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粘土耐火度公式的理论根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粘土耐火度公式的理论根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K2O-Al2O3-SiO2三元相是推导此粘土耐火度公式的依据,虽然用它来计算粘土耐火度既简单又方便,但是由于粘土中各种氧化物杂质对其耐火度影响程度的不同,导致其计算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往往呈偏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岩土材料孔径分布测试结果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罗荣 《岩土力学》2002,23(3):263-267
针对压泵江测得粘土类材料的孔隙总量换算成孔隙比e‘后与常规方法测得的孔隙比e之间常存在最大差异,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根据不同孔结构特征捻地了多孔材料的孔隙量测试结果的修正公式。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结果较原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有效应力强度理论和Henkel孔隙水压力公式为基础,建立了各种类三轴与平面应变试验条件下正常固结饱和粘土的不排水强度公式及相互关系;初步估计了粘土强度随固结增长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冶金工业向着大型化、连续化和高温化的方向发展,要求耐火原料具有更为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耐火度,以便延长高温窑炉的使用寿命。多年来,我国的耐火制品是以耐火粘土(硬质粘土、软质粘土和高铝粘土等)为主要原料的,而对其他耐火原料很少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第四系弱透水层渗透系数求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婧玮  梁杏  葛勤  李惠  朱波 《地球科学》2017,42(5):761-770
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是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划分和关键带水-土-生作用的重要参数.结合江汉平原关键带调查采集1:5万杨林尾-陆溪口图幅钻孔52组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原状土样,利用改进的渗透仪进行室内渗透实验,对粘性土样的渗透系数和粒度特征参数进行经验公式修正.发现研究区沉积物渗透系数与含水岩组埋深和岩性有关.浅层孔隙潜水含水岩组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沉积环境稳定,渗透系数约10-9 m/s,变异系数为1.56;中深层承压含水岩组夹有多层粘土和粉砂,呈现多旋回分布的典型河湖交互作用的沉积环境,渗透系数为10-10~10-6 m/s,变异系数为2.04,变异性较大.利用有效孔隙比eu与黏粒含量P的显著二项式关系,修正预测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太沙基经验公式,预测值与室内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二者比值均小于10,验证了太沙基修正公式在河湖相平原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贵州红粘土含水性指标的试验和统计,发现贵州红粘土的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度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高含水率指标与稠度状态指标的关系较特殊;二是普遍存在饱和度大于理论最大值的现象。结合红粘土特殊成分结构分析,认为其原因是红粘土中存在大量结合水。然后提出用"等效含水率"和"等效饱和度"指标来修正其含水性指标,可以消除结合水产生的影响,便于与其它土类的含水性指标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锰矿小核心,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但该层中Co含量FM15比FPE06低得多,可能反映了FM1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2中不存在,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玉纯  刘薇  刘军 《安徽地质》2007,17(4):263-264
采用化学光谱法测定钨钼矿样品中痕量金时,活性炭在富集金的同时也富集了钨、钼等杂质元素,灰份中这些杂质元素均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对铂(内标)的激发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铂的黑度值显著偏低,因而不能沿用铂作为测定金的内标,另外分析线Au267.6nm还受钨的谱线叠加干扰.鉴于此,作者采用干扰较少的Au242.8nm/左背景作为分析线对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泡塑吸附富集-ICP-MS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粘土矿物(特别是含伊/蒙不规则混层粘土矿物)混合物相的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模拟定量法。着重解决在蒙脱石-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伊利石组合中,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定量分析计算。模拟定量法是对以前的各种粘土矿物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的补充。用纯净的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及各种伊/蒙混层比的伊/蒙混层粘土矿物,配制了各种不同组合的粘土矿物混合样品,制成定向薄膜片,进行了X射线分析,讨论了各种组合的粘土矿物混合物相X射线衍射图谱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粘土混合物相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凶国矿小核心,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但该层中Co含量FM15比FPE06低得多,可能反映了FM1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2中不存在,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冶小平  孙强  王媛媛  李厚恩  薛雷 《岩土力学》2010,31(4):1099-1102
简要地介绍了Herle和Kolymbas针对黏土建立的亚塑性本构模型的方法。结合黏土的特性以及对响应包络线的分析,详细地列出了HK模型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该模型3个参数分别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改进后的HK亚塑性公式以及参数的确定方法。改进后的模型继承了HK模型参数少、易确定以及公式简洁等特点,使HK模型不仅具有严密的数学和力学基础,而且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煊  李宁 《岩土力学》2007,28(3):609-613
目前对城市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地表以下地层的位移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充分,长期以来只有定性地认识。英国学者Mair等人(1993年)根据在黏土中的有限实测资料,基于预测地表位移的Peck公式,考虑了沉降槽宽度随深度变化,从而提出了地表以下的位移计算公式。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但是由于其仅适用于黏性土,且假定地表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5,因此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Mair公式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沉降槽宽度参数随地层深度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修正计算公式,不仅可以考虑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与0.5相差较大的情况,还适用于砂类土地层,因此比Mair公式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影响粘土胶体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红挺  马毅杰 《矿物学报》1993,13(2):182-189
本文研究了我国六种蒙脱石及高岭石和伊利石胶体的粘度和稳定性、探讨了胶体浓度、pH值和ESP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4.
李晋  任大伟 《岩石学报》1989,5(3):76-85
老石旦矿区的高岭土(木节土)呈灰白、灰紫及灰黑色,质地松软,可塑性高,是一种良好的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对其成因过去有两种看法:(1)原生沉积的;(2)由煤层风化淋滤形成的。作者认为是煤层风化残积形成的。即煤层经地壳运动抬升到地表以后,受到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使有机组分分解,流失和逸散,铝硅矿物相对富集,在表生条件下形成木节土。  相似文献   

15.
The theory of hypoplasticity was developed initially for non-cohesive soils. However, sand and clay have many common properties; therefore arose the idea to extend the hypoplastic model to clay. The proposed model is able to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cohesive soils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n appropriate structure tensor into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This tensor is a stress-like internal parameter, also called back stress. This enables us to describe the behaviour of cohesive soils with the same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several states of consolidation and also to model barotropy and pycnotropy of s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element tests a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check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hypoplastic model.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with normally and overconsolidated clay and sand specimens with various densities are taken for comparison,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material behaviour of clay and s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terial constants, the calibration method,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伟  王常明 《岩土力学》2012,33(2):476-482
天然沉积的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常规计算软土次固结变形的方法并没有反映结构性的影响。通过对漳州与青岛地区原状软土与重塑土进行次固结试验,研究软土结构性对次固结系数 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的 随压力 增大而增大,在 接近结构屈服压力 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逐渐减小,受 影响减弱,最后与重塑土的 趋于一致;重塑土的 受压力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根据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比值 确定 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由于结构性的影响,正常固结软土表现出“假超固结”现象,采用超固结角度对结构性软土 变化规律进行说明并不合适,而根据不同压力下软土结构破损的情况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孔隙溶液对粉质黏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桂林地区的粉质黏土,运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孔隙溶液作用下土体的界限含水率,并利用扫描电镜(SEM)技术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水化学环境变异下土体的水化学-力学耦合作用对结构特性造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溶液浓度的增大,粉质黏土的界限含水率均减小,且在相同浓度下同价阳离子半径较小的水溶液使得粉质黏土界限含水率下降的较为明显,随着阳离子价位的增高,其下降的幅度更大;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离子浓度及离子价位的增大,使得扩散双电层的厚度减小,而双电层对于土体界限含水率存在直接的控制作用。除此以外,通过探测土体的微观结构发现,水化学-力学耦合作用使得粉质黏土颗粒间发生絮凝作用,致使土粒形成粒团,土颗粒间孔隙增大,架空孔隙变多。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to derive a general equation for compression of structured soils is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general equation leads to the equation of compression for structured soils as proposed by Liu and Carter (Geotechnique 49(4):43–57, 1999). Using the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d and remolded soil, an equation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a unique value for the structure degradation exponent term of the Liu-Carter equation. This equation is used to obtain the value of the structure degradation exponent of the Liu-Carter equation from the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undisturbed and remolded Mexico City clay. The value of the exponent is used in the Liu-Carter equation to predict the compression behaviour of the clay. Excellent agreement is observed between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9.
熊飞(2005)探讨了用内标曲线定量分析凹凸棒粘土中坡缕石含量的方法。但是原文中获得内标曲线的方法还有改进的余地。为确立内标曲线的数据点,原来的积分强度(峰面积)是按照半峰宽乘以峰高获得。这种方法求得的峰面积误差相对较大,导致了原文所提出的内标曲线在用于计算粘土纯度时有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尤其是高纯样品往往出现坡缕石含量大于100%的情况。采用积分方法计算衍射峰的面积,对熊飞(2005)提出的曲线做出了必要的修正。本文所涉及的峰面积都是扣除背景后进行讨论。改进后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稳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灿宇  罗富荣  戚承志  王霆 《岩土力学》2012,33(11):3472-3478
采用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比较流行的强度折减法,对比研究了MIDAS/GTS、FLAC、ANSYS配合Drucker-Prager(简称D-P)屈服准则和Mohr-Coulomb(简称M-C)屈服准则时软黏土、硬黏土、弱膨胀土3种工况下计算结果的偏差。软黏土工况下D-P准则和M-C准则计算结果的偏差相对较小,当边坡土体为硬黏土时,采用D-P准则与采用M-C准则计算结果的偏差明显增加。3种软件2种屈服准则下的计算结果都反映出,硬黏土的滑动面比弱膨胀土和软黏土的滑动面浅,而且同等情况下MIDAS计算得到的滑动面比ANSYS计算得到的滑动面浅;坡度较小时FLAC(M-C)计算的安全系数比MIDAS(M-C)计算得到的大,坡度较大时则相反;坡度较小时计算过程中先出现塑性区贯通,后出现计算不收敛;坡度较大时计算过程中先出现计算不收敛,后出现塑性区贯通。坡度较小时计算不收敛时的折减系数与出现塑性区贯通时的折减系数差别较大;坡度较大时这一差别较小,甚至计算到不收敛时塑性区仍未贯通,在用MIDAS计算时这一现象反映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