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淮阳构造带的电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与华北陆块会聚的地带,紧邻郯庐断裂带和大别山带,处于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重要部位,该区的地质研究势必涉及若干大地构造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刘文灿等,1999;王道轩,1987;张廷秀,1987;等)对北淮阳构造带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工作偏重于地面地质调查。本次研究工作以近年完成的高精度电法剖面为主线,结合其它资料,解剖了北淮阳构造带的地质结构,取得的新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西昆仑库地北构造带两侧地质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藏公路沿线实际观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着重通过库地北构造带两侧变质岩、岩浆岩及构造古环境特征的对比,以及对构造带中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构造带的大地构造演化,认为库地北构造带为古昆仑洋盆消减,封闭最终位置,是形成于志留纪的板块聚合碰撞缝合带,代表着早古生代阶段塔里木板块的南部边界,也是控制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和西昆仑山地区区域构造格架的重要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尕尔穷铜金矿床、嘎拉勒铜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南羌塘板片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伴随着中特提斯构造演化,该缝合带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向北俯冲、中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晚白垩世碰撞缝合3个俯冲消亡阶段。在此期间该带南北岩浆及构造活  相似文献   

4.
正1 大地构造位置鄂尔多斯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张抗等,1989),是一个多旋回叠合型盆地,是中国现存的最为稳定、完整的构造单元。盆地南北缘分别受近东西向展布的祁连—秦岭构造带及阴山构造带边部深大断裂的控制,而太行-吕梁山及贺兰山南北向构造带分别构成了盆地东西边界,形成南北向展布的矩型盆地。该铀矿床位于盆地的北东部。2 矿床后生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祁连与北秦岭结合部位陇山岩群与秦岭岩群对比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育于陇山地区 (祁连山 )的变质基底岩系—陇山岩群 ,其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及构造环境与北秦岭造山带秦岭岩群非常相似 ,属同一大地构造带 ;被后期构造改造位错形成现在状态  相似文献   

6.
赖绍聪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4,8(3):327-328
青藏高原北缘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博士生赖绍聪导师邓晋福,赵海玲本文从岩石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利用地质、岩石及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回溯了火山活动的古构造环境,反演了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构造演化,并讨论了青藏高原造山隆升机制。主要进展如下:(l)北祁连古生代...  相似文献   

7.
刘行  邹灏  李阳  蒋修未  李蝶 《地质论评》2019,65(Z1):223-224
正拉琼锑金矿床位于措美县西约17 km,大地构造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段,地处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ZS)与藏南拆离系(STDS)大断裂之间。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导致印度洋持续扩张,造成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挤压,形成喜马拉雅造山带(尹安,2000),该地区近东西向的断裂自北而南依次  相似文献   

8.
郭召杰 《地质通报》2012,31(7):1054-1060
地质图是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认真研读地质图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新疆北部几个重要构造带为例,展示了地质图的分析、研读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图分析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认为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的碰撞时限不晚于早石炭世(370~340Ma);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形成于石炭纪晚期,该带不具有板块边界或者俯冲-缝合带的属性;以巴音沟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北天山洋盆的缝合时限在晚石炭世(325~316Ma)。由此推断,新疆北部地区洋盆俯冲和地体拼贴碰撞造山过程应该在晚石炭世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9.
胶北蓬莱群的变形与变质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构造与变质研究及伊利石结晶度和同位素年龄测定。分析胶北蓬莱群的变形,变质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作为胶北唯一盖层的蓬莱群,在晚石炭世(299±4Ma)北北东—南南西区域挤压下首次遭受了强烈的蓬莱事件变形及低绿片岩相变质。其后的后蓬莱事件在胶北地区仅造成了局部的北北东—南南西向变形构造。作为华北板块南缘的胶北带,其上的蓬莱事件是华北与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这表明郯庐断裂带以东这两扳块碰撞发生在晚石炭世。在秦岭—大别山碰撞带以北的华北扳块南缘,由于碰撞也出现了类似胶北带的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0.
据地球物理资料等分析,柴达木盆地是在挤压性构造体制中的局部伸展环境形成的拉线性地洼盆地,其南邻昆仑地洼造山带,北接南祁连地洼造山带,三者联合构造典型的张盆压岭型构造样式,柴北缘的德令哈地洼位于张-压接合地带,具有张盆压岭型盆地的沉积特点和构造样式,从大地构造角度研究张盆玉岭型地洼盆地,可以:(1)揭示地台地洼转化中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2)解释大陆动力学中的盆山构造耦合机制;(3)指示含油气盆为最  相似文献   

11.
1 地质概况弄如日金矿床是目前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发现并开展评价工作的较为少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矿床位于西藏藏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境内,北距日多乡约5 km.大地构造位置属特提斯构造域东部喜马拉雅成矿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成矿带东段.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义敦岛弧带及甘孜―理塘结合带一直都是地质学界研究的热门地段,加之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丰富的贵金属(谭洪旗等,2016)、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而倍受广泛关注。川西雀儿山中酸性复式岩体位于义敦岛弧带北东端、甘孜―理塘结合带南西端,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巴颜喀拉前陆盆地褶皱带(松潘―甘孜地块)与德格―中甸陆块、芒康―思茅陆块的结合部,是三江构造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树文等,2006),而燕山期黑云母二长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属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其在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和平卧“A”字型控震构造体系的控制下,沿两侧边界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形成了一个近SN向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强震带,强震沿该带有规律的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且地震活动强弱具有较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属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其在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和平卧"A"字型控震构造体系的控制下,沿两侧边界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形成了一个近SN向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强震带,强震沿该带有规律的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且地震活动强弱具有较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板块演化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盆地的性质和地质特征由其所处的板块构造单元决定.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角度出发,沿北纬60°±5°绘制了欧亚大陆东西向跨洲剖面,西起北海内伊湖—阿兰盆地,东至北鄂霍茨克盆地,全长为11000km.剖面将构造单元划分为不同级别(超大陆与构造域—板块与造山带—陆块与构造带—盆地与拱起),进而将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北山野马街-马鬃山构造带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系统研究表明:该构造带分布于勒巴泉-野马街-马鬃山一线,呈NW-NWW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与变质基底呈构造接触,从西到东30km断续残存蛇绿混杂岩,包括蛇绿岩及相关岛弧、洋岛等火山岩.揭示了本区在震旦—寒武纪期间曾受到边缘活动带影响,由拉张裂谷体制向沟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体制转变,对确立该区震旦—寒武纪构造背景及演化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都兰县双庆铁矿床位于青海省都兰县西南60km,距香日德镇北2km,属都兰县管辖,交通方便。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昆中带,南邻昆南带,东接鄂拉斯造山带;地处东昆仑北坡断隆的西段;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构成良好的导矿和容矿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岩浆活动频繁,历经前加里  相似文献   

18.
川西南康定——会理地区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角度阐述了研究区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并依据其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划分了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区(带),分析了不同区(带)内金矿成矿特征,通过讨论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不同构造体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区域金矿成矿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成煤大地构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地构造学和煤地质学相结合,提出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成煤大地构造学。首先对它的定义,范围,方法,手段和特色作了详细阐述,把全球构造聚煤区分为域,带,盆三级。然后以中国为例,对成煤大地构造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聚煤盆地和含煤建造分类,古构造对聚煤作用的制约和成煤大地构造与聚煤盆地的时空演化,海域构造聚煤带,深部构造对中,新生代煤盆地的控制作用,成煤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煤构造环境有关若干问题如灾变论,  相似文献   

20.
刘欢  赵希林  张金国  江涧  袁浩为  王波  刘萌 《地质学报》2021,95(12):3629-3641
武夷地块中各地体的活动解析是认识华夏板块构造活动演化的窗口.南平宁化构造带作为划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的重要边界活动带,其构造属性对我们认识武夷地块中南、北武夷地体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平-宁化构造带中变质火山岩类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南平-宁化构造带的构造属性的理解.因此,本文利用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年代学测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对该套变质火山岩做了重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南平-宁化构造带中的变质火山岩类主要形成于756~720 Ma,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表明南平-宁化构造带可能代表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的一条南华纪的近东西向的岛弧火山活动带,结合带中构造变形反映的南北向对冲的汇聚极性,我们认为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在南华纪可能还存在洋-陆碰撞乃至陆-陆拼合过程,这也反映了多微地块、多期拼合过程可能更符合华夏板块大地构造演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