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步坎高边坡采掘沉陷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变形观测分析后提出.近百年来马步坎高边坡T33岩组中煤层普遍被开采.使T33上部坡体发生向坡外的掀斜沉陷.是导致坡顶后缘拉裂一沉陷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如无新的采掘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将会自行稳定下来。并通过有限元计算.模拟再现了采掘与坡顶后缘拉裂一沉陷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谭凯旋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5,15(2):123-131
本文在对已有示踪扩散系数和极限当量电导实验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离子示踪扩散系数(D^0i,T)与标准偏摩尔熵(S^0i,25)和温度的函数关系:Di^0i,r=(a^1j+b^1jS^0i,25)exp{(T-298)(Cj+djS^0i,25)+ai,j〔(298-22)^-1.5T-298(T-228)^-1.5〕/298RT}应用该方程可计算溶液中离子在任意温度下的  相似文献   

3.
熊永良  翟裕生 《地球科学》1994,19(4):519-528
本文对铼-饿同位素体系的基础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铂-饿同位素体系及其与铼-饿同位素体系进行联合应用的设想。在铼-饿和铂-饿的联合体系中,地幔作用过程及地壳-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由^187Os/^188Os及^186Os/^188Os比值及其相应的γ^TUMR(^187Os)和γ^TUMR(^186Os)参数来进行描述,这一对比值和参数对地幔作用过程及壳-地幔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将会比目前所采  相似文献   

4.
在自贡自流井构造盐卤勘探区,应用自然电场法、α杯测量法进行了Tc^3-Tc^4-1气藏勘探试验工作,结果表明在高产气井自23井上方有对应良好的自然电场异常和高值α射线异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各种干的和含水铝硅酸盐玻璃的^20Si、^27Al和^23Na的核磁共振(NMR)资料。对^29Si和^27Al进行的光谱分析表明,干的和含水玻璃间只有微小的差异,但对^23Na的光谱却观察到明显的变化。正如我们早期对含水钠长石玻璃进行研究时所发现的一亲,数据与水溶解机理的模型是一致的,从该水溶解机理看,T-O-T键未发生破裂。对根据其它研究所获得的粘度、相平衡和振动谱学数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向家坝VII坝址须家河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Ⅶ坝址地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2-6与T3^3地层岩石学特征、剖面结构、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的研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游荡性河流沉积环境和交织河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用EDTA络合滴定直接测定芒硝和钙芒硝中的TNa2SO4。以TNa2SO4,Tso4^2-,Cl^-和H2O^+四因子配算盐类矿物成分,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8.
白云鄂博矿床独居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涛  裘愉卓 《地球化学》1997,26(1):45-53
独居石和氟碳铈矿是超大型稀土矿床-白云鄂博矿床中最主要的稀土矿物。对独居石的氧同位素研究工作国内外开展得很少,本研究对独居石氧同位素制样方法进行了讨论。在计算的独居石-水氧同位素分馏方程:10^3lnα=-0.091-4.224×(10^3/T)+3.896(10^6/T^2)基础上,分析了矿床白云石型矿石和萤石型矿石中独居石的氧同位素组成。独居石δ^18O值的变化范围为3.5‰-11.4‰,其中  相似文献   

9.
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国东部巢湖地区二叠系的三套富含有机质“黑层”中的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及有机岩石学等项分析,下二叠系下部栖霞组(样品代号Pt)含生物碎屑泥灰岩的TOC为1.24%-2.27%,Tmax457-495℃可溶有机质含量150-470×10^-6,R^00.91%-1.30%,∑C^-22/∑C^+23〉3,有机组分主要是海相腐泥基质及沥青,下二叠系上部银屏组(样品代号Y)黑色泥岩的TOC为1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硅灰石的发光性质与发光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曦明  何应律 《地球科学》1994,19(2):175-180
在254nm紫外光照激发条件下,对人工合成掺入不同激活离子的低温TC型和高温型假硅灰石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实验测定,从微观原子能量谱项讨论了在全的硅灰石基质中Eu^3+和Gd^3+的发光机理,分析了Bi^3+对Eu^3+与Pb^2+对Mn^2+的敏化发光条件,初步探讨了掺放Eu^3+的高温型假硅灰石发光强度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电测深及水文测井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地下淡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多年来积累的水文物探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含水层的电性特征与地下水矿化度之间存在着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其相关关系式为Ms=33.9353ρs^-1.1416和MJ=33.5892ρs^-1.0496,这在近年来寻找地下淡水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二叠纪-三叠纪(P-T)绝灭事件,通过对不列颠歌伦比亚东北部威尼斯顿湖盆地海相层序中,保存完好的沉积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到了地球化学方面的证实。岩石中干酷根的δ^13C值,在P-T界线上显示出突然的漂移,即从晚二叠世最晚斯的-29‰±1‰(PDB)到P-T界线之上约2m处一32.6‰的最小值,接着在P-T界线之上4m处恢复到二叠纪的δ^13C。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们认  相似文献   

13.
晚麦斯特里希特阶-早达宁阶高分辨的海水^87Sr/^86Sr参考曲线是根据两个白垩纪-和三纪界线(K-T界线)(法国的Bidart和突尼斯的E1 Kef)剖面建立的。^87Sr/^86Sr比率曲线表明,在K-T界线前0.3 ̄0.4Ma和K-T界线处其值最大。第一个最大代表Deccan Traps火山活动主喷出期的开始。第二个最大值是一个快速的0.00006^87Sr/^86Sr变化,变化范围从K-  相似文献   

14.
从旺14井T1c5-1储层特征看旺隆构造T1c5-1气藏的勘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良军 《贵州地质》2000,17(2):137-141
通过对旺隆构造旺14井T1c^5-1储层特别是岩芯冒气段的分析评价,再对比分析构造上在T1c^5-1有油气显示井的储集特征,从而得出结论:旺隆构造T1c^5-1大面积含气,呈层状民面,有孔隙即见气显示,勘探前景极好。但要形成工业气藏需要有裂缝沟通。勘探目标应着重于裂缝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西南地区层状燧石层序中,用Ishiga图解研究了P/T界线之下的放射虫生产率变化。根据燧石层的厚度变化作图,两个露头上的图显示了地层变化的共性,表明该图是层状燧石层序对比的有效工具。生产率的共性变化还与浅海碳酸盐层序δ^13C偏差变化能完全对比,P/T界线之下的层状燧石记录了大洋浅层带曾明显发生过绝灭事件。根据Ishiga图、层状燧石层序的岩性变化和δ^13C曲线,P/T集群绝灭被划分为3个  相似文献   

16.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5,15(2):176-184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SiO2均作为配位体,与Au形成AuH3SiO^04在热液中溶解、迁移。A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万安盆地地震剖面由上而下识别出T1、T2、T3、T3^1、T4、T5、Tg共7个地震反射界面。结合区域地层与钻井剖面资料,以T3、T5为界,由上而下将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层序划分为I、Ⅱ、Ⅲ三个超层序。超层序Ⅲ由F(T5-Tg)层序组构成,为盆地初始发育阶段扭张构造应力产生的地堑内形成的层序,分布局限,其体系域展布特征不明。超层序Ⅱ由D(T3-T4),E(T4-T5)两个层序组组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IAEA(1990)资料的分析,香港,广州,昆明,石家庄以及西安降水中的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低纬度的前3个站的δ^18O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即存在数量效应;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后两个站的δ^18O与地面气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温度效应。简单瑞利模型对于解释年平均δ^18O和相应温度的统计关系是有用的。若假设大气水汽为涡施输送时,δ^18O-T梯度观测值与理论值有  相似文献   

19.
李儒峰  刘本培 《地球科学》1996,21(3):261-266
结合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首次系统测定了马平组碳,氧同位素值,并对其演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马平组内δ^13C,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是-2.56‰~+3.89‰和-8.16‰~-6.02‰(PDB)准层序为δ^13C值向上逐渐减小,海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内δ^13C值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层序界面处δ^13C,δ^18O值均表现为负异常,控制层序  相似文献   

20.
薛光 《黄金地质》1995,1(1):68-72
研究了利用二苯硫脲-甲基异丁酮泡塑振荡吸附富集Au,Ag的条件,并采用金试剂-TBP液珠萃取比色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银,方法的检出限:Au为0.5×10^-9,Ag为5×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