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高温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可以识别灾害高风险区域,有助于预防和应对高温热浪灾害。本文以厦门市为例,在历史气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热浪案例库,分析了厦门高温热浪的基本特征。通过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和人口统计数据,选取2010年的一次高温热浪事件,进行人口因子和环境因子叠加分析,研究了厦门市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得出如下结论:(1)厦门市高温热浪强度较轻,频率较高,偶尔会发生强等级高温热浪;(2)高温热浪人群健康的高风险区域集中在厦门本岛内,沿东北-西南方向呈带状分布,较高等级的风险热点主要位于湖里区江头街道的北部与东南部和思明区夏港街道大部分区域;(3)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密不可分。本文对完善国内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分析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糊层次综合法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以及在雷电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建立一种区域雷电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某国际会展中心为例的评估结果表明,方法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城市夏季高温热浪已经成为城市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给城市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2013年8月7日-13日的南京高温热浪灾害事件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 卫星遥感数据、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在MODIS地表温度降尺度基础上,估算近地表气温,进而结合空气相对湿度的空间插值数据计算南京地区100 m分辨率的炎热指数和高温热浪指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这次高温热浪演变过程中,南京炎热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8月11日炎热指数最高,平均达到86.99,12日降到最低值,平均值为85.05;高温热浪强度主要集中于轻度热浪与中度热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范围也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南京北部及中心城区的炎热指数较高,主要表现为中度热浪,而南部地区及中心城区周边郊区较低,主要为轻度热浪,山体和水域炎热指数则最低,多为无热浪。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极端气象、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获取高分辨的灾害风险信息对于区域防灾减灾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在当前的灾害风险评估中,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等承灾体信息与栅格水平上的致灾因子普遍存在空间不匹配的现象。本文通过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和人口、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利用人居指数对高温人口暴露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获取了250 m分辨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上海、常州、杭州、宁波、无锡、嘉兴、泰州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主要是较高的人口暴露度和城市高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大城市近郊以及各规模较小的城区的风险等级次之;相对欠发达地区虽然人口暴露程度较低,但较高的高温危险性和社会经济脆弱性指数使得这些地区的高温人群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识别高风险地区的风险主导因子对于提高人群高温适应能力以及减轻高温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风险评估的基本想法,从理论上对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进行了探索;总结了雷电灾害的作用机制和雷击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包括雷击次数N、雷击损害概率P、雷击损失D、雷灾风险尺、防护措施的防护效率E等基本参数的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参数体系,并给出了各个参数的定义和参数的决定因数.然后以雷击损失D为中心,把雷击风险划分为人身雷击风险和物品雷击风险,并分开单独处理.最后将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应用,指出了风险评估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的方向,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洪水灾害事故的随机性,复杂性和不确定的特点,以及在洪水风险评估选取评估指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通过采用粗糙集的改进属性约简算法对用于评估的指标集进行约简,从而剔除其中的对最终结果不造成影响的指标,并且利用相对约简建立用于洪水风险评估的层次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洪水风险进行评估,比单纯的依靠专家打分法更具有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高温危险性评估是高温灾害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传统高温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温空间集聚程度指标,完善了高温危险性的评价角度,考虑了高温灾害群发对高温危险性的增强作用。基于高温日数、高温强度、高温空间集聚程度对1979-2017年中国高温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各项指标及其年际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取出高温综合高危区及和各指标同时增强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不考虑高温空间集聚程度会造成内蒙古西部及东北部、山西北部等地的高温危险性被低估,存在4级高温危险性被低估为2级或3级;② 目前高温综合危险性最强的地区分布在新疆天山南部、湖南东部等地,表现为年平均高温日数2036 d,高温强度1.190~2.180 ℃,平均集聚程度13.390~18.710 个;③ 江苏、内蒙古甘肃交界处及四川重庆交界处等地的3项评价指标均逐年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从1979-2017年,年平均高温日数变率0.419~0.740 天/年,高温强度变率0.30~0.42 ℃/10年,平均集聚程度变率0.250~0.390 个/年。今后这些地区可能成为高温综合危险性最高的地区。该高温危险性评价方法有助于提升高温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危险性变化趋势结果有助于预估未来高温灾害的高危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和绿地面积不断缩减,地表硬质化现象持续加重,城市扩张所带来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尤其是汛期强降雨导致的内涝灾害日渐成为亟需解决的城市顽疾。城市内涝灾害模拟及风险评估是推进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内涝产生机理、模型及风险评估的角度对城市内涝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模型方面重点介绍了两种应用广泛的雨洪模拟模型:SCS和SWMM模型,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简单归纳了其他雨洪模型。在灾情风险评估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遥感图像和GIS技术耦合分析和基于指标体系评估等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对城市内涝模型及风险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集成多模型耦合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以及多学科联合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中国滑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基于信息论发展起来的信息量模型是进行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GIS技术为滑坡灾害在不同模型条件下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支持。经过研究,开发出了基于MapGIS软件平台的滑坡灾害风险分析系统。在该系统支持下.采用信息量模型对中国范围内的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分析。进而进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终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地灾害的多发,易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山地灾害的研究集中于动力学研究,缺乏风险尤其是灾害致使贫困风险的研究.本文对山地灾害特有灾害与一般地质灾害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根据贫困的内涵与可量测性,定义了山地灾害的贫困脆弱性及山地灾害致贫风险;以贫困脆弱性分布和灾害危险性分布,构建区域山地灾害致贫风险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少数民族特困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进行应用研究.在示例分析中,首先利用确定性系数模型和频率比例法对山地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然后,从暴露性和应对能力2个方面选取了经济,社会及自然指标,以进行脆弱性评价;最后,利用通用灾害风险评价公式对研究区由于山地灾害导致的贫困风险在空间的分布进行评价,得到了研究区的山地灾害致贫风险分布与分级图.  相似文献   

11.
滑坡作为水库库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风险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水库滑坡涌浪的产生使滑坡灾害的影响范围由滑坡源本身扩散到上下游数千米,极大地扩大了滑坡风险的承灾体类型与数量以及灾害损失程度。因涉及交叉学科领域,滑坡涌浪风险评估是滑坡风险灾害链评价的难点与前沿课题。本文综合了前人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从危险性、易损性以及风险3个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的滑坡涌浪风险研究现状和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重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分析,针对滑坡涌浪风险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考虑实际河道地形复杂性的试验研究、聚焦于滑坡-水体相互作用机制的多种数值模拟方法耦合研究,以及基于多种承灾体类型的易损性评价体系等。然后对近年来三峡库区发生过的多起滑坡涌浪风险管控实例的过程与后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基于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滑坡涌浪灾害链风险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即涌浪风险应与滑坡风险评价体系相互融合,并沿着定量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地处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内,州内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地质灾害频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本文根据灾害系统学原理和灾害风险分析理论,综合考虑恩施州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构建了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诱发因子为强降雨,恩施州降水丰沛,恩施市中部与鹤峰县东南部属于致灾因子高危险性区域;(2)选取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环境要素,耦合信息量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恩施州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恩施州孕灾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恩施市和鹤峰县;(3)选取工程建筑,居民人口,社会经济,耕地等承灾体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承灾体脆弱性较高区域与人口集中地区在空间上重合,利川市和来凤县有更多的高脆弱性区域;(4)综上可知,恩施州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总体较高,其较高,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和恩施市.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资源县某萤石矿山为例,重点介绍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分析思路及基本方法,并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和查明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综合采矿场地形及工程活动特征,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格网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以巴基斯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灾害已成为给当今人类带来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灾害风险评价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与条件。本文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降水(累计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河流(河网密度)、地形(高程值和坡度值)、土地利用和植被(NDVI)共5种相关因子,以1km格网数据为基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巴基斯坦洪水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洪水灾害危险性受降雨和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危险程度东南部大于西北部,并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灾害防治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地区影响灾害发生的因子各不相同,实际评估过程中难以全面客观地选取适宜的评估因子。机器学习对处理灾害系统的高维非线性问题独具优势,但因模型难以调优而评估效果有限。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双向优化的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在构建因子敏感性指数开展定量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要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共线性分析构建四维(Four-Dimensional, 4D)特征筛选法用于评估因子综合优选;为克服模型难以调优的问题,引入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与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2种推广能力较强的机器学习模型。最后,以福建省滑坡为例,开展评估方法研究。研究表明:4D特征筛选法能更加客观全面地选取适宜性更高的危险性评估因子,从而降低数据维度、减少信息冗余以提升评估模型性能;DE算法对SVM与MLP具有显著的优化效果,有益于增强模型滑坡危险性的评估准确度,DE-SVM、DE-MLP相较于未优化前模型的AUC值分别提升了4.43%与4.37%;基于双向优化的滑坡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降雨与土地利用类型对福建省滑坡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福建省滑坡极高危险区普遍年均降雨较高、地形复杂多变,极低危险区主要位于东南沿海一带及闽江流域两侧。本研究为滑坡危险性评估中的影响因子客观选取与机器学习模型调优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6.
By using the landslide risk evaluating model and the advantages of GIS technology in image processing and space analysis, the relative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evaluating system of the new county site of Badong is built up. The system is mainly consisted of four subsyste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bsystem, hazard assessment subsystem,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subsystem and risk prediction subsystem. In the system,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risk predictions are carried out automatically based on irregular units. At last the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map of the study area is compiled. During the whole procedure, Matter-Element Mode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Model are used as assessment models. This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landslide haza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isk prediction of each district in the Reservoir of Three Gorge Project. The result of the assessment can be a gist and ensure for the land planning and the emigration project in Badong.  相似文献   

17.
By using the landslide risk evaluating model and the advantages of GIS technology in image processing and space analysis, the relative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evaluating system of the new county site of Badong is built up. The system is mainly consisted of four subsyste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bsystem, hazard as- sessment subsystem,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subsystem and risk prediction subsystem. In the system,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risk predictions are carried out automatically based on irregular units. At last the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map of the study area is compiled. During the whole procedure, Matter-Element Mode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cl Information Model are used as assessment models. This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landslide haza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isk prediction of each district in the Reservoir of Three Gorge Project. The result of the assessment can be a gist and ensure for the land planning and the emigration project in Badong.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90处,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利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价、地质灾害稳定性、危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评价,查明了地质灾害点分布位置,将地质灾害点的基本单元格进行现状、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其他基本单元格进行潜在地质灾害强度分析,确定各基本单元格易发程度。通过MapGIS软件,将相同易发程度的基本单元格合并连接成区,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灾害变化趋势、灾害危害特征,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提出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及对策建议,为日照市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示范区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