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渤中凹陷与黄河口凹陷之间,其沙三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而由于埋藏深、储层致密、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因此,确定沙三段扇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识别有利储层成为开发地质重点研究内容。沙三段沉积时期处于渤海湾盆地第2次裂陷作用时期,为典型的断陷湖盆,研究区沙三段层序处于湖扩体系域,靠近盆缘断裂,扇三角洲向湖盆方向发育,并随湖平面上升呈退积型沉积。本次研究参考退积型扇三角洲野外露头特征,通过井震结合,利用井位电性特征与地震同相轴对应关系及地震时频分析对扇三角洲期次进行划分;通过统计地震资料沟谷分布,对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及走向进行刻画,进一步根据井位砂体厚度与井距间关系式对砂体尖灭位置进行定量表征,利用以上方法将各期砂体展布情况进行描述;通过对低渗储层形成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油田沙三段有利储层进行预测,为油田下步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明月峰组发育典型的海底扇沉积,且已获得工业油气发现。该文利用现有地震地质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总结出丽水凹陷的海底扇沉积模式。海底扇沉积相标志包括:岩心主要表现为滑塌揉皱、包卷层理、泄水构造、块状砂岩、黑色泥岩撕裂屑、漂砾、砂注等构造;C-M图主要表现为重力流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差。扇体地震反射结构主要为顺物源方向双向下超,垂直物源方向丘状反射特征,平面地震属性显示为典型扇形。丽水凹陷明月峰组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其中海底扇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在扇体近端发育多个下切谷,下切谷下切规模较大;坡折主要划分为断裂坡折和沉积坡折,其中断坡坡度较大,坡度7.2°左右,沉积坡折坡度较小,一般在5°左右,与下切谷相对应在谷口形成一系列的扇体,沟–坡–扇耦合关系良好。扇体规模较大,单个扇体面积最大124 km2,整个低位域由6个扇体组成,展示了丽水凹陷良好的岩性圈闭勘探前景。本次研究根据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明月峰组低位域时期沟–坡–扇沉积模式,对指导勘探寻找出岩性圈闭和开创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与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沉积特征,并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多属性融合技术、方差体切片、三维地貌砂体镂空等综合技术手段,精细刻画了海底扇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水区新近系海底扇是由陆架区的砂体滑塌并二次搬运形成,形成过程具有多期次性。受不同物源的影响,海底扇岩性和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海底扇岩性及沉积构造具有砂质滑塌、碎屑流、浊流和深水底流改造的特征。海底扇的沉积微相、厚度、砂泥比和砂泥岩空间配置关系直接控制了地震振幅反射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并被后期泥质水道切割分块形成多个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深水区海底扇砂体发育区烃源条件优越,储盖配置关系和圈闭条件良好,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层序叠加样式与海底扇内部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落实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的整体轮廓,并精细划分出黄流组一段6个四级层序,其中SQHL11—SQHL13层序(低位域)是东方区海底扇复合体的主要发育层位。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分析的基础上落实了多期次海底扇朵叶的分布,时间间隔相当于五级层序的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可归结为简单扇体、复合扇体和单水道。简单扇体在本区鲜见,以东方29-1区扇朵叶为典型;复合扇体是多个简单扇砂体相互切割及叠置或弯曲水道长时间发育时产生的复杂形式,难以进一步细化,是本区的常见类型;单水道指独立存在的孤立水道。研究表明本区海底扇简单扇体及复合扇体的主要沉积单元是主水道和分支水道微相。东方区海底扇的复杂内部构型与区域构造诱导、物源及构造转换带发育等因素相关。莺歌海盆地T31层序界面形成前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区域构造事件,导致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同时,东方区西部的莺西斜坡带处于构造转换带部位,使得越南中部的蓝江物源通过昆嵩隆起以盆地短轴方向进入东方区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及三角洲前方的大型海底扇,并形成类型多样化的砂体构成样式。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依据大量的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沉积层序特征及测井曲线对比分析,对姬塬地区延九段的沉积相进行研究,认为本区延九段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沉积,且明确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区辫状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比较发育,还发育分流间、决口扇和沼泽沉积;三角洲前缘上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研究区储层砂体发育各种层理构造和侵蚀构造。河道砂坝储层物性好,常叠覆形成构造小高点,可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黄珏地区戴二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珏地区戴二段发育了以砂砾岩扇体为主的沉积体系。本文在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等资料,对黄珏地区戴二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珏地区戴二段沉积时期在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主要发育水退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前缘是该区水退扇三角洲砂体堆积的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砂体微相。不同的相带储层物性差异明显,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好,为油气聚集有利相带。该区沉积体系的形成受构造特征、古地貌和物源区等性质的影响,古地貌特征是该区水退型扇三角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乐东–陵水凹陷新近系岩性圈闭成为南海海域勘探的热点,发现了多个大气田,且已发现的岩性圈闭均与海底扇、浊积水道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多天然气发现,提高岩性圈闭的勘探成功率,应加强海底扇识别及沉积模式研究。本次研究基于乐东–陵水凹陷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钻井取心入手,综合运用测井、FMI成像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海底扇的岩相、沉积构造、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梅山组海底扇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发育块状构造、小型交错层理和冲刷面,结合粒度、C-M图分析认为其为浊流沉积,后期受牵引流改造。在梅山组地层内识别出三种类型海底扇:水道化型、盆底扇型、底流改造型海底扇,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期次,各期海底扇形成演化、主物源方向受古地貌影响由陵水凹陷向乐东凹陷迁移,扇体规模逐渐变大。综合考虑坡折带、相对海平面变化、三角洲物源供给对沉积的控制,建立了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源–沟–坡–扇"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渤南洼陷中深层扇三角洲前缘致密储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泥岩速度差异小、纵向含油层系多层薄、横向储层变化快、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的难点,在地质沉积模式指导下,运用多体联合解释技术,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进行优势属性提取和分析。运用进化型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对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既保证了与井点的吻合度,也保持了地震资料对沉积特征的反映能力。该方法可以为中深层薄互层储层预测提供借鉴,并指导了该块油藏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由于认识到深水储层中富存烃类,碎屑岩深水扇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兴趣。近年来,碎屑岩深水扇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新进展,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提出的新观点,总的来说,这些新的观点包括:碎屑岩深水扇不仅在低位体系域时产生,在沉积供给充足的高位体系域时也能够出现,但有时即使低位体系域时也不能形成深水扇;碎屑岩深水扇通常为浊流成因,但也有一些为碎屑流引起,其内部向上变粗或变厚的反韵律不明显。基于这些新观点,一些新的深水扇模式被提出,这些新的碎屑岩深水扇的模式对其形成和性质的因素,如海平面变化、构造、沉积速率、深水扇类型和性质等,考虑更加全面。结合这些新的认识,提出的深水扇模式包括:富砾、富砂、泥砂混合和富泥型模式,而每种又根据物源的性质分为点物源,线物源和多物源、这些模式考虑因素更加全面、精确,更能反映深水扇的实质,它是深水烃类勘探预测砂体分布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西洼沙河街组沉积位于渤海湾盆地沙南凹陷,从Es3m到Es1,沙南凹陷经历四期裂陷幕,其间发育的不整合面T5使区域古地貌隆升,形成四期的三级层序变化旋回,并在西洼东—西向中央断裂带的控制下形成南、北物源和北部断裂坡折。双向物源和断裂坡折控制沙河街组沉积,形成多类型沉积,其中Es3m以半深湖—深湖、富泥质的湖底扇为特征,形成弱水动力沉积环境;Es3u以半深湖—深湖、富砂质的湖底扇和火山岩为特征,形成局部动荡的水动力沉积环境;Es12沉积较薄,形成独具特色的多样式、多类型沉积,包括半深湖—深湖、扇三角洲前缘、前缘斜坡扇、滑塌体、湖底扇及火山岩沉积,以及牵引流与重力流并存,以重力流为沉积主导。层段内的沉积序列及演化特征决定该区域形成南、北物源控制的4种成因砂体,南物源的晚期成砂机制,包括扇三角洲前缘砂、前缘斜坡扇砂,北物源的中晚期成砂机制,包括滑塌体砂和湖底扇砂。因此,西洼区域勘探以寻找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断裂与砂体的空间匹配关系决定了圈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碎屑岩薄砂体油气储层勘探中,由于目标区选择和井位部署的需要,落实薄砂体的横向展布至关重要。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物源多方向,岩性横向变化大,储层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谱分解技术具有计算速度快、时频分辨率高的特点,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通过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的地震响应,再通过地震资料提频处理,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和地震沉积旋回分析,最后在高频层序地层上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下白垩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以指状分布的扇三角洲平原砂岩百分含量高,烃类检测效果好,为下白垩统砂岩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南海是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点区域,随着南海浅水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南海北部深水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南海北部深水区双峰盆地研究程度仍然较低,以该区2D多道地震及围区钻井资料为基础,使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理论和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盆地地层沉积结构样式和油气勘探前景。在双峰盆地追踪了7个主要反射面,以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了3套地震层序。研究认为盆地新生界地层厚度较大,中—晚中新世后,盆地进入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发育了以下切水道、深水扇及滑塌体为代表的深水沉积。盆地西部和北部坳陷渐新统湖相-海湾相泥岩,现今已达到成熟-早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周缘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盆内发育斜坡扇和盆底扇,可为良好储层。早中新世以来发育的半深海相泥岩,可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预测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厘清溱潼凹陷戴一段岩性勘探有利层段及区带这一关键地质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地震、钻井岩心及测井资料,对溱潼凹陷戴一段进行了沉积-层序研究,识别出层序界面及洪泛面两类转换面,并进一步划分为1个长期、5个中期旋回层序,深凹带5个中期旋回层序发育齐全,中-外坡逐渐减少至2个,明确了泰州凸起是戴一段的主物源方向,戴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基准面升降共同控制。沉积-层序综合研究表明纵向上戴一段MSC1、MSC2、MSC3时期泥岩隔层发育、储盖组合有利,是岩性勘探最有利层段;平面上相带的展布决定了岩性勘探的有利区带,西斜坡的蔡家堡-陈家舍、帅西、帅垛及帅北地区处于多期扇体前缘砂岩尖灭区,是岩性/构造-岩性圈闭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东海盆地A凹陷B构造油气勘探中一直存在着中深层沉积体系展布特征不明确和储层甜点发育规律不清晰等基础地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和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重处理的高精度宽频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和全频带信息挖掘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和已钻井地质分析,认识到B构造C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东、中、西3条大型曲流河河道带,在中支和西支河道带中发现了3个典型的频率异常发育区,油气检测技术证实是潜在的含气构造,表明B构造C段发育受河道带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A凹陷B构造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基本原理和流程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了其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它主要包含 2方面 :一是可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直接进行构造解释、实现空间域的层位自动追踪和断层的空间组合 ,解决复杂断块的构造问题 ;二是可进行储层描述 ,即可在一定时窗内或解释层之间进行岩性分析和沉积环境解释。以胜利油田探区为例 ,通过对 CG2 0复杂断块潜山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 ,及对 CJZ凸起和北坡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和下第三系东营组三角洲相砂体的储层描述 ,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在构造解释和储层描述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和钻井数据,对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刻画。根据深水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识别出峡谷、水道、漫溢沉积、朵体、块体搬运沉积(MTDs)和凝缩段等深水沉积单元,建立了地震识别图版。分析总结了水道和朵体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砂岩具有低伽马(GR)和高电阻(RT)特征,厚层砂岩GR曲线呈“箱型”,有泥岩夹层的砂岩段呈叠加的“钟型”特点;储层压实程度弱,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的特征。结合成藏条件研究,认为由水道和朵体浊积砂岩储层、凝缩段和漫溢沉积泥岩盖层、天然堤和MTDs为侧向遮挡等要素构成的油气储、盖配置关系,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巨厚砂砾沉积体优势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丰富的井壁取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研究莱州湾凹陷南斜坡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并对形成储层控制因素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沙四段为暖温带干旱背景下的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平原和前缘亚相,岩性自下向上发育棕褐色砂砾岩、凝灰质含砾砂岩、杂色含砾砂岩、灰色粗砂岩,局部夹薄层凝灰岩;岩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以及火山岩碎屑,填隙物以泥质、凝灰质为主,可见白云石。同时发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该套沉积体有效储层形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分选较好,粒间孔发育,成岩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空间效果明显,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溶蚀孔;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砂砾岩分选极差,粒间孔不发育,溶蚀作用效果差,又受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等影响,储集空间变差。指出了南斜坡带沉积体优势储层的分布规律,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杂色含砾砂岩为有效储层的主体,是今后勘探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