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发布《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办法》规定,自本年度起,就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对各省(区、市)政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采用量化方法,设置集约用地水平区域位次指标和集约用地水平年度变化指标,前者为位次考核指标,分值为65分,旨在考核该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后者为激励考核指标,分值为35分,旨在考核该地区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力度。考核结果分别作为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干部主管部门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增亿元GDP用地量是衡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指标,在分析烟台市新增亿元GDP用地量现状的基础上,确定烟台市新增亿元GDP用地量,并以此为基础对烟台市未来5年合理新增用地量进行预测,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就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对省(区、市)人民政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分别作为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干部主管部门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1号),提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要把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重要测算指标,逐年减少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多和处置不力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要明确各地区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具体任务和奖惩要求,对两项任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隰县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城南乡、龙泉镇和黄土镇等共3个乡(镇)布局和规划进行协调,主要是对现行规划安排的部分允许建设区内部、以及允许建设区与有条件建设区在空间布局上进行的适当调整,其调整不影响所在乡(镇)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的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调整后全县及所涉3个乡(镇)的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指标(规模)均保持不变;同时,调整后新增建设占耕地还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34.什么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指国家对计划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包括:①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及耕地指标;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计划指标;③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未来三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控制总规模,结合省、  相似文献   

7.
以青州市为例,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宜建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自然、社会、生态等因素的指标作为参评因子,确定标准值及权重,得出4种评价结果:最适宜建设、适宜建设、基本适宜和不适宜。  相似文献   

8.
《南方国土资源》2014,(5):63-63
2014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从“软”、“硬”两方面人手,提高土地供应率。一是立“硬”规。按照上级要求,该旗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供地率要分别达到90%、80%和50%,该旗将此要求分别分解至各工业园区和苏木镇,并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未完成供地率目标的,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中相应核减。二是施“软”招。首先,将历年全旗已批未供的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全面梳理,逐个查找原因;其次,主动联系已批回土地的项目单位,告知土地办理所需提交的材料,节省了用地单位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SPOT-6影像提取新增建设用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城市郊区/近郊区。为加强土地管理,国土部门对土地利用进行年度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重点监测各类新增建设用地。SPOT-6影像是一种投入使用时间不长的全新遥感数据源。本文基于SPOT-6影像,结合基期土地利用图,利用SEaTH算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研究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提取算法。首先提取基期的非建设用地图斑,在其约束下对SPOT-6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以分割得到的新图斑为基本单元,利用光谱、纹理等特征构建土地类型识别知识库,基于SEaTH算法来实现特征优选和特征阈值自动确定,并构建了模糊分类规则,最后将分类结果与基期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获取新增建设用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SPOT-6影像与基期土地利用图,提取新增建设用地的精度达到88%,满足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鄂州市局积极拓展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逐步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市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一是以规划控制为龙头,落实耕地保有量指标。对全市各项规划指标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在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把优质高产的耕地划定  相似文献   

11.
为将耕地保护的政府问责制落到实处,依据《山东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经山道省政府同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日前将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2007年分解指标(过渡性指标)下达至各市级政府,作为2007年各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抽查和考核的依据。该次下达的分解指标包含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面积3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平原县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原县对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收紧地根的政策下,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20 hm2的情况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迫切要求解决用地难问题。在建设用地紧张的同时,平原县又存在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和浪费问题,对其进行整理(复垦)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中引入了竞争机制,效益高的项目将获得优先考虑。谁能获得更多新增用地指标,要看项目的竞争力,还要看用地效率……2013年济南市出台《济南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管理办法》,明确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等现象。重点项目指标优先,鼓励合理竞争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省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在分配过程中,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要求,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祁重点工程、重点片区用地,并合理向规划编制完善的区域倾斜。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出台针对批而未供土地的处置办法。决定对批而未征和征而未供的土地,采取区位调整和指标调剂使用两种方式重新处置。河北厅提出,对当年及近两年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实施方案申报时,或当年及近两年省政府批准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确需对原批准用地进行区位调整的,可以对原批准用地的区位在同一市区或县域范围内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宏观调控需要,建立土地审批情况和供应情况的快速反应机制,我国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建设用地动态备案。根据通知要求,建设用地备案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细化了指标,增加了使用建设用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指标和项目的位置坐标等。并且,在土地供应中新增了存量用地和土地利用开发要求等指标,进一步强化了对全程监管的要求。通知要求,各省市要利用分析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的相关数据,实时掌握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节奏、产业分布和用途结构等情况,建立建设用地备案数据的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为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完成广西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新增耕地占补指标和提质改造任务,保障桂林市年度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需求,广西桂林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耕地占补和后备资源开发工作。一是加大耕地开垦力度,完成年度补充耕地义务量。分解下达补充耕地义务量,督促指导各县(区)做好年度耕地开垦项目建设安排,在立项、规划设计、财评、施工、验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小波去噪复合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评价指标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小波去噪质量评价的要求。为此,借助变化率特征重新构建均方根误差变化量和平滑度变化量两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定权将归一化后的两个指标线性组合,所得到的新指标即为复合评价指标。该方法借助指标的变化率随分解层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收敛特性来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真值未知的情况下准确地指导小波分解,确定去噪最优分解层数,从而达到最优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我国建立了一套自山而下层层分解、高度集权式的建设用地计划管理体制,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家收紧地根,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各地建设项目顺利落地的制约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莱芜实际,分析了规划修编、指标利用、挖潜存量、加快供地等做法,对保障项目用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0月,世界各国领导人签署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个子目标,其中仅SDGs11.4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现有指标计算方法仅限政府对文化遗产地保护的财政资助,仅能反映国家对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和保护力度,仍缺乏基于地理空间信息对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估的具体指标,也未能建立起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与防灾减灾的关联。本文首次提出基于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建设,并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标SDGs11.4建设中综合考虑SDGs11.5防灾减灾相关因素并新增指标,可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