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秦岭地区地质构造格架为新太古界片麻岩穹窿,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密集分布区。金矿床的成矿与赋存与石英脉和蚀变糜棱岩的分布位置密切相关,在ETM+遥感图像中多表现为线性、平行线性密集带等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构造特征。因此,开展小秦岭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特别是线性构造密集带分布特征研究对该地区金矿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以上认识,以ETM+图像为基础图像,对小秦岭地区线性构造密集带和燕山期环形构造进行遥感解译,分析了该地区金矿床(点)的分布位置、成矿背景和找矿规律,编制了该地区金矿成矿遥感特征条件有利度图,进行了该地区金矿的遥感找矿预测,为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木乃—乌伦古河断裂呈向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分布在准噶尔北部,其总体走向呈北西向,我国境内总长度达400公里以上,向北西方向延伸进入苏联境内,仍呈北西走向作舒缓波状延伸,绵延达上千公里以上,构成了科克切塔夫—准噶尔地块北部的边缘断裂(图1)。断裂北西段,在苏联境内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断裂称卡尔巴—钦基兹断裂,是一条人们所熟知的断层,总体作南东向展布,在斋桑泊以西开始转折为南东东向;北支断裂始于  相似文献   

3.
冀西北下双台地区构造及金矿找矿标志的遥感影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该区TM图像地质解译中,笔者以变质岩构造规律和构造变形分解理论为基础,划分了区内不同级别的强变形带和弱变形域(地块),尝试用线 环形构造的定量统计方法分析条块结构,研究了该区由东西、北西和北东向构造带及与所夹地块构成的网结状构造以及与金矿富集的关系,进一步建立了该区金矿成矿模型,并提出了若干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韧性变形构造信息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之中.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历史复杂,韧性剪切变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武当地区推覆、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ETM图像遥感解译,认为尽管韧性剪切带在遥感图像上没有明显的异常界面,但因地质体的不同组成使韧性剪切带两侧影像的色调有明显差异;经小波分析和面理提取后,面理、线理集合体的影像特征和方位变化对韧性剪切带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利用上述方法对郧西—郧县滑覆型剪切带、房县—竹山推覆型剪切带等6个典型实例进行了解译分析,经野外验证,与实地调查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为推覆、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遥感解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遥感信息为主并综合大量地质及物探资料、阐述了连山关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构造运动特点和铀成矿地质条件。讨论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圈出了太古宇晚期形成的帚状弧形微裂谷束和前震旦纪形成的近东西向,北东—北西向多字型断裂,并研究了前震旦纪形成的环弧形构造成因及与铀成矿的关系。 2.圈出了温泉疗养所—金坑、汤河水库—北大山等一系列东西向先张后压,先压后张,多次活动的深大断裂古构造;圈出了东岗子—安平等一系列北东向压扭性、张转压扭性断层古构造,及其配套的一系列张性、张扭性断裂;圈出了安平—三道沟…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回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据旋回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面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对铜官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重新进行了认识,认为铜官山地区铜金矿主要受隐伏岩体控制,特别是受岩浆分异晚期浅成侵入小岩体控制。同时北东、北西向深切断裂对分异岩浆上侵也起到了控制作用。据此提出了北东、北西断裂切割的菱块状构造边角部位、环形构造内部及宝山-笔山北西向断裂延伸部位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 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迴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 据旋迴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 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韧性剪切带中区域构造、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的对比,证明这3种样式的构造在几何学和运动学方面具有相似性,进而采用分形理论,利用显微构造和小型构造的研究方法,借助遥感技术对东天山地区的大型韧性剪切带进行了应变分析。经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说明显微构造的研究方法适用于遥感区域构造分析。分形理论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将是遥感地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及其周缘地壳是我国境内西太平板块北西(NW)向挤压与青藏高原北东(NE)向扩张两大构造机制的交汇部位.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实测GPS速度场计算了研究区域无整体旋转速度场;然后采用基于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整体解算了研究区域GPS应变场;最后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了区域地壳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据此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整体的地壳形变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现今构造形变刚性特征明显,盆地沉陷与断层活动共同控制着研究区域内部的相对形变场,面膨胀值空间分布与区域主要盆地构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郯庐断裂展布区与华北盆地北缘部位是研究区域地壳的两条重要剪切形变带.其中,郯庐断裂在渤海湾南北两侧的形变特征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变化,且该差异可能与地壳岩石圈应力场的空间差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型斑岩铜矿的遥感信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规模级别的线性构造、不同类型的环形构造和线-环组合类型以及色彩异常影像是寻找斑岩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铜矿床最有用的遥感标志。1.砂岩铜矿的规模直接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线性构造相联系区域性斑岩铜矿带直接受大型区域线性构造带和它们的汇聚格局控制,这种区域线性构造带多为区域压性壳断裂或超壳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常显示为浅色带,其长度超过100km,被称为主干边缘线性构造带(处于隆起单元向坳陷单元过渡部位,靠近隆起单元一侧).此外,一系列次级线性构造往往与主干边缘线性构造成一定角度相交,共同形成一种贯通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常显示为浅色线;并直接控制斑岩铜矿田的分布和矿床的定位,被称为横向线性构造,长度一般1km-100km,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略),均显示张性特征。事实上,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直接受控于更低级别的线性构造(断裂和裂隙),它们常构成统一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裂隙系统。2.不同组合的多层环形影像是斑岩铜矿的不同呈矿环块构造的映像几乎所有的斑岩铜矿都与环块构造有关,特别是Ⅲ或Ⅳ级环块(直径50km-500km,包括环隆、环陷及褶皱-断裂环块等).它们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岩金遥感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金矿的地质背景条件,是西藏最具潜力和规模巨大的贵金属成矿带.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和对成矿规律认识不清,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开发的岩金矿产地.通过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砂金、岩金矿(化)点,地球化学异常和重砂异常的分布并进行控矿因子分析,建立了该带两种岩金遥感找矿模式,通过验证发现该区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岩金矿产地,并认为蚀变岩型金矿和穆龙套型金矿是该带最重要的两种矿床类型,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追索朝鲜北部惠山-利原成矿带是否延入玄武岩覆盖下的中国长白山地区,采用航空彩色红外像片和经过处理的TM数据,解译惠山-长白县一带的构造、岩性展布和蚀变现象。发现控制惠山-利原成矿带的构造(地层已延入我国长白县,但为玄武岩覆盖。采用TM5/TM7,TM4/TM3,TM3/TM4比值合成图像,压抑了植被干扰,突出了粘土类矿物蚀变岩信息。结合重力、航磁资料分析,推断沿江村-万宝岗及马鹿沟以北一带存在隐伏斑岩体,确定此二处为找矿靶区。通过地面地质验证及物化探普查工作,在沿江村一带,获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发现了大量辉绿玢岩、低温热液蚀变岩石和铜化探异常,并于马鹿沟以北,圈定出3km2金异常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矿床遥感地质理论,解译分析老厂矿床线、环构造及蚀变信息,并结合地质、物化探信息,拟建老厂矿床线-环结构模 式。在区域性北西向线性构造带遥感地质背景下,南北轴向南老环和东西轴向透镜体系列叠加形成老厂环-环横叠式结构,二者分 别反映华力西期火山洼地和燕山-喜山期隐伏中酸性岩体,其叠加地段是有利成矿部位。影像上受北北西向线性构造控制的色调异 常斑块显示了近矿围岩蚀变的范围,并据此模式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新疆境内穆龙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龙套型金矿找矿区位于南天山构造带西段东阿赖褶皱带费尔干纳断裂西侧的乌恰县吉根乡一带。该区为萨瓦亚尔顿金矿的南延部分,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灰黑色浊积岩系,碎屑岩系中普遍含炭质,岩石硅化较强。通过新疆与西侧毗邻国家成矿环境遥感影像的对比解译,认为境外已知矿床的成矿带经过天山,可以延伸进入我国新疆境内,并根据境外已知典型矿床穆龙套金矿和境内萨瓦亚尔顿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对比,认为二矿床具有相似性,可以进行类比找矿。根据解译结果,确立了4个找矿预测区,在其中的一找矿预测区内发现了5条金、铜矿体,金最高品位达27.62 g/T,铜最高含量达15.85%,并总结出了新疆境内穆龙套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和在深部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遥感、物化探、地质等信息复合图像增强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对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处理图像新发现的色异常、线性和环形构造的分布、影像特征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并探讨了该区的环形和线性构造对多金属矿的控矿作用,认为香花岭地区是环形和线形构造的复合控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香花岭矿田遥感影像模式:在环形构造内,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线性构造组合,交叉成“井”字型格式,控制金属矿的分布.根据已知矿床特征和相应影像特征的关系,提出细密线性影像和环、线交切影像两种找矿标志,指出上述标志在湘南花岗岩发育地区具有普遍找矿意义.文章最后根据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圈定了两个找矿有望地段,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并推进“北京一号”小卫星在我国矿产资源调查领域中的应用,以新疆哈密黄山铜镍多金属成矿带为试验区,在深 入分析岩石及其影像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小卫星多光谱数据,采取几种信息增强方法对构造和矿化蚀变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证 明了所用方法对“北京一号”小卫星褐铁矿和绿泥石类等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工程方案的GIS系统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工程设计中工程方案比选的GIS系统分析进行了探讨研究,着重阐述了工程方案的GIS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并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渠线方案的系统评价为例作了试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NOAA AVHRR数据研究北半球雪盖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OAA卫星图像,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北半球、欧亚和北美雪盖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均雪盖面积在1987年前后明显下降; 而青藏高原雪盖面积在1984年后明显下降,说明青藏高原雪盖的年际变化与北半球及欧亚、北美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