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中子CT成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成像技术,借以进行被检物的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针对热中子CT成像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导致CT图像降质的因素,本文在探讨了影响中子CT成像图像降质的一些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将成像过程中的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进行统一考察和集成处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ATLAB GUI集成处理器,研究开发了一套集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处理程序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热中子CT成像的图像质量,为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保证,对热中子CT成像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热中子照相技术在检测含氢材料、重金属等样品方面是X射线等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有益补充,热中子层析照相技术研究在国内尚是空白.利用SPRR-300基于CCD的热中子数字照相装置、带孔铝圆柱为实验样品,采集了样品某截面36×552组投影实验数据,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前后,采用滤波反投影方法重建了断面图像.重建图像揭示了样品的基本结构,验证了利用SPRR-300热中子数字照相装置进行热中子层析照相技术研究和装置研发是可行的,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观测植物根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作物根系观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代表意义分别种植在3种不同生长基质共九个花盆中的三种作物,将作物根系连同基质、花盆一起利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容积扫描,把获得的作物根系图像的容积数据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机器设备所附带的图像后处理软件MIP、SSD、MPR、VR对图像进行成像。经处理过的图像由两位CT专职医生和两位植物根系研究人员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实现植物根系原位形态构型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一种原位、快速、准确、无损观察作物根系构形的方法;几种CT成像方法中,以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法图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损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带保温层管道的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方法,重在对管道腐蚀缺陷深度如何定量的实验方法研究,和管道缺陷处厚度与图像灰度的数学模型建立,从而对管道腐蚀厚度进行定量,管道缺陷的定量研究有助于管道安全运行的评价和隐患问题的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5.
CT技术在地球物理主要应用中分为电磁波CT和弹性波CT,基于射线追踪理论的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是重要的工程物探方法之一,在工程质量检测、工程勘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研究经过实践总结了一整套较为高效的后处理流程,开发了数据预处理软件,使得后处理工作量得到降低,给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处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CT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CT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地球物理、医学影像、工程勘探、无损探测、现代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医学成像还广泛涉及MRI、PET、SPECT、超声、心电、脑电、EPRI等传统和新兴成像方式。与之相对应,图像分析涉及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CT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CT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地球物理、医学影像、工程勘探、无损探测、现代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医学成像还广泛涉及MRI、PET、SPECT、超声、心电、脑电、EPRI等传统和新兴成像方式。与之相对应,图像分析涉及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传统和新兴分析工具。将二者有效地综合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的矿产资源潜力制图新技术、新方法对推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把GIS技术、图像分类算法和空间统计学理论进行有机集成,在空间统计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技术和遥感图像纹理分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综合地学数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图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的矿产资源潜力自动制图方法.该方法的技术流程为:①数据准备,即对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一个物化遥综合图像文件;②图像空间结构性分析和纹理图像生成,以综合地学图像为研究对象,用空间统计学的结构分析技术研究地学数据综合图像的空间结构性,生成纹理图像;③纹理图像多元分类,用实验变差函数纹理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多元分类,生成分类专题图;④分类后处理,用叠置分析修正空间分类结果,生成区域矿产资源潜力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高能射线工业CT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在高能射线工业CT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新进展,介绍了其中的多项成果:小体积、大功率的直线加速器,低噪声、高效率的阵列固体探测器,旋转极坐标反投影快速图像重建算法等.高能工业CT技术的研制成功及产业化,使我国高能工业CT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无自主研制大型工业CT检测系统的历史,解决了我国大型工件无损检测难题,对提高我国高能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对构件内部短裂纹的启裂和扩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象(ICT)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有着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越性。本文采用近年来在工业CT和疲劳断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密度场的疲劳短裂纹扩展监测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检测方法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感兴趣区域CT图像重建方法及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CT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在大物体成像、高分辨率成像和减少辐射剂量等方面现有的CT成像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事实上,很多工程应用中并不要求对完整的物体进行全局CT成像,只需要获得某些感兴趣区域的物体图像即可,特别是医疗临床诊断中只要能够实现对可疑病灶部位的成像即可。因此,本文研究了针对感兴趣区域的CT图像重建方法,以及X射线束的视野只覆盖感兴趣区域的扫描方法设计,感兴趣区域CT成像研究的关键是如何在投影数据截断情况下实现断层图像的精确、稳定重建;本文介绍了三种投影数据在不同截断方式下的图像重建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实验,给出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最后,对感兴趣区域CT成像技术在工程中应用潜力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质量脆弱性评价方法检测地震区绿色施工建筑钢结构时,易受噪声的干扰,且检测深度较浅,未能全面检测钢结构的损坏情况。提出综合BIM结合表面图像分析的钢结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小波分解方法对建筑钢结构的检测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膨胀与腐蚀处理增强检测图像的清晰度,采用红外图像技术,依据缺陷边缘处检测图像恢复的变化率,通过旋转跟踪法依次提取缺陷边缘,构建基于BIM的地震区绿色施工建筑钢结构检测模型,全面掌控地震区绿色建筑钢结构的材料、无损检测以及管理等过程,管控建筑钢结构全寿命周期,完成建筑钢结构的无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检测率为100%,检测深度高达1 499 mm,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仅有0.000 7%。  相似文献   

13.
DB16智能大型岩土工程无损检测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一种智能大型岩土工程无损检测仪及其应用。该仪器以大功率稀土超磁致伸缩换能器作震源,以与计算机并行接口连接的高速数据传输的16通道DB16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声波采集,以高灵敏度的低频压电陶瓷(PZT)换能器作接收,用声波层析成像(CT)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用彩色等高图表示。该仪器从参数的设置到数据的采集、保存、CT数据的处理、CT成像等全在一专用软件中完成,操作方便快捷。给出了利用本仪器对某大型水库的泄流深孔挑流鼻坎混凝土浇注质量无损检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在动脉硬化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症的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人血管及24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血管的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将所有的CT图像进行低对比(kernel≤30f)薄层(slice≤3mm)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 3 D 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技术(VRT)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64例均成功地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40例正常组的血管仿真血管镜图像表现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24例病变血管中,血管壁钙化24例78处,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24例,血管狭窄21例.动脉硬化斑块15例48处.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血管镜是诊断动脉硬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5.
虽然CT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保证检测数据重构的精度还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将工业CT图像转化为三维散乱点云数据,研究数据预处理算法;对处理后数据进行NURBS曲面插值,完成了对NURBs曲面的董构.以某工件工业CT图像为例,通过VG软件转化为点云数据,利用VC++和OpenGL编程实现数据预处理算法和NURBS曲面拟...  相似文献   

16.
能谱CT可产生不同X射线能量下的基材料图像,所产生的基材料图像可用于组织成分和造影剂分布的定性与定量评价,且对成像物质分离、鉴别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单能CT。能谱CT中双能谱技术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就双能谱CT图像域基材料分解的两物质分解、多物质分解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方法及其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腕关节进行CT容积扫描,层厚1~3mill,层距1~3mm。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低对比及高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分别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MPR、MIP及SSD分别对腕关节进行成像,由两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腕舟骨骨折35例,合并舟骨月骨周围脱位8例;三角骨骨折3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螺旋CT薄层MPR是一种无创伤性显示腕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为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一个地震波CT技术检测混凝土防渗墙质量的实例,其检测结果和部分墙体的钻孔取芯、土工试验和注水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波CT技术在检测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时快速无损,准确可靠,在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X射线岩石CT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探测岩石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 ,起源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最初对CT图像的认识逐步深化为对岩石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应用研究。基于室内岩石试件扫描断面的CT图像 ,目前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时监测、加荷条件多样化、裂纹演化规律性、裂纹宽度的定量测量、岩石裂纹三维图像重建、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CT成果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岩石C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岩石CT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理论、技术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X射线CT成像系统中,实际使用的X射线一般都具有连续能谱的,这就必然导致射线在穿过物体的过程中出现射束硬化现象,从而使得重建图像中出现杯状的硬化伪影。硬化伪影会降低CT图像质量,影响检测的精度。因此,对射束硬化的校正一直是CT成像领域的研究难点和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射束硬化产生的原因,对近年出现的射束硬化校正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射束硬化校正方法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