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人们对新疆的降水问题曾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要做好大降水过程特别是局地强降水(大——暴雨)的预报,必须对形成降水的物理条件和环流结构有较完整的了解.用现代天气学中的诊断分析方法对与降水有关的各种物理因子进行定量计算,可比较各因子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对降水的成因和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大陆型气候,年降雨量相对较少,但有时也会出现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大降水过程.每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都有其独特的环流背景.环流的连续性、突变性是造成一些地区大范围天气过程的原因,尤其是季节转换时期超长波环流的调整更是如此.1985年5月24日到6月3日连续造成的新疆二次中度降水过程和一次大降水过程均发生在由春入夏的季节转换时期. 这三次降水过程的特点是5月24日至25日北疆中度降水过程(其中北疆西部单站最大降水量为22毫米);5月25日至28日南疆中度降水过程(其中南疆西部单站最大降水量为19毫米,南疆沿天山单站最大降水量为  相似文献   

3.
1988年7月23日至24日,昌吉州出现了一次大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米泉20.3毫米、阜康31.6毫米、天池43.8毫米、吉木萨尔20.0毫米、奇台28.6毫米、木垒46.0毫米(日降水量40.0毫米),这是近几年来本地区一次较大的区域性降水之一.本文通过对这次大降水的天气学分析,一方面作为学习《新疆短期天气预报指导手册》一书中“新疆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分析和预报”的习作,另一方面也为本地区大降水的短期预报提供某些诊断判据.  相似文献   

4.
当500hpa西安处于副高西侧或西北侧的大形势下,影响西安大降水的700hPa系统主要是切变线.其中冷式横切变(以下简称冷切或横切)与关中暖切变的经向空间结构(能量分布)对西安地区的大降水较为有利.尤其是"冷切"形势下,秦岭大地形对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本文将对此种形势下西安地区大降水形成的物理过程及天气过程做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夏季新疆中亚槽型大降水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新疆中亚槽型63次大降水过程发现,过程平均降水量的大值区,白天、夜间、24小时降水量的大值区都集中在北疆西部山区和天山山区.在大降水落区,平均降水量白天比夜间小1-3mm,≥10mm的降水在夜间发生的气候概率比白天高10%.大降水移动路径主要集中在昭苏-特克斯-新源-小渠子-天池-木垒一线.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8~9日陕南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2002年6月8~9日陕南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较好地复制了这次陕南大暴雨过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影响陕南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位涡分析结果表明, 低层正值位涡扰动的存在是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冷空气是从中层侵入西北地区东部, 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 有利于对流降水的发生. 大巴山使秦岭山脊、汉江河谷降水减小, 使秦岭东南坡和渭河河谷下游降水增加; 而秦岭使汉江河谷、秦岭南坡降水增加, 使秦岭山脉本身和陕北地区降水减少, 秦岭山脉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形产生的垂直次级环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7~2009年清江大龙潭水库上游较大降水个例,对该水库的来水量与降水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了在不同降水过程情况下的产流系数,从而预报每次降水过程水库汇流的来水量.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计算水库的来水量预报精度较高,预报时效较长,对大龙潭水库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是可行的,同时也能提高水库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8.
引言众所周知,大降水的时空分布常常是极不均匀的,表现出中小尺度特征.西安市(含郊县下同)仅百多公里的区域,大降水分布,全区性仅占24%,局部性占54%,亦表现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因此,仅有大降水过程预报,尚不能满足防汛,工农业生产等的实际需求,应考虑大降水分片落区预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博乐大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确定影响大降水的关键区,提出了一种适合本地区的大降水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一次春季透雨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5月23日青海省的一次透雨过程基本解决了春旱问题.此次降水预报准确,开展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利用一架科研探测飞机对降水云层进行较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测.探测结果表明"5·23"透雨过程中,降水云系在降水形成发展阶段有分层现象,上层云云水含量较下层大,云粒子浓度大,水汽主要由较高层的系统输送,由于青藏高原特有的下垫面条件,云系的发展变化较快.云粒子谱分析表明,降水云系生成阶段,云粒子谱不连续,呈间断分布或呈浓度有多峰的特征,降水云系成熟后云粒子谱明显增宽,且浓度增加一个以上数量级.云系的不同发展阶段降水云系的粒子二维特征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7—2020年江西省36站壤土质地土壤水分观测站土壤体积含水量资料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江西省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降水过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体积含水量对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响应差异大,对于小于10 mm的降水过程几乎无响应,对10—25 mm的降水过程响应深度为0—10 cm,对25—50 mm的降水过程响应深度为0—20 cm,对大于50 mm的降水过程响应深度为0—60 cm.2)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分为快速增长和平稳减弱两个阶段,在快速增长阶段土壤体积含水量先快速增长到最大值,然后缓慢下降,且增长阶段的持续时间小于减弱阶段的持续时间,增长过程和减弱过程不对称.3)响应过程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9 h,其中3—6 h占比高达49%.  相似文献   

12.
塔城大降水是一定的天气系统与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5月至6月降水量是决定塔城盆地小麦丰欠的一个重要方面;9月降水量的多寡对冬麦适时播种有重要意义;10月至11月降水量对农业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利弊也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提供及时准确的降水预报,特别是大降水预报,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用1983年至1985年塔城大降水的例子,结合气象传真资料对大降水过程的数值  相似文献   

13.
概率配对法在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CINRAD WSR-98D雷达所有降水估测产品都是基于现成的Z-I关系得到的,与实际雨量有较大差异,这和Z-I关系随季节和地区变化较大有关.因此,利用概率配对法对华北南部的Z-I关系进行了本地化,并应用计算得到的系数,对2006年5月25日、2005年9月20日、2006年7月14日3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检验,与标准法估测得到的降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单站降水评定,>2.5 mm-h-1的较强降水,概率配对法估测效果优于标准法估测降水;对于强度大或持续时间长的降水过程的区域总雨量估测,概率配对法明显优于标准法,对两次降水量大的过程,相对误差仅为-2.3%和1.3%,远远优于标准法的,38.5%和-19.0%.  相似文献   

14.
以大降水过程中触发高潜能量释放的天气系统为背景条件,以高潜能场为起报信息,对40个大降水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概括出阿勒泰夏季大降水过程中,高潜能场的时空变化特征,从中得出预报阿勒泰夏季大降水的新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大降水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不同区域降水特征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2005年6月19-20日的一次华南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表明,本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于印度洋上的印度季风,另一个是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东南信风.对不同暴雨中心的分析表明,福建北部的降水带为华南准静止锋锋面上的系统性降水,假相当位温的经向垂直剖面呈明显的Ω型结构,而广东河源附近的暴雨中心为暖区对流性降水,低层为强的不稳定.利用ARPS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锋面雨带主要来自于网格降水的贡献,而对流性降水主要来自于次网尺度降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市)级气象台利用省台预报制作当地的天气预报,是预报业务体制改革中,三级台站相互配套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陕西盛夏大降水概率预报方法》所提供的预报信息,经对比、试验,提出了一种比较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大降水预报接口.从历史拟合及试用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可作为本市大降水过程定性预报的一种实用方法.一、概率预报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本站近十年来大雨及以上降水天气过程的EC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部分因子对预报南宁市大雨及以上降水有较好的消空作用.据此制作南宁市大雨预报系统,并给出南宁市大雨预报消空条件和2004年试用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8.
"94.12"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的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客观分析结果为依据对"94.12"广西大范围暴雨降水过程作了热力和动力分析,了解这次暴雨过程的某些特点和成因,对作好冬季大范围的暴雨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2021年9-10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9月晴热少雨,有两次大范围高温过程,气象干旱持续发展.10月有两个台风严重影响广东省,带来明显降水;有3次冷空气过程.台风及冷空气天气对农业、民生等造成一定影响,但国庆中秋期间晴好的天气带旺了周边旅游.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20年8月9日南京市一次典型对流性暖云降水过程,结合云雷达和双偏振降水雷达资料,研究了此次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和成因;基于雷达参量和模糊逻辑算法识别了水凝物粒子类型,并分析了降水过程中水凝物粒子的性质和演变.结果 表明:此次降水强度大、效率高,雷达观测的云体回波呈现低质心、强回波的热带型结构.正负速度对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