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简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构造部位和岩石组成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其对工程结构的侵蚀等级.并提出了地上排水、地下排水与采用抗侵蚀工程材料等综合的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流或流水的侵蚀淤积是改造地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和时空对比分析等监测手段来揭示地质环境的这种快速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未来环境地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堤防和护岸工程的逐步完善,河流侵蚀淤积作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河流的侵蚀淤积地质作用仍占主导地位,由其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构造作用,控制河流的走向和流势;河流水文特征,决定河流地质作用的主要时期;河谷地貌形态,可以改变河流的侵蚀、淤积作用性质;岸坡岩土性质。影响河流沿岸边坡的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水文泥沙过程,导致新的河床冲淤变化。河流侵蚀淤积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1)河岸侵蚀岸线后移,危及岸边居民建(构)筑物,以及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的安全;(2)河床淤积河道变浅,排洪、泻洪能力下降,影响航运并造成洪水泛滥;(3)河口淤积造成港湾功能的严重退化,影响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技术由于造价低、施工简便、性能良好等优点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某些工程中的侵蚀环境对水泥土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通过对矿井水、生活污水、造纸厂污水三种常见侵蚀环境下水泥土试块在不同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分析,揭示了水泥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与侵蚀环境和时间的关系,为在类似环境条件下能否采用水泥土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被—侵蚀状态图在典型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植被—侵蚀动力学耦合方程组,研究了流域植被与侵蚀在人类活动特别是植树造林和工程治理影响下的演变。动力学方程组中的4个参数由实测植被侵蚀资料算出,利用这些参数发展出植被—侵蚀状态图作为分析工具,分析在停止人类干预后植被和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流域的植被—侵蚀状态有4种,即向着侵蚀模数增大和植被覆盖度降低方向发展的A区,向着侵蚀模数降低和植被完善方向发展的C区,植被和侵蚀模数都增长的B区,植被和侵蚀模数都减少的D区。将耦合方程组和植被—侵蚀状态图应用于黄土高原王家沟、安家沟流域,云南小江流域和北京西山地区,结果表明动力学方程组准确地模拟了植被和滑动侵蚀模数的演变过程。对植被侵蚀状态图的分析表明,在干旱寒冷的黄土高原增加植被对于减少侵蚀的作用显著,治理应该首先增加植被使其进入D区,再结合控制侵蚀进入C区,治理后仍应加强管理和防止人为破坏;在雨量较丰、气温较高的小江流域,减少侵蚀对改善植被的作用大,治理措施首选控制侵蚀;北京西山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侵蚀内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内蒙古南部砒砂岩分布地区的岩土侵蚀非常强烈,外界原因是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而内在根源是当地有大量易于侵蚀的物质-砒砂岩。本文从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性组合、颗粒密度、岩体构造和工程性质等方面对砒砂岩易于侵蚀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堆积体边坡对上方来水的侵蚀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上方来水类型对工程堆积体高陡边坡下部冲刷侵蚀的定量影响,以神府高速公路沿线典型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36°)为例,设计4种上方来水类型,通过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分析了不同上方来水类型下堆积体坡面的径流侵蚀输沙过程.结果表明:①上方来水类型对堆积体坡面下部的产流影响较小,却干扰了坡面侵蚀产沙过程,造成土壤流失量增加;②径流深、单宽径流侵蚀力和水流功率均可以较好地预测堆积体边坡下部输沙模数的变化;③单宽径流侵蚀功率可以作为表征坡面尺度次径流事件中径流侵蚀力变化的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强度评价、侵蚀模型建立及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侵蚀影响下水泥土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泉声  屈家旺  柳志平  何军 《岩土力学》2014,35(12):3377-3384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地处沿海地区,其地下水与海水相连,隧道基底采用粉体喷射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方法进行加固,加固产生的水泥土在海水侵蚀性离子作用下其强度和稳定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对工程安全产生影响。根据上述两种施工工艺,制作内部含侵蚀物质和不含侵蚀物质的两种水泥土试块,配制多种不同浓度的单组分的化学溶液来模拟海水侵蚀环境,将制备的水泥土试块置于侵蚀溶液中进行预定时间的短时(≤28 d)浸泡,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电镜扫描以及离子色谱测定,分别得到了单组分侵蚀溶液短时浸泡下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微观结构随侵蚀溶液浓度和侵蚀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侵蚀环境中离子浓度随侵蚀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海水化学成分,配制多种不同浓度的双组分的化学溶液来模拟海水侵蚀环境,将制备的内部含侵蚀物质的淤泥质土水泥土试块置于侵蚀溶液中进行预定时间的长时(≥90 d)浸泡,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得到了双组分侵蚀溶液长时浸泡下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可为临时性及长期性水泥土工程的设计及安全维护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公路的环境地质灾害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论述了云南公路建设中的环境地质灾害,主要包括自然原因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毁、岩溶和特殊性土灾害以及人为原因所产生的地质灾害:截断含水层、降低地下水位、破坏边坡稳定、破坏植被、水土流失、淤积和侵蚀等,并提出了防治公路环境地质灾害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海岸侵蚀日趋明显,一些海岸带资源或油田设施遭到破坏。针对我国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侵蚀现状,分析了我国海岸线侵蚀的主要因素:河流泥沙减少;海平面的上升或海洋动力因素增强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对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海岸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海岸防护工程类型较多,应根据海岸侵蚀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措施或多种形式组合,因势利导,使工程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用“边开挖、边加固”施工方法的高边坡工程对预锚施工速度提出的要求,本文在室内及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快速锚固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高早强、抗侵蚀锚根胶结材料及内锚固段压力灌浆工艺两个方面,其中部分成果-高早强、抗侵蚀锚根胶结材料已广泛用于李家峡水电站岩质高边加固施工中。解决了边坡开挖和加固的许多矛盾,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论砂岩铜矿体的剥蚀与保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层的侵蚀与保留程度,矿层所处的地理位置、矿体所处的具体构造部位、矿体的出露情况、金属矿物分带类型等5个方面,论证了矿体的侵蚀剥蚀与保留问题,并具体运用于砂岩铜矿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12.
火后泥石流具有易发、突发等特征,尤其在林火发生当年异常活跃,林火干扰会加剧土壤侵蚀,若将常规泥石流坡面侵蚀物源动储量估算方法应用于火后泥石流将使计算结果偏小,会导致拦砂坝等治理工程库容设计有效性不足。本文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以四川省雅江县八角楼乡火烧迹地D4流域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外试验、遥感解译等手段,计算了研究区的坡面侵蚀物源动储量。结果表明:在火后5年内,D4流域坡面侵蚀物源动储量约为3.28×104 m3,中度和重度火烧区贡献量较大,合计占比高达93.90%。随着后期植被恢复和土壤物理及水文地质性质改善,坡面土壤侵蚀模数将会降低,坡面侵蚀物源动储量也随之减少。该研究成果对火后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如拦砂坝等)的库容、结构设计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的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传尧 《陕西地质》2001,19(2):82-86
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环境地质问题极为突出,岩土侵蚀的地质背景主要有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方面。区域大地构造将黄河中游河龙段置于岩土侵蚀最为强烈的空间部位,黄土高原分布的黄土和砂泥岩均为易侵蚀岩土。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基地、农牧业生产基地和旅游基地,工程活动正在不断加强,但对于陕北黄土地区的区域工程特性研究较少。因此,结合野外调研以及相关勘察资料,对陕北黄土地层地貌及工程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陕北黄土地层可划分为全新统风积沙、上更新统黄土、中更新统黄土、新近系岩石和古近系岩石; 陕北黄土地貌可划分为黄土侵蚀-构造堆积地貌、黄土现代构造(变形)地貌、黄土湿陷地貌和黄土侵蚀地貌; 因沉积年代和赋存环境的不同,陕北南部和北部黄土的工程特性(主要包括湿陷性、渗透性以及力学性质)迥异。陕北黄土地层地貌特征及工程特性的研究不仅与陕北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陕北黄土分布区的生态、经济以及国防等国计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冻土区环境问题对工程安全可靠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青藏铁路冻土区主要工程对多年冻土温度、水分特征和冻土环境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冻土区工程环境与冻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特点。进而论述了控制外界对冻土工程环境系统的热侵蚀是保证冻土区工程安全可靠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砒砂岩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晋陕蒙交接地带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造床质粗泥沙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关黄河安澜。由于砒砂岩孔隙发育、结构松散,遇水崩解等特性,以及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砒砂岩极易发生风化、侵蚀,且侵蚀机制复杂、侵蚀类型多样。系统探究砒砂岩的风化、侵蚀与搬运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过程是遏制粗泥沙入黄的关键。基于文献检索,笔者系统整理砒砂岩风化与侵蚀机制,分析坡面、沟道侵蚀与搬运演化过程、产沙产流规律,梳理有关砒砂岩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遏制砒砂岩粗泥沙入黄的对策建议。(1)聚焦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2)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探索面向粗泥沙的水土保持新体系。(3)创新多元化投入、跨地区联动,多部门协作,多专业融合的遏制粗泥沙入黄工作机制。(4)加强砒砂岩风化-侵蚀-搬运机制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主要危害耕层变薄,地力衰退;土壤板结,蓄水能力下降;侵蚀沟增多,侵蚀农田;泥砂下泄,使下游防汛工作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重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及土壤岩性、植被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是当务之急.应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工程防护治理、生物措施及预防保护、监督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张豫  刘峰  杨楠 《探矿工程》2005,32(4):28-30
广西北海银滩(中区)污水管排管工程中一段污水管位于北海海滩上。该段工程的地层为松散的砂、砾石层,地下水位高,同时受海水侵蚀影响,无法采用传统开挖铺管工艺施工,非开挖定向钻铺管成为首选。主要介绍了在此情况下的定向钻铺管技术及泥浆工艺,分析和探讨了泥浆在此类地层的定向钻进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崩岗侵蚀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区域调查和定位研究资料,介绍了华南地区崩岗侵蚀及其灾害特点,概述了崩岗的形成、发育规律及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崩岗侵蚀及其灾害的影响因素。提出进行崩岗灾害防治时,应在水土保持传统方法基础上,整合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应用GIS技术对崩岗侵蚀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为坡地利用和环境整治以及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Π.  BB 赵惠珍 《地质科学译丛》1995,12(2):88-89,92
本文分析研究了亚马尔半岛关于地下煤气管道中填料冲蚀性的评价方法。给出了热侵蚀和侵蚀的定义,探讨了关于冻土的侵蚀性和胀裂性的概念,确定了制约热侵蚀的主要因素和判断该作用强度的条件。对长达134km的煤气管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并据热侵蚀的危害强度分出了三个类型段,即:危险段、稍危险段和无危险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