系统功能潮流分析方法与负荷的控制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不仅分析了供电系统的潮流(包括电压和功率)变化对供电系统的影响问题,而且建立了电流控制模型,利用DSEA控制算法对供电系统进行负荷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过负荷时的数值模拟研究;另外,通过一实例分析,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从而为供电系统抗震分析、功能评估及灾害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震台供电系统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五"项目实施中,对于地震台站的供电系统的建设引起了工程实施技术人员的重视.主要问题是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供电系统以保障地震台系统的连续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电力供应系统地震功能失效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电力系统的地震功能失效评估方法,尤其对电力系统功能潮流分析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不仅分析了电力设施在地震动作用下的连通性问题,而且也分析了供电系统的潮流(包括电压和功率)变化对供电系统的影响问题;另外,通过一实例分析,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从而为供电系统抗震分析、功能评估及灾害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力供应系统功能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地震功能评估方法,尤其对电力系统功能潮流分析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考虑电力设施在地震作用下的连通性问题,也考虑了供电系统的潮流(包括电压和功率)变化对供电系统的影响问题。从而为供电系统抗震分析,功能评估及灾害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沁源地震台防雷隔离供电系统故障频发的问题,改用太阳能直流供电系统直流输出。简要介绍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运行,运行结果表明,太阳能供电系统工作稳定,提高了仪器运行率和数据连续率,降低雷击概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天津市部分台站无法接入交流供电的问题,对部分台供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供电模式,避免农忙或雷雨季节停电问题,以提升台网整体数据传输连续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天津市部分台站无法接入交流供电的问题,对部分台供电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复合式供电模式,避免农忙或雷雨季节停电问题,以提升台网整体数据传输连续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供电系统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系统功能损失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FHD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电磁波干扰和电源高频谐波干扰是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分量核旋仪观测系统的探头、分量线圈、供电系统及通信线路是主要的干扰途径。作者着重对干扰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观测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并分别对探头及信号输入通道、分量线圈、供电系统、通信线路、仪器电路、仪器控制软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抗干扰设计,新设计提高了分量核旋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人值守地震台站逐年增加,运行维护模式不佳的现状,设计一种远程电源监控系统,采用远程电源控制模块,设计软件通过TCP/IP协议,在仪器出现死机时,远程实现设备的断电重启。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思路、硬件构成进行描述,并简要介绍软件功能设计、监控告警以及该系统在无人值守台站的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可有效解决因仪器死机造成的观测数据缺记,为地震专业设备的可靠运行和及时维护提供依据与保障,为今后地震台站,特别是无人值守台站的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訾少刚  刘春云  常明 《内陆地震》2006,20(4):378-383
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系统由地震计、GPS授时系统、VSAT卫星通讯网、EDAS-C24型数据采集器等组成。其供电方式采用市电和发电机供电两种方式。避雷措施采用电源避雷和在观测室架设避雷网方式来实现避雷。总结了银川地震台数字地震仪系统在日常工作中数据传输、转发、存盘、波形质量等方面遇到的11种故障及排除方法,可供其他相关地震台站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受供电和数据传输方式的影响,十堰地震台测震系统数据断记时间较长,数据质量较差。为此,采用3路交流供电自动切换辅助2路直流供电方式,为仪器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并采用一主一备有线光纤传输解决微波单线传输的弊端。为验证解决措施的有效性,选取该台2009—2020年测震记录,统计SEED格式波形记录数据断记时长,结果发现,在2013年进行整改以来,数据断记现象减少,断记时长明显缩短。选取该台2015—2021年测震系统仪器更换以来的数据记录,分析地方震、近震、远震和极远震震相特征,发现该台记录地震波形清晰、可靠。可见,该台数据断记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检验,测震系统运行质量得到提升,可为国内同类测震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过程中,对镇川台太阳能供电系统进行改进的情况,讨论了在地震观测系统中使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应考虑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指出,根据地域、气候等条件合理设计太阳能电池的容量,合理设置控制器的浮充电流,可使太阳能电源系统处于较佳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测震台网为例,利用CWQL软件调取JOPENS5.2系统台站实时波形数据与对应台站参数,计算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分析认为,CWQL软件可用于日常测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得到各测震台站各分向PSD功率密度函数分布及RMS值。研究结果实现了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连续波形数据质量、JOPENS系统台站配置参数的准实时监控及台站观测环境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海测震、地球物理台站运行中,因电源系统和雷电而导致的故障占了较大比例。为提升台站运行质量而研发的隔离电源系统,可有效地将市电与台站设备间进行物理隔离,杜绝了雷击通过交流电供电途径的串入。该系统研制成功后,在上海测震台站试运行,其间发现了系统的一些缺陷,技术人员进行多次改进,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该系统已在多个测震、地球物理台站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雷、防浪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低成本无缆地震仪采集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地球物理仪器之中.其中,无缆地震仪采集站具有重量轻、易搬运的特点,适宜应用于如森林、沼泽、沙漠等地面状况复杂的区域,可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方便地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是未来地震仪发展的方向.本研究研发了一种低成本无缆地震仪采集站,通过分析无缆地震仪的发展方向,确定了采集站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了微功耗设计,GPS授时同步与低成本晶振相结合的时钟机制,并设计了基于多项分解的软件滤波器提高24位Σ-ΔADC的动态范围,其低成本、小体积、低功耗的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复杂区域下的资源勘探,并可应用于高密度、宽方位等物探新技术当中.  相似文献   

18.
烈度计台站在地震预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烈度计台站的远程监控是保证观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前提。针对现有监控系统无法对台站供电、网络、设备状态等信息进行智能监控的问题,设计烈度计台站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台站供电、网络、I/O开关量、烈度计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在天津烈度计台网进行部署,提高了故障排查及维护效率,保证了烈度计台站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19.
在虎门地震综合观测站的建设中,设计了一套以太阳能为主、发电机为辅的新型供电系统,解决了工作人员日常照明及地震仪器设备的交、直流用电问题。本文主要介绍该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0.
The cooling water discharged from a power station may contain dissolved material, in addition to the heat rejected from the station turbines, which must be dispersed away from the power station in a manner which is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Mathematical methods are presented for use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ises in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arising from the discharge of such material into lakes, rivers, estuaries or the sea. The calculations take account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replacement of the receiving water by freshwater, the available volume of water in the system, the rate at which the material may be degraded in the receiving water and some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cooling water system. Particular calculations emphasize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which may be expected from similar discharges in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ceiving water body. These examples suggest that for conditions representative of some present power station sites the concentration in a lake may be ten times that in an estuary, and that in an estuary may be ten times that in the sea. Of course, this is not a general result and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must be calculated for each particular case. The analyses also suggest what hydrographic factors must be measured during field surveys at a particular site if the mathematical methods presented here are to b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any discharged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