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CTU或IVP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结核患者的影像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9例纳入研究。50例CTU检查提示诊断46例。29例IVP检查提示诊断13例。CTU诊断率高于IVP。泌尿系结核的CTU征象主要有:肾实质内多发或单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肾内点片状钙化灶、肾盏不均匀扩张、尿路上皮增厚、输尿管僵直、"串珠样"改变及膀胱挛缩等。结论:CTU能准确反映泌尿系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可作为一线检查手段,特别是对于肾功能差和IVP显影不良的患者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结肠镜病理证实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腹部MSCT平扫,扫描后进行回顾性0.6mm到1.0mm薄层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等,观察扩张积气的肠管、移行区和肠系膜,从而判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管血运状况。结果:粘连性肠梗阻21例,肠道肿瘤7例,炎症性肠梗阻5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肠扭转1例,腹外疝1例。正确诊断率为92.00%(32/36)。结论: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增加MPR、CPR等MSCT图像重组技术,在明确肠梗阻病因、部位及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全部病例行全腹部MSCT检查,其中19例平扫,2例增强扫描。薄层横断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和曲面重组成像(CP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2l例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经MSCT检查诊断明确,MSCT薄层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显示腹外疝2l例,其中腹股沟斜疝8例,腹股沟直疝5例,切口疝4例,股疝2例,闭孔疝2例;其中13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为完全性肠梗阻。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和多层螺旋CT(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确诊率,评价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观察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DR正、斜位片,MSCT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肋骨骨折确诊率、漏诊率和疑诊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寄生胎MS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检查方法的认识。方法:2例临床可疑诊为腹膜后寄生胎患儿先行MSCT平扫,再将原始薄层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仲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轴位、MPR、VR、MIP影像学特征。结果:2例轴位图像示中上腹见一混杂密度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其内见液体、脂肪、骨骼和软组织密度影,后处理图像示脊柱、骨盆及部分四肢影像。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腹膜后寄生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特别是VR可以直接提供寄生胎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踝关节扭伤后行X线平片(DR)及MS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结果:确诊骨折20例,MSCT扫描检查共检出骨折46处,包括内踝13例,外踝17例,胫骨下端前结节4例,后踝12例,均可清晰显示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DR共检出骨折37处。结论:MSCT可准确对踝关节外伤所致骨折做出诊断,尤其可清晰显示胫骨下端前结节及后踝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缺血病变的MSCT表现及对其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手术、病理或临床最终确诊证实的55例肠缺血性病变患者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对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段肠管的强化程度、相关的肠道外征象以及CTA进行诊断分析。结果:55例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1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2例,缺血性结肠炎2例,肠扭转6例,粘连性肠梗阻5例,肠套叠4例及腹内疝3例。MSCT及CTA表现:肠腔扩张积液41例,肠系膜水肿33例(缆绳征5例、脂肪浑浊征27例,积气1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17例(漩涡征5例,位置异常10例)及血管充盈缺损或狭窄35例。结论:MSCT对肠缺血病变显示敏感性高,且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作为常规和首选,同时密切结合临床,不仅对肠缺血病变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在查找病因、鉴别诊断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原因的梗阻性输尿管积水的MSCT表现及价值.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梗阻性积水的影像学资料.76例病例的病因MSCT均准确诊断,其中常见疾病输尿管结石肿瘤占75%,少见疾病占25%.MSCT不仅能准确诊断引起输尿管梗阻性积水的常见疾病,而且也能准确诊断一些少见疾病,是诊断梗阻性输尿管积水最准确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CT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轴位、二维图像上观察神经鞘瘤肿块的CT表现。结果:18例肿块位于颈动脉间隙内,1例位于颈后区,1例位于腮腺区。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等低密度肿块18例,均匀等密度肿块2例;增强后18例早期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呈渐进性强化,2例强化均匀;18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推移征。结论:MSCT增强扫描对颈部神经鞘瘤能准确定位,清晰显示肿块与邻近血管等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延迟后渐进性强化及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征象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的可疑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在一周内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对照检查。结果:23例中CT与GI共同显示憩室22例,检出率95.6%(22/23),CT表现为十二指肠窗内囊袋状含气结节影,突出于肠管小弯侧壁外,结节内可见气液平,残留内容物较多时呈网状阴影。结论:MSCT检查快速、安全性高,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准备做CCTA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n=40例)。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降低心率,不做其他干预。护理干预组: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心率(HR<70bpm)及控制心率稳定。结果:对照组,检查成功25例,15例失败,成功率为62.50%(25/40),成功25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优13例,良好5例,基本满足诊断7例,优良率为72%(18/25);护理干预组,检查成功38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38/40),成功38例患者中图像质量优30例,良好5例,基本满足诊断3例,优良率为92.11%(35/38)。2组检查成功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图像质量优良率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CCTA检查前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及保证图像质量优良率。  相似文献   

12.
MSCT和X线平片在诊断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的准确性,并评价临床价值。方法:搜集40例经X线平片、MSCT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X线平片和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部位、类型的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40例患者,27例手术证实为真性滑脱,13例为假性滑脱。以手术为对照,X线平片、MSCT诊断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准确率为100%;X线平片判定腰椎滑脱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59.3%、100%、100%和54.2%;MSCT判定滑脱类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X线平片和MSCT对滑脱类型判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X线平片、MSCT判定腰椎滑脱程度和部位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判定腰椎滑脱类型,MSCT比X线平片好,X线平片目前仍是基本的筛查方法,MSCT进一步明确腰椎滑脱类型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12月97位患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层CT血管造影成像扫描,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以明确病因。结果:64层CTA诊断12例正常,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动静脉畸形,75例动脉瘤,所有病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手术对比证实,其中12例正常病例行DSA检查,64层CTA漏诊1例,但其总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且简单、快速、微创、安全和经济,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腹部CT血管造影诊断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资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重建方式显示肠系膜血管。结果:14例均正确诊断,主要征象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14例),肠管的漩涡征(14例),鸟喙征(10例),肠壁水肿...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胰腺,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6例行多层螺旋CT胰腺灌注扫描者中选出20例分析。胰腺癌组10例,正常胰腺组5例(志愿者),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5例。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电影模式(0.5·s^-1),120kV,60mA,5mm×4;注射流率3.0mL·s^-1,延迟5s,扫描时间50s。应用GE ADW 4.2工作站Perfusion3灌注软件包分析,分别测量Qb,Vb,tmt和κps,采用t检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20例受检者均获得满意的伪彩灌注图、灌注参数。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组的灌注参数Qb、Vb、tmt和κp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癌组和胰腺炎组的灌注参数Qb、Vb及t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κ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炎组和正常胰腺组的灌注参数Qb、K、及κp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腺MSCT灌注成像为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且为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胰腺癌的血流灌注与正常胰腺和胰腺炎的血流灌注相比明显减少,MS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血流变化的分析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