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入岩是铁法矿区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根据矿区地质资料,阐述了侵入岩特征: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岩体产状以岩床和岩墙居多,少量为岩株、岩盖及不规则小岩体;自北向南分布面积增大、岩体数目增多,岩体形态以大隆井田较为复杂;垂向上岩床以侵入阜新组4、7煤居多,在煤层顶板尤为发育。侵入岩形成于古近纪,岩浆侵入的深部通道为先存的北北东向断裂,浅部断层及地层埋深、围岩性质对侵入岩体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侵入岩体分布与矿田分布一致,沿铜陵-戴家汇隐伏断裂成群展布,形成一条近东西向宽约10km、长近40km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吴才来等,2003)。单个岩体的空间展布方向大致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地表出露形态多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侵入体规模多为小型,单个岩  相似文献   

3.
<正>烂泥塘铜矿床位于云南省香格里县城,地处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区域主要出露有上晚古生代、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和零星分布的第四系,其中分布最广泛的为三叠系地层。区内具有十分发育的褶皱和断裂,其中控制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金属矿产的形成主要是由一系列NNW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容矿构造则是发育的次级断裂和褶皱。该区侵入岩、喷出岩均有出露,它们大部分分布在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两侧,其它地区有零星产出,区内中酸性岩分布广,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侵入岩形成时期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上、下两套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及其与构造运动强弱的关系、与油气成藏期的关系以及侵入岩的平面分布研究,提出了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为三垛期,而非盐城期。通过对晚白垩世以来苏北盆地各期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火山活动的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侵入岩的成因主要由于晚始新世至渐新世末,该区发生了三垛运动,并发育一系列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导致了岩浆活动,并以侵入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5.
位于新疆西天山的伊犁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古生代侵入岩,本文从前人划分的华力西期侵入岩中识别出泥盆纪和志留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中三个侵入体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436±8Ma、370±7Ma、366±8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同时对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志留纪、泥盆纪侵入岩均具有较典型的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该活动陆缘区域岩浆活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志留纪至早石炭世期间,南天山碰撞造山带前身洋盆的洋岩石圈板块一直在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6.
长乐-南澳构造带变质变形期次划分及时代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1,30(3):189-199
长乐-南澳构造带中发育有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及早白垩世等3个不同时期的变质变形侵入岩。不同期次侵入岩具有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根据糜棱岩的空间分布、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等,表明构造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具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  相似文献   

7.
<正>1冀东地区区域地质冀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近东西向马兰峪复背斜,其核部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组成,两翼主要由中、新元古界和少量的古生界组成。区域断裂以近EW向喜峰口—青龙断裂带和NE向凌源—喜峰口断裂带为主导,并控制了区域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和展布。区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多期、多阶段性的特点。其中以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岩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印支期都山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该区东部,燕山期花岗岩体在全区均有分布,但单个岩体出露面积不大,  相似文献   

8.
温州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暴雨频繁,山区遍布村落民居,人类活动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或出现泥石流隐患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对温州目前存在的泥石流隐患进行分析,发现如下特征:一是相对高差小、沟床比降大、流域面积小、流域形态独特、两侧山体坡度大;二是大部分泥石流发育在风化强烈的熔结凝灰岩、玻屑凝灰岩、沉积相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和侵入岩中;三是多数泥石流多分布在断裂交汇处,其形态与地质构造、地貌格局相一致,主要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四是温州大部分泥石流属于低易发,但是危害大,具有群发性、低频性、猛烈性等活动特征。本文初步总结了温州泥石流的特征,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交城水峪贯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三大岩类齐全,岩浆岩类发育,岩层露头特征明显,并伴有煤、铁等矿产分布。区内主要发育NNW、NNE、SN向构造体系,从构造、地貌、地层及岩浆岩等因素分析,本区域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对其影响最大的为燕山运动。在早燕山期构造运动中近EW向的主应力作用下形成了本区域古洞道向斜、鲁沿向斜、山前大断裂等构造及狐偃山六大岩浆岩体,后期受应力转变造成本区域X型剪节理发育及构造扭曲等现象。形成了本区域现代地质构造及地貌轮廓。  相似文献   

10.
<正>1矿床地质特征东珺矿区位于中生代陆相火山盆地边缘的古隆起部位,区内构造以线性构造为主,旁侧次一级断裂构造较发育;区内出露的地层简单,大面积分布侏罗系塔木兰沟组地层,除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外,侵入岩不甚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中,充填于NW向、NE向的张性裂隙中。矿  相似文献   

11.
青海长征沟地区铁矿床位于南祁连地块与柴达木地块拼接部位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铁矿床。为查明该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类型,主要通过地质学手段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研究,为后续区域地质矿产工作规划部署和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研究表明: 区内主要出露滩间山群安山玄武岩地层,区域变质程度较低,多表现为微弱的绿帘石化; 在西部黑山泉及藏羊沟中段局部夹含透镜状大理岩,普遍发育矽卡岩化,代表性蚀变有透辉石化、绿帘石化及石榴子石化等,局部发育矽卡岩型磁铁矿; 侵入岩发育,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北部以基性为主,向南逐渐过渡为(中)酸性侵入岩为主。 因此认为该矿床属于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并指出岩性、构造、蚀变和物探4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库米什西北铜矿区位于拱拜孜大断裂和桑树园子大断裂共同组成的韧性剪切带以南部位,有利于矿的富集.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显示出Cu、Pb、Zn、Co、Ni等元素多以高背景值出现.通过研究库米什区域上以及矿区上的地层、构造、侵入岩等因素,铜矿的规模、形态、产状等因素,孔雀石化是找铜矿的一个重要标志,侵入岩的发育为矿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杨子地台西南缘的桂西分布着大面积的晚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辉绿岩和玄武岩)。众多研究表明,这些基性侵入岩介于华南、印支和思茅地块三者交界分布,呈层状或似层状小岩体产出,与峨眉山地幔柱有关。桂西基性岩的分布虽然距离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主体比较远,但是它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东南部,表明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已经影响到了桂西地区,故桂西地区基性岩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带外侧东南端的产物(吴浩若等,1997;王忠诚等,1997;廖帅等,2013)。  相似文献   

14.
<正>1区域地质背景砂西银铅锌矿床位于四川省巴塘县措拉乡辖区内,地处西南三江北段的义敦岛弧褶皱带主孤带中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十分发育,总体构造线呈近SN向展布,次向NW向、NE向和近NW向。顺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石强劈理化。主要断裂构造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区域性的德格—乡城、得来—定曲等深大断裂为分区断裂,控制着区内的地层、岩浆岩及矿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从江隐伏似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境内构造-岩浆活动极为发育,出露有基性-超基性岩(分布在大弄-加棒-大花孖一带)、基性火山岩(分布在雨田山-帮富山及党扭-平正一带)、中性闪长侵入岩(分布在大弄一带)、酸性花岗岩(分布在摩天岭一带),其中摩天岭花岗岩体(桂北称三防岩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卡拉麦里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卡拉麦里成矿带内地层较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在带内广泛发育,为本区主要含金地层.卡拉麦里深断裂严格控制区内侵入岩、次一级构造和矿产分布,构成岩浆侵入的主要通道,与此有关的次一级断层和裂隙则构成良好的赋存空间.卡拉麦里深大断裂纵贯全区,金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沿走向Au异常、金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最后确定了7个金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消亡带北缘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属一经历多期次强变形、变质作用及频繁热事件活动迭加的地质构造复杂区(练翠侠等,2011).赋矿地层宽坪岩群经历多期次强变形、变质.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总体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各时代岩浆活动强烈,各个地质单元内都有分布,以酸性岩最发育,中性岩次之,其他岩类少量,使侵入岩展布具分带性.区域矿产较为丰富,主要矿产有铜、铅、锌、钼、钨、磁铁矿,主要成因类型有火山热液型、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图1).  相似文献   

18.
苏鲁造山带南缘岩石—地层格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潘明宝  陈火根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48-854
系统总结了苏鲁造山带南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将东海杂岩分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东海岩群和变质侵入岩。东海岩群由毛北岩组、演马场岩组、武强山岩组、虎山岩组和摩天岭岩组构成;变质花岗质侵入岩分为早期面状侵入体和晚期点状侵入体,超基性岩包体分为北西许沟岩带和南东蒋庄-岗尚岩带,变质杂岩呈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岩块分布,超高压变质岩块划分为4个岩片,密集发育晋宁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后期普遍为印支期滑脱韧性剪切带叠加,形成复杂的韧性剪切系统。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生产等基础资料,对四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层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是储层裂缝主要的类型,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W、NE向;裂缝倾角大、切割中等、间距小、密度大、宽度变化大;NWW向和NE向垂直缝和斜交缝的有效性最好;纵向上,有效裂缝主要分布在距离石炭系风化壳顶部20~130m的范围内,平面上,裂缝发育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Ke114-J354、J352-J353、J340-J395-J36-J336、J138-J324井一带;裂缝分布受岩性、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凝灰岩抗压强度较小,易产生裂缝;石炭系风化壳顶部的岩层经受风化淋滤作用强烈,裂缝分布广,深部裂缝发育差;深大断裂附近,断层的夹持交汇部位,断鼻、褶皱的轴部是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自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和德化双旗山等一系列金矿的查明与投产以来,福建省找金热潮方兴未艾。然而,全省的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金矿类型本质特征、金矿与白垩纪火山/侵入岩系的关系、金矿区域分布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初步认为浅成斑岩型铜金矿和浅成热液脉型金矿是福建省金矿的主要类型,崇安-宁德、建宁-莆田和武平-云筲是最具找金前景的3条NW向金矿带。浅成斑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白垩纪火山构造内,而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则分布在白垩纪火山盆地外围、次火山侵人岩及次火山脉岩广泛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这种分布格局,与我国北方同类金矿的基本类同,可视作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