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及翡翠B货的鉴别1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的鉴别红宝石是红色透明的宝石级刚玉,是国际上公认的五大高档宝石中仅次于钻右的第二类宝石,色泽艳丽、经久耐磨、产出稀少、价格昂贵。因为红宝石深受人们的珍爱且产出稀少,于是人工合成红宝石在本世...  相似文献   

2.
3.
新疆某地红宝石和蓝宝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某地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查明该矿床中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粒度、形态、双晶、裂纹,包裹体形态和成分,硬度、密度、多色性、吸收性、Ne和No值,晶胞参数及化学成分等特征,从而为该类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根据这些宝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上的区别,进一步探讨了呈色机理。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周桃 《吉林地质》2009,28(2):126-127
红宝石是世界上珍贵的宝石之一。根据宝石鉴定的国家标准,本文介绍了红宝石的优化及处理,同时介绍了红宝石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用质子探针(或质子诱发X射线发射)分析技术对160种天然和合成红宝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比相应的合成物含有较多种和较高含量的杂质.并建议可用钒和铁作为区分合成和天然红宝石的指示剂.在许多场合也可用铬的含量来鉴别宝石的产地和来源.  相似文献   

10.
11.
龙楚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S2):147-154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充填红宝石内外部的充填特征、次生玻璃的形态,结合在Diamond ViewTM荧光成像仪下观察红宝石基底及次生玻璃体的发光情况,对红宝石中玻璃质材料充填的"量"进行了判断.将红宝石的充填程度分为轻微充填、中度充填、明显充填3等,建议对应定名为红宝石(备注可见轻微充填现象)、红宝石(备注可见中度充填现象)、充填处理红宝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因优化处理而产生轻微玻璃残余物的天然红宝石,经适当浓度的氢氟酸(浓度23%)浸泡后,位于红宝石内裂隙和表面凹坑中的轻微玻璃态残余物被溶解,达到清理玻璃态残余物的目的,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含玻璃材料的溶液中Si和Al的浓度分别为28.60μg/mL和2.795μg/mL,进而估算玻璃态残留物的损失量以判定热处理过程中非人为加入的玻璃态物质在红宝石中的充填程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对玻璃残留物清理前后的红宝石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清理前,红外光谱显示在1 100~1 000 cm-1内有1个单峰宽谱带,谱峰为1 050 cm-1,是由νas(Si—O—Si)非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表明残留物为非晶质体,750~600 cm-1之间位于744 cm-1的吸收峰为νs(Si—O—Si)对称伸缩振动引起;清理后,未检测到玻璃残余物特征的Si—O振动峰,仅具950~600 cm-1范围内的宽谱带,为刚玉Al—O基频振动谱带736、622 cm-1,体现晶质金属氧化物的特征,表明样品中玻璃态物质已被清除,实验后红宝石可被划归为经人工优化范畴。宝石显微镜下观察到清理实验后红宝石中原先被玻璃残余物所掩盖的显著内裂隙及表面凹坑。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盐浴法,对红宝石进行离子热扩散处理,应用XL-30 ESEM型扫描电镜与phoenix能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形貌和元素测试,分析了盐浴法红宝石离子扩散处理的机理,为红宝石热扩散处理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宝石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其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研究了目前市场上的一种铅玻璃充填红宝石样品,重点分析了其固体包裹体的成分、形态、分布等特征以及铅玻璃充填物。该红宝石原石样品为暗红色-浅红色,透明-半透明,以六方柱状为主,未见或少见桶状或腰鼓状。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经过了铅玻璃充填与热处理,但处理温度较低,其矿物包裹体没有明显的热熔现象。其矿物包裹体有金红石、锆石、磷灰石、云母以及尖晶石等。其中,金红石包裹体可分为先成与同生两种,先成金红石包裹体可见破损现象,同生金红石包裹体主要呈短柱状,部分为长柱状。最后,对该红宝石样品中包裹体的成因及其可能产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红宝石的天然、合成、优化处理成因已有许多研究,其中有不少争议[1]。争议的焦点在于对其内含物(包裹体)的认识。因此,在鉴定工作中思路要宽,对内含物的一切可能成因要作全方位推断,然后一一甄别。1 测试样品及其一般宝石学特征1-1 测试样品本文测试样品为一条红宝石伴钻石手链,来自于广州市对一家有信誉的国营大公司的市场抽查。样品重7-54g,由10粒规格为5-1×4-2mm的椭圆形刻面红宝石及18粒圆形钻石组成,工艺精美,商家称为“镶嵌红宝石手链”。1-2 一般宝石学特征10粒红宝石颜色统一,为较均…  相似文献   

16.
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包裹体中常见典型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这些含水矿物包裹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升温而发生改变。微量含水矿物包裹体变化会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该性质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思路。本文采集了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结合红外光谱与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研究了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外观轮廓清晰,晶形完整;红外光谱在2000~3700cm~(-1)附近显示出2105~2110cm~(-1)和1977~1985cm~(-1)硬水铝石和3619cm~(-1)和3696cm~(-1)高岭石等水(H_2O或—OH等)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中可见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长石等结晶度较好的典型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拉曼位移。该系列特征揭示了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有水的特征,可作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天然成因且未经过热处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穆棱-鸡西地区沿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分布的玄武岩岩石学研究及古火山机构的分析和恢复,认为红蓝宝石同含深源超镁铁质岩石包体捕虏晶的斑杂状碱性橄缆玄武岩有关,并提出其分布受古火山机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红蓝宝石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红蓝宝石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 ,对红蓝宝石致色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黑龙江红蓝宝石按颜色可以划分为红色、蓝色两个系列共 12种颜色 ,其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区别。波谱分析表明 ,红色宝石的颜色由铬、镍、铁致色元素引起 ,蓝色宝石的颜色由铁、钛致色元素引起 ,其颜色浓淡和色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的含量和Fe3 /Fe2 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