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自1984年起在天文计算中都采用FK5基本星表和新天文常数,这些变动直接影响了用天顶仪等光学仪器观测订定的地极坐标。本文论述了基本星表和天文常数变动后,对国际纬度服务(ILS)订定的地极坐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星表系统差对地极坐标的影响在x和y方向最大,分别约-0.006”和-0.004”;2)章动序列变动的影响在x、y方向最大波动分别为0.012”和0.010”。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天文学会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代表大会决议,于1984年1月1日开始,在归算观测成果和历书编算中,采用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新的时间尺度及新的基本参考系FK_5星表,并要求所有与基础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守时、天体力学以及大地测量学有关的工作,在参考数据、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上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3.
星表是进行天文导航定位的基础,星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导航定位的准确度。研究分析了不同大地天文测量星表的差异及其对测量成果的影响。采用实测数据计算分析了主要星表系统对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FK4与FK5星表系统间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差异在角秒级;FK5与HIPPARCOS星表系统间大地天文测量结果的差异为0.1″,但随着时间相对历元J2000.0的推移,其影响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度原点经度改正值的重新归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1980年章动模型和FK5星表,重新归算了我国经度原点对应于不同极原点的经度改正值,计算中考虑了星表、固体潮、海潮的影响,其结果为(观测的平均历元为1975年3月29.30日)Δλ(CIO)=26.7ms±1.4msΔλ(JYD)=30.9ms±1.4msΔλ(MP)=31.3ms±1.4ms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地测量法式对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角的规定出发,探讨了天文台发布的地极坐标应具备的精度(m_x=m_y≤10.061")。推导了地极坐标误差对天文经度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以及对三角锁的横向影响和对起始边投影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大地基准——中国大地坐标系2000(CGCS 2000)及其框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8,37(3):269-271
简要介绍2008年7月1日启用的中国地心坐标系统2000 (CGCS 2000)的定义及其采用的大地测量基本常数,并对CGCS 2000的坐标框架进行了评述:它应该是高精度,涵盖全部陆海国土,动态,具有方便用户的密度和分布,它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网和国家高精度大地控制网这两部分组成.目前的框架由2000国家GPS大地网和它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的成果构成,可以满足近期的需求.采用CGCS 2000后将引起中国境内地面奌的大地经纬度值、高斯平面坐标值、地图上点间的方向和长度值等的变动,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变动值和应对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S 一m大地测量三角网按方向的混合平差法………………………………………崔希谭、刘大杰(1)广义千差法及一级‘观测值”的联合精度……………………………………关学海(13)天文方位角测定精度的分析………………………………………夏坚白、来成臃(30)航空摄影测量利用变形剔正原理分析变换光束测图理输的某些鹃蹬…………………··张赃勤(42)制图学制作“中国晕Lg图”的新尝拭………………………………………………··,施租耀 58)第 二 期六地测量慎星星表的系兢变动(FK。一FK。)对一等天文点的坐标影响……………宋文尧(73)广义平差…  相似文献   

8.
天文经度的测定精度要求按细则规定不应超过±0.~s03,一般评定公式如下:M_λ=±(M_λ~(12) M_((?)λ)~(2~2) M_((?)Δλ)~2)~(1/2)式中M′_λ为一等经度的测定中误差(根据观测的内部符合情况计算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大地网联合平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天文大地网与空间大地网联合平差,对于检核、控制与加强天文大地网以及建立与扩展地心坐标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天文大地网与全国GPS大地网联合平差(I期)于1998年初完成,本文报告平差采用的原则和模型,并提出平差结果,通过联合平差,消除了天文大地网尺度的系统偏差,减弱了它的局部变形,改善了它的整体精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由近5万个大地点坐标体现的地心参考系,其地心坐标的水平分量精度好于0.5m。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国家GPSA级网,B级网的数据(坐标,弧长,弦张)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变形,扭曲的地区和范围,分析产生形变的原因。提出了GPS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进行联合平差,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削弱这一地区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利用数字照相天顶望远镜(DZT)测量地球自转参数中确定测站的瞬时天文坐标和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下的精确坐标问题,该文利用国家授时中心2017—2021年在丽江等多个台站的观测样机的长期测量数据,通过对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测站的数据解算,分析了不同测站的坐标测量精度及对UT1测量的精度影响。基于2017—202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DZT测量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测站的长期测量精度相近,天文经度长期测量标准差约为0.05 as,纬度方向为0.03 as,对UT1测量影响小于3.5 ms,该结果可为DZT测量ERP提供精确的初始坐标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天文-大地网上Ⅰ,Ⅱ等经度测量已逐渐采用金格尔测时的方法,由我国自己编算的“适用于纬度16°—32°的金格尔测时法观测星表”的试用本亦已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复制蓝晒出版。这对我国天文测量工作者运用苏联先进经验时会起很大的作用。兹将该观测星表的计算公式加以推演,以便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高精度的恒星视位置计算模型,该文基于FORTRAN语言对Tycho-2星表进行读取,并分别绘制J2000.0时刻全球和中国区域恒星分布图;建立了一个新的恒星视位置计算模型,对天顶望远镜实测CCD星像进行处理,并与NOVAS-F程序的视位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此验证新的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恒星视位置计算模型精度符合精密天文大地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原西安天文经度基本点系于1953年所测定,并为我国最主要的天文基本点之一,由于该点不便保管和使用,故需于国家测绘总局西安分局范围内重新测定一个高精度的天文经度以代替原西安天文基本点。新天文点的测定依据是按原天文点为起始点,精密测定二点间的经差。测定工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测时用4架Wid T_4型天文全能仪。测时的方法采用金格尔星对法,守时用3架ROHDE & SGHWARZ厂出品的XSZ型石英钟,接收无线电时间讯号用ZZE型收讯机,时钟比对用自制的二台对钟计数器,等等。测定纲要如下表:表中A,B,A',B'分别代表固定的—个观测员和仪器。观测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一单元的经差测定不得少于分布在六个夜晚的12个独立结果。在二个测站上所观测的星对完全相同,接收的时间讯号亦为同一电台所发播。二个测站上将测时所得钟差化算至同一瞬间的时号上,故可比较钟差之差而直接得到二点间的经差,此次测定中误差为±0~s001_7。此次测定工作的主要优点在于已尽可能地消去了恒星坐标系统误差、标准时刻的半系统误差、高层大气条件影响等,同时也使半系统性质的人仪差趋于具有偶然性。还有下面二种误差影响仍保留在最后结果中1.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特别是低层大气条件的影响,2.人仪差的残余影响。这二种误差  相似文献   

15.
参加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空间网与地面网,都经过了单独平差。获得了各自的坐标平差值及协方差;天文大地网平差后也形成坐标平差值及协方差。从理论上讲联合平差可采用坐标及协方差参与平差或观测值直接参与平差,前者平差模型比较简单。但由于二者  相似文献   

16.
在天文测量工作中,必须要用无线电时号,否则,经度测定将会非常困难,大地测量的控制网也不会象现在这样安排,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研究课题也将变更。用了时号,就要考虑时号改正数。时号改正数给出正确的时间值,犹如借基线尺的尺长检验值才能够给出正确的尺长。有了正确的时间值就能得到正确的经度值和方位角值。现在我们要问,什么才算正确的时号改正数?时号改正数与天文坐标又怎样联系起来?具体一点说,我们使用时号,对时号发播的要求是什么?时号改正数有没有系统问题?如果有,怎么处理?时号和时号改正数的精度如何衡量?天文测量对它们的要求又是怎样?这些问题对于天文测量工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本文拟对此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的联合平差方案的要点是,先将天文大地网和卫星多普勒网按原定方案分别单独平差,然后将天文大地网和多普勒网的公共点的单独平差成果进行联合平差。在联合平差时,将公共点上的大地经纬度作为随机参数(即信号),以在天文大地网平差得到的这些点的经纬度值及其方差,作为信号的先验期望和先验方差,而以多普勒网平差得到的这些点在美国的 NWL—10D 地心坐标系统的坐标值作为相关观测值,列出它们的包含信号和另外几个参数的观测方程式,然后按最小二乘配置法进行平差。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在工作艰难的地区进行小比例尺(如1:100,000)的地形测量时,不论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等的观点来看;决定控制点最便利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天文观测方法。可是由于天文观测所决定的坐标受垂线偏差的影响,不能直接应用,如果利用由重力测量成果所制成的等异常图来计算垂线偏差,那末就可利用这种计算出来的垂线偏差将天文坐标加以改正而成为大地坐标。这样改正后的天文点就可以直接作为该地区航空测量的控制点。下面所要介绍的系苏联在人迹罕到地区测制小比例尺地图时如何应用重力测量成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天文测量依赖人工选星,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快速选出具有最优几何分布的恒星观测组合,因而存在测量效率低、定位精度易受作业员影响等突出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GDOP贡献值递推的自动天文选星算法.首先,构建GDOP贡献值的数学模型,确定递推选星策略,实现自动化选星;其次,利用GDOP值定量评估恒星观测组合的几何分布特性,经可测性分析后编制出具有最优几何分布的观测星表.相比于人工选星,恒星观测组合的GDOP值减小0.025,优化了恒星观测组合的几何分布;每个观测时段测量耗时由29 min减少到12 min,测量效率提高58.6%.所设计的算法性能良好,且可实现自动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模型。研究分析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中是否需要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值进行形变改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大地网观测点坐标需要改正,但不需要在联合平差中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数据(边长、方位角)进行改正,可以省去天文大地网约30万个观测量的地壳形变改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