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990—2015年世界前20个排放大国碳排放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主要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大多数国家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量和GDP的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世界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研究结果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的阶段性特征,碳减排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发达国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关于要求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提出大幅减排目标的诉求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特征,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律。发达国家基于历史排放责任、发展阶段和能力,都应该带头开展减排行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国际气候治理需要根据并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特征,形成国际合作制度安排,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协同。  相似文献   

2.
《巴黎协定》基本照顾了各缔约方的核心关切,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原则,基本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在适应部分,《巴黎协定》设立了与全球温升目标相联系的全球适应目标,明确了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支持,并确定了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全球适应信息通报和5年周期的全球盘点。在损失损害部分,《巴黎协定》锁定了《公约》下的华沙损失损害国际机制,并基本确定了一个各国通过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损失损害问题的框架。但是,《巴黎协定》仍然没有解决很多技术性问题和缔约方之间关键性和实质性的分歧。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将继续在适应和损失损害问题中面临着出资压力,应通过增强国内适应行动、强化适应和损失损害相关研究和高效利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3个方面,为谈判争取主动并为推动全球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损失损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列为环境各项战略之首。早在1997年内阁就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本部”,1998年4月28日颁布了世界上首部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内的垄断导致低碳产业成本上升、市场发育受阻,已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全球范围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必须解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新的GTAP8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数据库,使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4年到2007年全球贸易变化下南北集团贸易隐含碳变化及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规模扩张,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向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4年到2007年,发达国家高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以及发展中国家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及中低端制造业出口的趋势加强,该过程的生产转移导致全球碳排放增长4.15亿t,占研究时段全球贸易隐含碳增量的63%。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隐含碳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贸易变化带来的南北集团隐含碳流动变化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对此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选择方案之一,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格外关注,但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除了要取决于其技术成熟度、成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政策法规等因素外,其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其管理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针对CCS技术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目前发达国家关于CCS技术环境影响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CCS技术的环境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全球变暖的事实以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些对策对甘肃省而言,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用好水、管好水、节约用水,开发利用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雪);二是沙的问题。关键是遏制沙漠化进程,使用“区域气候—生态模式”,根据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生态环境,定量计算各地林、草种植的品种、布局、走向、承载力,以提出恢复植被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齐尔曼谈气象界面临的气候与全球变化问题世界气象组织第一副主席齐尔曼指出,国际气象界至今仍无法运用明确无误的字眼向公众阐述所谓“气候”、“气候变化”、“全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更不用说向他们解释“气候变率”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差别了。齐尔曼...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强 《贵州气象》2014,(1):58-62
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南北矛盾是制约国际气候合作进程的主要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承担、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可持续发展三大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理解南北矛盾及其实质,可以使我们探寻解决矛盾的路径与措施,从而建立有效的国际气候制度,推进国际气候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95,21(3):55-57
建设国家气候中心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全球气候变化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几大挑战之一,它不仅是当今世界气候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成为国际政治、外交活动的新热点。为了正视这一严峻形势,采取相应对策,许多国家建立了气候中心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专门...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月15日至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受国务院委托,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国学术讨论会”。在开幕式上国务院环委会副主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李绪鄂做了以全球环境问题和我们的对策为主题的报告。与会代表,在严肃活泼、百家争鸣的气氛中,对报告内容提出了修改和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权分配原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人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减排承诺中必须深度减排,以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具体内容。"巴厘路线图"规划了未来两年将要谈判的重要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减排温室气体义务;发展中国家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适应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未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等。这些议题谈判的成败,将对未来保护气候的国际努力、对未来全球的气候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对谈判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具体内容。"巴厘路线图"规划了未来两年将要谈判的重要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减排温室气体义务;发展中国家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适应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未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等。这些议题谈判的成败,将对未来保护气候的国际努力、对未来全球的气候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对谈判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能就各方最为关注的《巴黎协定》第六条市场机制实施细则达成一致。会议成果平淡主要有4个原因:第一,过度强调提高各方减排目标力度而未能聚焦《巴黎协定》第六条相关谈判;第二,主席国和部分缔约方急切将各方尚未形成政治共识的提高承诺力度问题引入谈判进程,破坏了谈判氛围;第三,各个议题推进不平衡;第四,发达国家企图逃避责任,促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团结并形成对立。展望2020年的全球气候多边进程形势,《巴黎协定》第六条相关谈判将继续作为重点,提高力度也将成为讨论主题,但片面强调1.5℃目标可能引发重谈《巴黎协定》风险,同时发达国家背弃《公约》、转嫁责任意图明显。全球气候治理应聚焦落实承诺的力度,并平行推进《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2060碳中和目标.考虑到已有研究较少关注碳中和或缺少对其国际形势的认识,文中梳理分析了全球31个碳中和承诺国的目标内容和政策法规文件.通过对国际碳中和行动的趋势分析和评述,认为碳中和正在成为全球气候行动关注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而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18.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增暖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出现。这一变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人类自身活动是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因子。但是,对人类活动,包括个人和社会集体行为,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全球环境变化又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如何适应未来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研究甚少。由于人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问题”应该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研究核心之一,应加强社会科学界、环境科学界和医学界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大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气候的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的持续和加强以及热浪冲击频率的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分析总结主要气象因素气温、气压、风速对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影响的研究成果。对气象条件与疾病之间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迎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秀华  吕文忠 《气象科技》2000,28(4):57-59,62
文章系统介绍了自7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在全球的发展进程,以及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活动的情况,尤其是参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情况及中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