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容 《河南气象》2003,(1):46-46
第一 ,霜和露记录勿混淆。秋末初冬时节 ,气温日较差大 ,在 0℃以下的晴朗清晨 ,易形成霜 ,但日出后气温升高 ,霜融化成露 ,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记露。为了避免误记 ,观测人员应在日出前观察一下天气现象。第二 ,勿漏记结冰。由于初冬早上气温变化快 ,不稳定 ,在 7:30巡视仪器时注意蒸发皿是否有结冰 ,在 7:45 - 7:48观测天气现象时一定要再看一下蒸发皿是否有结冰 ,并轻轻晃一下蒸发皿或用铅笔碰一下水面 ,这样在有很薄的结冰现象时也容易发现 ,不至漏记。第三 ,提前选择好测量积雪深度的地方。选择的地点要求平坦 ,并保持其自然状态。第四 ,…  相似文献   

2.
天气现象结冰,是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它可分为三种类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水面结冰时。水温必须≤0C。而大自然中的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结冰还与水面面积,水流速度,水体深度,深水层温度,水的纯洁度,以及当时气温、风速有关。广阔水域的冻结,除了考虑上面所提的因素外,一般来说它的封冻日期比气温长时期<0C 的时间滞后15—30天。气象观测中的结冰现象,是以小面积的容器(包括蒸发皿内的水),或地面上的小水面  相似文献   

3.
观测中结冰漏记或多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冰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 ,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 :露天水面 (包括蒸发器 )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 :只有水冻结成冰 ,才能记结冰 ;冰在熔化过程中 ,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其次 ,有人认为气温或地温在 0℃以下 ,就应记结冰 ,反之则不记。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冰点为 0℃ ,但很多时候气温在 0℃以下时 ,由于水的热容量大 ,水面温度却在 0℃以上 ,水面无结冰现象 ,此时记录结冰显然与事实相悖。而温度在 0℃以上 ,以前冻结的冰还没有化完时 ,现象栏不做记载也不合适…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多年报表预审工作中发现 ,每到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 ,结冰的记录就会不规律 ,甚至出现漏记或多记现象。笔者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供测报人员参考。1 概念不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结冰的定义为 :露天水面 (包括蒸发器 )冻结成冰。对此有人理解为 :只有水冻结成冰 ,才能记结冰 ;冰在溶化过程中 ,则不能记结冰。笔者认为此两种情况现象栏均应记结冰。2 与温度挂钩的模式化记录有这种概念的人认为 ,只要气温或地面温度在 0℃以下 ,就应记结冰 ,反之则不记。众所周知 ,水的冰点为 0℃ ,但很多时候温度在0℃以下时 ,水面…  相似文献   

5.
改进塑料笔尖徐毓钟(甘孜州气象局邮编:626000)近年来,压、温、湿、风、雨量等自记仪器的记录笔尖都逐渐用塑料笔尖替换了金属笔尖。使用塑料笔尖有一定好处,如记录曲线细而清晰,便于观测读数;自记记录过程中无墨水溅出,不易污染仪器和自记纸等。但是,塑料...  相似文献   

6.
阎海庆 《气象》1982,8(1):31-31
在冬季的冻土观测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值班员来回挤压内管,发现管内水并未冻结。可是当接班员巡视仪器时,冻土却有几个厘米。于是引起一场争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比较纯净的水,如不受震动,那么到温度低于0℃时也常不会结冰;这叫做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只要稍微摇动一下,就会冻结起来。冬季湿球纱布溶冰后,到观测时有时纱布尚未冻结;但  相似文献   

7.
春季一次飞机严重结冰的分析公宽平(民航西北空管局气象中心西安·710082)飞机结冰是指飞机机体表面某些部位聚积冰层的现象。它主要是由云中过冷水滴或降水中的过冷雨滴碰到飞机机体后冻结形成的。飞机结冰会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坏,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媛 《河南气象》2001,(3):47-47
在冬季观测中 ,天气现象栏记结冰现象而湿球溶冰后未结冰的情况常见 ,天气现象栏未记结冰而湿球溶冰后却结冰的情况倒是不多。例如 :焦作站 1 999年 2月 1 8日 1 4时干球温度为 5 .4℃ ,湿球温度为- 0 .2℃ ,风速较大 ,但当日的天气现象栏无结冰符号。接班员认为 ,既然湿球已结冰 ,该日天气现象栏就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后经讨论分析 ,认为天气现象栏不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理由是 :①湿球结冰与结冰现象 ,反映的意义不同。前者是指湿球经过溶冰后 ,水分蒸发耗热 ,湿球温度降低而使纱布结冰 ,反映了湿球水分蒸发的情况 ;后者是指露天水面 (…  相似文献   

9.
霜是水汽在接近或低于0℃的夜间于地表或地物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多出现在初春和仲秋,一般情况下容易识别。但雪后出现的霜极难识别。遇此情况,应认真观察地物周围无积雪处(如围栏、百叶箱支架、雨量器、蒸发皿等侧面)是否有霜。如仍不能确定,还可在观测场附近翻看堆积的石块、碎砖和瓦块等,看其表面是否有霜,然后结合其它气象要素,分析是否达到成霜条件,再确定是否记霜雪后霜的识别和观测@段传动$河南省台前县气象局!457600  相似文献   

10.
自记记录脏乱的原因及对策张琳(陇县气象局陇县·721200)在整理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自记纸时发现,自记纸上自记墨水污迹较多;自记迹线粗细不均匀;观测自记读数的数值更改的较多;记录零乱。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自记记录的美观整洁和自记记录读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在冬季观测中,天气现象栏记结冰现象而湿球溶冰后未结冰的情况常见,天气现象栏未记冰而湿球溶冰后却结冰的情况倒是不多.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结冰的临界温度是0℃。可是我站1988年1月23日早晨最低气温在2.6℃的情况下,蒸发皿内的水却出现了结冰现象。该天我县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但至20时日最低气温仍有1.4℃。在全天气温均大于1.4℃的情况下,发生结冰现象实属罕见。对此现象作如下的讨论。从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蒸发是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量的大小与液体本身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据热量平衡的原理可以分析出该日发生结冰现象的内在条件。蒸发皿内水的表面积是一定的,为314cm~2其水温也近似于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水问题汇编》中一个问题的异议我对《汇编》第8页第13题对“Ci”从天边向测站发展,但没见母体,也不知其是否与母休脱离,云状如何记录?”解答力“视实际情况掌握,如当进未观测到闪电或雷暴,则记Cidens,反之记CbcaP或C...  相似文献   

14.
徐定华 《气象》1985,11(6):28-29
目前气象台站的蒸发观测,存在手续繁琐,暴雨时蒸发水外溢误差大,人为观测误差不一致等缺点。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们在现有蒸发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试制了“蒸发量指示器”,经过一年多同蒸发实测记录比较,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姜恒茂 《贵州气象》1997,21(5):20-21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蒸发量观测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台站在这个观测项目中,每年难免有近10次按0.0(包括负值按0.0)处理的记录,虽说规范规定“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测定值成为负值时记为0.0’。但总有些令人费解,其理由是: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不断地进行的物理过程,既然如此,为何每年又有近10次0.0的记录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1$发皿的构造小型蒸发皿的构造较简单,且是观测员较熟悉的仪器,但仔细观察,该仪器距器口约2.scm处有一道金属箍,其厚度(指水平方向)约0.3cm,仪器高约11.scm,外环表面积约…  相似文献   

16.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自记仪因摩擦等原因,使笔尖未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形成“间断”或“阶梯”现象。其标准是,当记号前后两处自记读数差气压≥0.3hPa(温度≥0.3℃,湿度≥3%)。《观测规范》上称之为“跳跃式”变化。“跳跃式”变化既影响记录的连续性又给计算带来麻烦。尤其是气压记录较突出。“跳跃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仪器笔尖对自记纸的压力过大(或过小)。各市(县)站的气压计都是在单独房间里存放的,在正点前巡视或正式观测时预报员经常察看,因开(关)气压室门过重等原因所致。(1)在更换自记仪器时,对新的自…  相似文献   

17.
1988年2月26日14时的定时观测,我站出现了一次干、湿球温度都在零上,而湿球结冰的情况。对于这个记录,我站几个观测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湿球温度在零上,是根本不可能结冰的。因为从温度条件上看,不具备结冰的条件(即水的冰点为0℃);况且我站出现这样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18.
检查你的D文件王秀为(阳泉市气象局045000)关键词检查,D文件,程序D文件─—即微机制作报表时使用的记有每月地面观测记录的基本数据文件。它的数据量随季节、测站(仅指地面)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750行左右,近一万个数据项。建立D文件主要有两种手段一...  相似文献   

19.
张铮  林祥明 《大气科学》1987,11(2):195-201
为了解单个AgI水溶胶滴的冻结特性,本文采用热电偶金属丝悬挂水滴,在小冷室中对AgI水溶胶滴和蒸馏水滴的冻结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指出:虽然影响水滴冻结的因子很多,但滴的冻结温度主要取决于水滴中的杂质,由于水滴中出现了AgI水溶胶粒子,因而使得AgI水溶胶滴与蒸馏水滴的冻结温度谱呈现明显的差异,然而若将AgI水溶胶单滴冻结谱的峰值温度,与在小云室中测定的AgI水溶胶雾滴的成冰阈温相比较,两者很为一致,因此揭示出这两种成冰机制的内在联系.观测水滴冻结的另一特征参数固有冻结时间(由滴内冰芽形成到滴全部冻结所  相似文献   

20.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