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西太平洋采薇海山群基岩的类型、分布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海山群玄武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薇海山群的基岩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灰岩、玄武岩和磷块岩;海山群的基岩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灰岩和玄武岩,磷块岩相对不发育。镜下鉴定结果显示,火山碎屑岩以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为主,灰岩主要为泥晶生屑灰岩或亮晶生屑灰岩,磷块岩多由生物碎屑灰岩或火山碎屑岩发生磷酸盐化而形成。采薇海山群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与夏威夷岛碱性玄武岩类似,属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洋岛和碱性玄武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碱性洋岛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麦哲伦海山区MA、MC海山玄武岩基岩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麦哲伦海山区MA、MC海山玄武岩基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岩性为蚀变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等;结构为基质具间隐、间往结构及拉斑玄武结构的斑状结构;矿物组成为斜长石、橄榄石、辉石及脱玻化玻璃等。按岩石化学成分分类属碱性玄武岩,而稀土分配模式属洋岛碱性玄武岩类型。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50°E附近5个站位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样品主量元素、TAS分类图解和AFM图解显示,SWIR研究区样品类型主要为低钾拉斑玄武岩。相对原始地幔SWIR区玄武岩具有Ba、Nb、Sr负异常,K表现为正异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均为左倾型,具有轻微的Eu、Ce正异常;SWIR区玄武岩都起源于上地幔,SWIR玄武岩则明显向EMⅡ端元偏移。SWIR玄武岩地幔源区相对最为富集,可能为DM和EMⅡ的混合源区,存在少量的陆壳成分。研究区玄武质岩浆起源深度为尖晶石橄榄岩区域处于中度还原环境下,经历了明显的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4.
东太平洋海盆海山玄武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平洋海山玄武岩属于大洋岛屿拉斑玄武岩,主要由橄榄拉斑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组成,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和过渡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基质为拉斑玄武结构或间隐结构的斑状结构和气孔构造,斑晶主要由拉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基质除拉长石和玻璃质外,还有少量普通辉石和磁铁矿等,岩石化学成分中Al2O3、Na2O、K2O含量偏高。玄武岩中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基本相同,曲线较平坦,稀土分馏不明显,具Ce、Eu负异常,反映岩石具有共同的成因,属晚白垩世以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南海西沙群岛琛航岛珊瑚礁底部火山碎屑岩中的单斜辉石矿物的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单斜辉石属于富钙透辉石,部分有正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Ca、Fe、Ti的含量逐渐增加,是岩浆正常结晶顺序的反映,说明该区域的岩浆演化是向着富Ca、Fe、Ti方向发展的。主量元素数据显示,单斜辉石具有低Si高Al的特征(SiO2=41.40%~48.44%,Al2O3=5.54%~10.20%),且AlⅣ含量较高,说明母岩浆为不饱和碱性岩浆系列;此外,单斜辉石Ca含量偏高,Ca/(Ca+Mg+Fe)值在46.1%~51.4%之间,推测是母岩浆的高Ca含量导致了大量高钙辉石的产出。结合西沙海域的地震和构造资料,推测琛航岛珊瑚礁的基底是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平顶状海山,系岩浆穿过断裂发育的岩石圈层在西沙群岛的海底喷发,随后火山碎屑物质经过堆积、固结作用而形成;该火山碎屑岩的原岩为板内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6.
玄武岩在中太平洋海山分布广泛, 且普遍存在风化蚀变现象.对测区内玄武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 玄武岩具斑状结构, 基质以间粒结构为主.斑晶矿物为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和伊丁石化橄榄石.基质矿物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矿物、磷灰石、玻璃及次生矿物等. 各海山玄武岩同属碱性玄武岩系列, 并为钾质类型玄武岩, 它们的形成基本上处于同一地质构造环境中.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为轻稀土富集型, 轻重稀土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异作用.CM5海山玄武岩比其他海山年代相对较老(60 Ma).  相似文献   

7.
青岛仰口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仰口地区保存了完整的从变辉长岩到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榴辉岩、变辉长岩和片麻岩属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属拉斑系列;CIPW标准矿物计算显示榴辉岩和变辉长岩中长石以钠长石为主,超基性岩主要标准矿物为橄榄石、紫苏辉石和锥辉石,片麻岩中出现标准矿物刚玉;榴辉岩、变辉长岩和片麻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超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相对于N-MORB亏损;榴辉岩和变辉长岩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型式与岛弧玄武岩相似,片麻岩具明显的Eu的负异常,配分型式与后造山A型花岗岩相似,超基性岩稀土总量较球粒陨石偏高,具强烈的Ce的负异常。微量元素比值及地球化学图解表明榴辉岩与变辉长岩的原岩为辉长岩,片麻岩的原岩为造山后A型花岗岩,原岩的岩浆源区位于下地壳,超基性岩的岩浆源区位于上地幔,原岩均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东太平洋海盆地山玄武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平洋海山玄下央属于大洋岛屿拉斑玄武岩,主要由橄榄拉斑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组成,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和过渡玄武央系列,岩石具有基质为斑拉玄武结构或间隐结构的斑状结构和气孔构造,斑晶主要由拉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基质除拉长石和玻璃质外,还有少量普通辉石和磁铁矿等,岩石化学成分中Al2O3Na2O,K2O含量偏高,玄武岩中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基本相同,曲线较平坦,稀土分馏不明显,具Ce,Eu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槽两沉积岩芯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其结果表明,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含量变化,与火山碎屑矿物以及大部分由海底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玻璃蚀而成的粘土矿物密切相关。岩芯的化学成分主要来自火山喷发物,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该区火山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马里亚纳海槽岩性比较复杂:有玄武岩,根据准矿物组合,进一步划分为碱性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以及方辉橄榄岩,大部分玄武岩样品是距今五百万年以后形成的,个别岩石样品的形成年龄为八百万年左右,不同类型的玄武岩是含H2O的地幔岩块在底辟上升过程中,避部熔融,分离的产物;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火山被水化学分解的物质胶结而成;方辉橄榄岩是地幔岩浆  相似文献   

11.
麦哲伦海山区MD、ME、MF海山富钴结壳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麦哲化海山区MD、ME、MF海山具有三层构造的结壳特征,研究表明,结壳可分为上部较致密层、中部疏松层、下部致密层。致密层构造单一,含很少脉石矿物;疏松层构造杂乱,含有大量脉石矿物;较致密层介于两者之间,壳层矿物有锰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铁相矿物和次要矿物(粘土矿物、钙十字沸石、石英、方解石、磷灰石等)。不同壳层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Ce异常表明在结壳从下层到上层的生长过程中,环境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结壳^10Be测年结果表明,疏松层的生长速率最大,其次为致密层,较致密层的生长速率最小。推测区的最老的结壳的生长年代为中新世晚期,在4Ma以前,区内水动力条件很弱,氧化性较强;4-3.1MaBP水动力条件较强,氧化性较弱;2.6MaBP以来,水动力条件为强-弱波动期,氧化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中部海山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成过程中的产物,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海山。  相似文献   

13.
海山铁锰结壳基岩岩石学特征及其生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海山铁锰结壳基岩类型与结壳壳层生长的关系。对麦哲伦海山及中太平洋海山区取得的铁锰结壳及其基岩样品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2个区域基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玄武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其中麦哲伦海山玄武岩为块状构造,中太平洋海山玄武岩则主要为气孔-杏仁状构造,多发生蚀变或完全蚀变,硅质岩颗粒物质主要是硅藻,碳酸盐岩则以晶质灰岩为主,结壳壳层厚度在各类基岩类型上都有变化,以在玄武岩和碳酸盐岩上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洋富钴结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状态,以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群5个富钴结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及相态分析手段,分析了富钴结壳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富钴结壳样品主要结晶矿物为水羟锰矿,次要矿物包括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同时含有大量非晶态铁氧/氢氧化物。富钴结壳样品中Mn和Fe含量最高, Mn为16.87%~26.55%, Fe为14.34%~18.08%。富钴结壳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其稀土总量为1 287~2 000μg/g,Ce含量为632~946μg/g,约占稀土总量的50%;轻稀土含量为1 037~1 604μg/g,重稀土含量为249~395μg/g,轻稀土元素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Ce正异常而Eu无异常,具有Ce富集特征。麦哲伦海山群富钴结壳是水成沉积成因,基本没有受到海底热液活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元素赋存状态与其矿物相密切相关, Na、K、Ca、Mg和Sr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相, Mn、Ba、Co和Ni主要赋存于锰氧化物相, Fe、Al、P、Ti、Cu、Pb、V、Zn、Zr和REE主要...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2月和2016年3月分别对热带西太平洋Y3海山(中层海山)和M2海山(浅海山)微食物网主要类群(包括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异养细菌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3和M2海山水文环境比较相似但略有区别,叶绿素最大值层(DCM)分别在75—100m和110m水层,微食物网各主要类群在垂直尺度上的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紧密相关。其中浮游纤毛虫呈现"双峰型"模式,即丰度高值出现在表层和DCM层;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呈现"单峰型"模式,丰度高值出现在DCM层;聚球藻和异养细菌峰型相对不显著,DCM层以浅丰度较高,DCM层以深丰度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温度、光照和营养盐的共同影响。Y3和M2海山微食物网结构的垂直变化不完全一致。其中,Y3海山30m以浅和150m以深异养细菌生物量占绝对优势,75—100m水层自养型生物(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占绝对优势;M2海山75m以浅和200m以深异养细菌占绝对优势,110—150m自养型生物占绝对优势。M2海山自养型生物占优势的水层要明显深于Y3海山,可能与它们的海山类型和采样季节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鳚亚目 4 科 33 属 95 种,鰕虎鱼亚目 5 科 98 属 259 种,刺尾鱼亚目 5 科 11 属 65 种,鲈形目 19亚目 104 科 535 属 1799 种。  相似文献   

17.
Soil-sized particulates have been collected on board ship by a mesh technique from the lower troposphere of the North, Equatorial and South Atlantic Ocean, northern and southern Indian Ocean, South and East China Sea and various coastal localities.Spectrograph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on average, the particulates have concentrations of Mn, Ni, Co, Ga, Cr, V, Ba, and Sr which are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those in average crustal material. In contras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b, Sn, and Zn are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in average crustal material.Within this “world-wide” average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Pb, Sn, and Z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anthropogenic sources.On the basis of trace-element distributions lower tropospheric soil-sized marine particulate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our genetic components; local, zonal, inter-zonal, and global. The proportions of these components vary geographically, and each component may have both a natural and an anthropogenic fraction.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