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手绘推求流域退水曲线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推求流域退水曲线的优化方法.可方便快捷的推求出较优的流域退水曲线,使得预报值与实测值误差最小;克服了传统绘线法费时、人为性较大的缺点,为流域退水曲线的推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预报精度高,也体现了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算法也可编译成通用性的操作程序,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域退水曲线的推求.  相似文献   

2.
用流量资料推求上游水库未设水文站的梯级水库的设计洪水,一直没有一种较合理的方法。结合青岛市产芝水库防洪复核中采用上游水库报汛资料推求水库相应时段来水量,从而求得全流域来水量的做法,提出了一种推求梯级水库全流域来水量的新方法,可供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个地区或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这个地区或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主要指标。但是不同的供水目标,对于地表水资源量具有不同保证率的要求。而年径流统计参数推求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不同保证率水资源量的精度。无资料地区非闭合流域年径流统计参数的推求,当年径流的变化特征服从P-Ⅲ型的分布时,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求出该地区闭合流域的统计参数,再进行与相邻流域地下交换水量的调查,当每年地下交换水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艳  林荷娟  刘敏 《水文》2016,36(5):50-53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河网密布、水流流向往复不定,不存在流域出口控制断面,太湖流域设计洪水一般根据设计暴雨采用流域产汇流模型间接推求。因此,设计暴雨成果将直接影响流域防洪规划、工程设计、风险图编制等多项工作,其可靠性关系到流域的防洪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开展了太湖流域设计暴雨修订计算,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设计暴雨成果对比分析,并针对设计暴雨过程推求采用的不同空间分配方法,进行成果的合理性评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水利水电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等,已经明显地改变了我国许多流域的产汇流条件.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从暴雨资料来推求设计洪水的途径。现行的计算程序是先拟定一次符合设计标准的设计暴雨过程,再推求该暴雨所形成的洪水过程。它实质上是假定流域产汇流系统的输入项(暴雨过程 H(t))和输出项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貌参数法的无资料地区洪水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庄广树 《水文》2011,31(5):68-71
为了探索无资料流域的洪水预报问题,以改进的HBV模型为例,介绍应用地貌参数法推求无资料地区模型参数的方法。并利用武江流域实测50场雨洪资料,对改进的HBV模型进行率定,在参数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后,与流域的地貌参数建立相关关系,然后利用所建立的相关关系及武江支流田头水和韩江支流丰良河的地貌参数,推求模型参数,最后用田头水和丰良河各50场洪水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引言本文介绍根据流域地貌特征推求瞬时单位线的方法。这种方法为研究水文相似提供了新的途径。 Rodriguez-Iturbe、Gonzalez-Sonabria和Bras等人[1]提出,作为流域的单位脉冲反应函数的瞬时单位线,是地貌和降雨特征的随机函数,可以把它表达为流域地貌特征,如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貌学和水文学的流域汇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岑岭 《水文》1994,(1):9-14
流域汇流是一个三维水文学问题,主要依赖于流域的河网地貌和河槽动力特征。本文在地貌学和水文学研究基顾上建立了概念性的流域模型,模型参数可由地貌参数和河槽动力特征值推求,该模型是非线性模型,概念清楚,求解地较简便,且可用于缺乏水文资料地区的流域汇流计算。  相似文献   

9.
以滇东典型小流域——罗平县板桥小流域为例,进行滇东山区小流域山洪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提出滇东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得到结论如下:(1)首先采用曼宁公式推求设计洪水位;再次基于DEM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洪水的淹没范围分析;最后根据淹没范围,统计不同危险区内的人口和建筑等的分布情况,从而进行洪灾损失评估。(2)根据对小流域暴雨洪水的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推算出板桥小流域范围内10个重要河段控制断面的设计洪峰流量,然后再采用曼宁公式进行洪峰水位推求,其中有8个现状防洪能力不能抵抗10a一遇的洪水,现状防洪能力较低。因此板桥小流域范围内重点沿河村落的防洪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R—V地貌单位线通用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前言众所周知,河流是水的产物,河网的特征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流域的水文情势;同时,水的汇集与流动又受到河网的约束。因此,借助某种数学模型将地貌信息转化为水文信息,然后结合降雨特性,就能推求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水箱模型在雨,雪,冰川融水补给河流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煦廉 《水文》1993,(1):10-15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具有雨、雪、冰川融水补给的流域水箱模型,并用乌鲁木齐河英雄桥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内,5个水文气象站,1985~1988年的逐日降水、气温、蒸发资料,率定流域水箱模型(含冰川水箱模型)的参数,然后,推求流域的(含冰川的)逐日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12.
易彬  陈璐 《水科学进展》2022,33(6):944-954
针对现有分布式单位线汇流理论未考虑土壤含水量变化引起的时变汇流路径问题,提出动态汇流路径新概念,推求同时考虑降雨强度和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的坡面流速计算公式,引入地形指数刻画流域蓄水能力空间分布,从而获得栅格尺度流域流速分布场,进一步建立不同蓄满状态下流域动态汇流路径集合,最终实现考虑动态汇流路径的时变分布式单位线推求。以龙虎圩和东石流域为实例,通过SCS模型计算产流量,采用本文所提方法进行汇流计算,引入涵盖低流量误差、高流量误差及洪量误差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率定参数,2个典型流域28场洪水预报结果表明,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在±15%内,峰现时间误差在±6 h之间,纳什效率系数平均值超过0.8,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汇流时间分布场,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南部某水利工程为例,采用推理公式法在无资料地区小流域洪水计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特小流域设计洪水,通过流域汇流历时与河长、比降以及洪峰的相关关系推求洪峰,得到其频率P=5%洪峰流量115 m3/s,P=0.5%洪峰流量186 m3/s。为无货料地区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推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缺资料流域水文模型参数区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缺资料流域由于缺乏历史径流资料无法进行水文模型参数率定,因此模型参数识别具有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缺资料流域水文模型参数识别一般采用区域化方法,即通过某种途径,利用有资料流域的模型参数推求缺资料流域的模型参数,从而对缺资料流域进行预报。文章总结分析了缺资料流域水文模型参数区域化方法中的参数移植法和回归法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方法选择问题、尺度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在参数不确定性、尺度转换以及多种信息源利用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静  王本德 《水文》2007,27(3):31-34
在分析历史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流域内各雨量站点雨量与流域平均面雨量的相关关系。结合流域水文站分布图选出与流域面雨量相关性高且有区域代表性的雨量站作为遥测系统的关键测站,保证其稳定运行。利用定点定面关系分析方法,由流域内关键测站的时段雨量推求流域时段面雨量,并带入洪水预报模型进行洪水预报。该方法不依赖流域内全部测站的降雨信息,可有效解决流域内雨量站缺测或数据错误时的洪水预报问题。该方法可为无资料或资料短缺地区及新建水库因资金限制只能建设少量测站时的洪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流域单位线的推求方法,目前常用的有分析法和试错法两种。分析法,它应用下列公式推求流域单位线。即q_T=Q_T-sum from i-2 tom h_iq_(T-i+1)式中 T:单位线及流量过程线时段序;m:净雨时段数;其他符号意义见表所列。由于流域汇流的复杂性和测验资料的误差,故其成果往往会出现锯齿状和负值现象,甚至无法进行分析计算,所以很少有人应用它。试错法,该法应用比较广泛,有的用 Co-llin 法试错,也有的凭经验试错。但主要缺点是单位线过程的初始假定比较困难,试错过程有时也会出现不合理现象,并对其过程进行修正也不易做得完好。鉴于上述,并根据分析法和试错法的特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产建设的需要,水电部淮委规划设计院与河海大学水资源水文系合作,以汾泉河流域为对象,开展了流域水文模型的研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不仅建立了能同时模拟表层超渗和下层蓄满两种产流机制的模型结构,而且还提出了地下水非线性水库概念模型。根据上述,又进一步研究了同时模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和流域内地下水位过程的流域综合水文模型。此外,还应用已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流域不同治理阶段的水文效应,并探讨由降雨过程推求流量过程的设计洪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对新安江模型的改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莉  孔凡哲 《水文》2006,26(5):33-37
新安江模型能较好解决降雨时空分布问题,但忽略了其他分布不均的影响。流域汇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域形状特征和地形分布。提出一种方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划分子流域,提取各单元流域的平均坡度和最大汇流路径长度,以最大汇流路径长度推求形状系数,并将形状系数和平均坡度引入模型结构中,建立其与汇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使新安江模型能同时考虑降雨、流域形状以及地形分布。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沿渡河流域进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程珂 《水文》2020,40(1):46-51
水汽效率放大法广泛应用于我国一级大型土石坝水电工程和核工程的短历时可能最大暴雨计算。为了研究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更好地适用于实际工程,对该方法涉及各参数的物理含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极大化参数的选取和合理性分析进行了说明,并应用于金沙江流域1d PMP计算。结果表明:水汽效率放大法对降水的两个基本物理因子(水汽因子和动力因子)同时进行了放大,一般可采用该方法推求的成果作为推荐成果;推求可降水量时代表性露点的选择应在时间和地区上具有代表性;该方法中暴雨效率间接反应了设计流域空气辐合上升运动的情况,是目前动力因子中最容易计算且精度较高的方法;该方法推求的PMP成果与选取的典型暴雨量无关,只与设计流域最大可降水量、可能最大暴雨效率和降水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因韩江流域缺乏实测特大暴雨洪水资料,在充分分析韩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基础上,结合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条件,移置西枝江流域"79.9"暴雨计算了韩江流域可能最大暴雨(PMP),并利用洪水预报系统推求出韩江流域可能最大洪水(PMF),对PMP与PMF成果作了合理性检查与评价,为韩江流域防御特大洪水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