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德根  陈田  刘昌雪  潘婷婷 《地理研究》2009,28(5):1414-1426
以休闲旅游需求较高的上海、杭州和苏州3市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新休假制度"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实施五个小长假"和"实施带薪休假"对居民休闲旅游行为产生影响的潜在特征,确立了新休假制度9个公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和3市居民对新休假制度的影响感知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取消"五一"长假对居民休闲旅游影响较小;(2)对实施5个小长假支持态度反映出居民的旅游需求由初级化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3)普遍赞成带薪休假制度反映了居民对于休假权利的觉醒,使得居民能享受优质的休假旅游,加强监督和保障机制是确保带薪休假落实的关键;(4)节假日调整有利于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山区人口迅速增加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干旱河谷作为山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载了严重的被干扰和过度利用。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本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马尔科夫预测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开展干旱河谷边界波动的定量判定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面积与上边界在逐年增加,上边界平均每年沿垂直方向抬升约5 m,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干旱河谷面积的增长趋势将会越来越强;其中,1970至2010年干旱河谷转化速率(TRL_(70-2010))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分别为TRL_(70)=1.44%,TRL_(80)=0.95%,TRL_(90)=2.32%,TRL_(2000)=2.45%,TRL_(2010)=3.59%;1990至2000年期间干旱河谷新增速率(IRL_(90-2000))最大,属于高速扩展期,在1970至1980年期间新增速率IRL_(70-80)最小;1990至2000年期间干旱河谷"敏感性"最高,其年变化速率(CCL_(90-2000))为13.01%,其次为CCL_(2000-2010)=6.51%,其余时期年均变化速率皆在4%左右。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部灾害多发区聚落合理规划、灾害风险管理、人口合理分布与再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彭州市白鹿镇旅游实际情况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估算了2016年白鹿镇的旅游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最后根据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判断了白鹿镇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状况。结果显示,2016年白鹿镇旅游生态足迹为4.032×10~4hm^2,其中旅游交通、餐饮、购物、住宿、观光、娱乐生态足迹所占比重分别为86.18%,12.42%,1.03%,0.27%,0.08%,0.02%。2016年白鹿镇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1.753×10-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128×10^(-3)hm^2,旅游生态足迹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4.247倍,存在着人均1.34×10^(-2)hm^2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全球森林评估报告,2000年世界约有35亿公顷森林,人均0.6公顷,其中一半以上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其余一半位于温带和寒温带,大部分在工业化国家内。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7%。主要位于亚洲和非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0%;巴西、芬兰、加蓬、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瑞典等7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和苏里南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亚洲的人均森林占有量非常低,而大洋洲和南美洲较多。人均森林面积超过3公顷的国家只有22个,其中18个是发展中国家,约5%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主要是巴西和俄罗斯联邦;而世界人口的3/4居住在人均森林面积低于0.5公顷的国家,包括人口稠密的亚洲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2000年全球森林的净损失速率为每年900万公顷,表明现在的森林年损失率比1995年报道的数字降低了20%。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森林的消失最快;而在亚洲,天然林的损失大部分由新营造的人工林补偿;在欧洲和北美,森林面积正在增加。总之,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每年减少12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文学     
目前,地球上的城市而积约100万km~2,占地球表面的1%弱。考虑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面积所占的比重超过10%。例如,在莫斯科地区,城区和工业区占该地区面积的15%。现在,城市人口约为1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15~20年以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推算,地球上的人口将达60~70亿。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预测,那时将有一半的人口——约30亿人居住在城市。苏联的人口为2.7亿,60%强的人住在城市。城市面积超过10万 km~2,其中3/4在欧洲部分。  相似文献   

6.
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探索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科学路径与基本模式。从"人口—产业"的分析框架出发,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应遵循"(消费群体的)人口分析—节事资源的创意开发"的路径。结论如下:1)节事的集聚效应揭示了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内在机理,是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基础。2)节事旅游人口的分析应按"需求-认知-行为"的逻辑进行。3)节事资源的创意开发要基于节事资源的创意性分类,走产业融合之路,具体采取发展节事旅游产业的策略。其中节事资源的创意分类,可根据不同节事的属性差别分为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与名人资源,并根据与旅游业的融合程度分为旅游型、强旅游型、半旅游型、弱旅游型四类。4)节事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包括两种基本模式:属地化模式与飞地化模式,这为节事资源的旅游产业化路径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旅游的自然条件旅游作为一项经济部门和一种人类活动,就像采矿、林业、渔业和农业一样,具有鲜明的资源特征。旅游资源是自然的和人工的客体和现象,它们可用于休假、旅游和治疗。旅游资源是个历史概念,因为在漫长的岁月中,这类或那类旅游资源的作用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海滨浴场在历史上就没有被利用。  相似文献   

8.
吴江  张秀香  叶玲翠  黄震方  曹芳东 《地理研究》2016,35(12):2347-2362
采用季节指数、滤波分析和集中指数、饱和曲线与峰值指数等方法,对林芝地区旅游客流波动特征从年际、月份和日变化三个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14年,林芝地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呈现大幅度增长,绝大比例来自国内旅游;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期(1990-2000年)、参与期(2001-2006年)和发展期(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旅游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且季节强度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倒V”型,其中每年5月-10月为旅游旺季;相对于季节波动地区日变化更为突出,在五一、端午、十一等小长假期间出现高峰且节假日客流分布集中。分析认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制度、交通可达性、突发事件对林芝地区旅游的发展影响很大,造成入林客流量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28日,由中国、缅甸、印度、韩国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中缅原油管道(缅甸段)也即将竣工。据报道,负责中缅油气管道运营的东南亚管道公司中,中、缅、印、韩四国公司占股分别约为50.9%、7.4%、12.5%和29.2%,其中缅甸每年除获取作为股东  相似文献   

10.
一、越南的市场环境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部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土地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为7768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0%。首都河内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胡志明市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越南人均GDP400美元,人均收入300万盾(约200美元)。越南政策比较宽松,城镇居民大都从事第二、三职业,额外收入颇多,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荒漠化 在国家范围,中国是第三大荒漠化国家——现有荒漠化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约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荒漠已对大约4亿人口造成威胁。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美元,包括农作物和土地的丧失、公路和铁路的阻塞及埋没、灌溉坝和运河被淤泥堵塞等。多数损失是林业部门外的生产和生产率的损失。 在三北地区,每年由于沙尘暴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波特钻石理论,选取旅游生产要素、旅游需求条件、旅游支持产业和旅游市场竞争力等4要素、10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永州与桂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永州旅游竞争力指数为41.37,远低于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并发现永州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缺少高品质旅游产品、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单一、旅游支持产业薄弱等问题,提出明确旅游形象,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弹性休假制度,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等建议,为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休假制度对遗产旅游地客流的影响——以武陵源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朝枝  保继刚 《地理研究》2007,26(6):1295-1303
休假制度是影响城镇居民出游时间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例,分别以1986~1988年、1996~1998年、2000~2002年和2004~2006年4个连续3年期限代表我国休假制度的不同时期,分析比较遗产地客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休假时间的集中化趋势增加了该时段的客流量,但对遗产地全年的客流季节性并无显著影响,"黄金周"效应开始外溢为"黄金月",这种客流变化特征对遗产地旅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未来情景下中国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大鹏  张蕾  高歌 《地理学报》2016,71(7):1189-1200
基于RCP 8.5气候情景下21个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A2r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的人口数据,以高温日数和人口数量的乘积构建高温的人口暴露度指标,采用多个气候模式集合平均的方法从网格单元尺度分析未来不同时段中国高温和强危害性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变化,并从全国和气象地理分区两种空间尺度研究人口暴露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未来情景下,中国高温的人口暴露度明显增加,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相比基准时段1981-2010年分别增加了1.3、2.0、3.6和5.9倍,强危害性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增加更为显著,相比基准时段分别增加了2.0、8.3、24.2和82.7倍。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在华北、黄淮、华南、江南、江淮、西南和江汉地区增加较为明显,其中华北、黄淮、华南和江南最为显著;强危害性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在华北、黄淮、江南、江淮、西南和江汉等区域增加较为明显,其中华北、黄淮、江南和江淮最为显著;未来情景下人口暴露度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其次受人口和气候因子的共同影响,单独人口因子的影响很小。全国尺度上,气候因子对未来不同时段人口暴露度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弱,贡献率由70.0%左右逐渐减至60.0%左右。人口和气候因子的共同作用逐渐增强,贡献率由20.0%左右逐渐增至40.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有人问,去泰国为什么要去艾尤塔雅?的确,如果你不喜欢历史,如果你认为曼谷已能够满足你的泰国旅游乐趣,那艾尤塔雅,不去也罢。艾尤塔雅,也称大城,位于泰国中部,距离曼谷约85公里,是泰国旅游的一个焦点。它曾经辉煌过,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匈牙利从业人口中有一半是从事于依附土地的工作,仅有22%的人口从事工业工作。这表明经历了约20个世纪匈牙利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的国家。经济结构与居民网点相一致,其中农村居民点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深圳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为应急处置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实时获取高分辨率的人口动态分布信息。本文利用"基于移动基站的人口分布动态监测系统"提供的时间分辨率1 h,空间分辨率1 km的人口密度信息,分析了深圳市人口细网格动态特征。深圳城市移动用户总人口是1082.59万人,平均人口密度5545人/km2,最高16.5万人/km2,超过5.0万人/km2高密度人口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海关口岸、火车站和居民集中居住区。最高人口密度的数值与选择的网格尺度有关,1000 km2网格和1 km2网格之间可以相差18倍。在深圳50%的人口聚集在10%的空间范围内,6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高度50~100 m的土地上;网格上的建筑密度、道路密度与人口密度线性相关,建筑密度增加1%,对应人口增加约1000人,道路密度增加0.01%,人口增加约2000人。城市总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变化幅度在4%以内,逐日之间变幅在1%左右。深圳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春节期间由于大量人口返乡或外出旅游,总人口净减少48%。本文选择9个典型网格分析人口日变化规律:海关口岸属于早高峰型,大量的出境、出行、出游人员在早晨8时前后集中;城镇集市区属于午高峰型;商业中心区属于晚高峰型,高峰前后每小时的净流入 (出) 人员可达2万人;居民区属于午低谷型,周末与周日相比各时段人口均偏多;政府行政办公和公共服务区,周末比周日人口明显减少,春节期间减幅75%;工厂区因错峰用电,夜间4时形成人口高峰;郊野公园春节期间人数不减反增;偏僻乡镇人口日变化振幅很小;农业区在上午9时形成人口低谷,与日出而作的传统习惯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分析——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锦河  张捷  王群 《地理研究》2008,27(2):449-458
从人地关系安全、旅游生态伦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提出广义与狭义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概念,建立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与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为例,探讨旅游消费对旅游地区内与区际生态安全影响的特性。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总值为163514.0248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05190274hm2,居民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0.994925 hm2,同2002年比较,旅游生态足迹总值增加115.10%,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增加72.44%,居民人均本底生态足迹增加3.47%。(2)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约占旅游生态足迹总值的42.35%,其中旅游业的CO2排放量高达309455.66t,占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的99.84%,加强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十分紧要。(3)2004年九寨沟的生态安全系数处于1.093158~1.159388之间,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对自身生态安全的影响小于对区际(全球)的生态安全影响。(4)未来游客量的增加、旅行市场半径的拓展、受旅游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而引起的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居民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程度的加强态势,是影响九寨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超大城市户籍人口转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超  杨东阳  赵江南 《地理学报》2022,77(2):369-380
“十四五”时期到2030年,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约18%,老龄化压力与劳动力市场缺口使大城市纷纷出台“抢人”政策,市民化程度亟待提升,焦点在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每年户籍人口转化数相差很大,学界对此缺乏研究,使得城市每年能“化”多少户籍人口成为重要学术问题。本文结合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选取简明指标,构建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4个超大城市年均户籍城镇化转化缺口,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超大城市户籍缺口的主导因素。影响超大城市户籍人口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医疗、教育和供水。城乡治理亟需转变被动和僵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弹性的常态化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分工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构和管理由于建立了运用社会有组织的劳动的服务行业,人们的旅游需求才可能得以满足。为旅游服务业属于非生产性行业,它把与物质财富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有关的各种活动,以及社会上层建筑中形成的某些关系联结起来。旅游组织者和服务人员的劳动对象是人及其休假条件。他们的工作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人们合理安排自己的自由时间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