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运用多重地层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对分布在甘肃省西秦岭南部的海相泥盆系,重新进行了划分。从中分出震旦系(三个地层单位),泥盆系划分了下、中、上三统9个岩组(群)、4个岩段。其中下泥盆统又划分南北两个相区。通过生物地层学研究对泥盆系建立若干个生物组合带,进行了年代地层(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古新世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XXON公司P.R.Vail等人创立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准,对华南泥盆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上的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下泥盆统的洛赫科夫阶至上泥盆统的法门阶可识别出20~21个Ⅲ级层序。华南泥盆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界线均已确定,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地层界线均比相应的层序地层界线滞后。本文试图以层序地层序列为准,建立一新的地层系统作为相应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相对应的辅助性地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建立层序地层的系、统、阶界线系统以利于野外作业。华南地区的泥盆系内,除弗拉斯阶与法门阶的阶间界线置于饥饿层(starvedsection)外,其他的阶、统、系界线均位于有关阶(统)顶部层序中的HST的顶面。  相似文献   

3.
广西六景泥盆纪吉维阶-弗拉斯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 ,通过对其吉维阶 -弗拉斯阶界线上下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自上而下识别出 12个牙形石带 :Palmatolepis jamieae带、Palmatolepis hassi带、Palmatolepispunctata带、Palmatolepistransitans带、上 Mesotaxisfalsiovalis带、下 Mesotaxisfalsiovalis带、Klapperina dispar-ilis带、上 Schmidtognathus hermanni- Polygnathus cristatus带、下 Schmidtognathus hermanni- Polygnathus cristatus带、上 Polygnathus varcus带、中 Polygnathus varcus带、下 Polygnathus varcus带。吉维阶 -弗拉斯阶界线 (即中 -上泥盆统界线 )由 Ancyrodella binodosa→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early form→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late form这一演化线系中的 Ancyrodella rotundiloba early form的首次出现确定 ,处于下 Mesotaxis falsiovalis带下部 ,在谷闭组底界之上 1.80 m处。  相似文献   

4.
陕西镇巴火焰溪剖面部于大巴山西段,临近川陕交界,交通便利。那里晚泥盆世地层出露完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本文就该剖面法门阶牙形刺动物群、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进行了研讨,建立了该区法门阶的两个浅水相牙形刺生物组合带。  相似文献   

5.
广西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的化学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广西是世界上泥盆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沉积相齐全、出露良好 ,是进行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的理想地区。大乐剖面与马鞍山剖面直线距离约为 7km,根据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两剖面中 -上泥盆统 (D2 - D3 )界线附近发生了明显的穿时现象。化学地层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两条剖面上的界线附近 disparilis带内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的两次负向波动 ,波动幅度分别可达 1.1‰和 0 .8‰ (马鞍山军田剖面 )和 1.5‰和 1.3‰ (大乐剖面 ) ;两条剖面上该牙形石化石带内及上下地层中元素锶 (Sr)的含量波动趋势同样可以很好地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岩石地层学界线的穿时现象并纠正了以往用岩石地层学特征划定 D2 - D3 界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华北石炭,二叠纪孢粉生物地层序列和石炭,二叠系界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华北聚煤区13条剖面的孢粉资料,划分了七个组合带,建立了石炭、二叠纪孢粉生物地层序列。根据孢粉组合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第Ⅱ组合带与第Ⅲ组合带之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岩石地层划分为喀纳斯群、康布铁堡组、阿勒泰组等1群2组3个正式地层单位和4个非正式段;生物地层新建双壳:Pterinopecten-Ptychoptedria(Cornellites?)组合带,研究了化石生态地层学特征,新建双壳Pterinopecten-Cypricardinia-Paracyclas群落.讨论了研究区内震旦-寒武系、泥盆系年代地层系统,新厘定了下泥盆统(未分)和新近系.根据化学元素特征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6段.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朱怀诚  赵治信 《地质论评》1999,45(2):125-128
塔里木盆地泥盆系-石炭系东河塘组,甘木里克组和巴楚组产生丰富的孢子,牙形刺和鱼化石,本文依据古生物地层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含砾砂岩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下泥岩段和生屑灰岩段)的时代限于早石炭世早期,论证了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应划在含砾砂岩段和下泥岩段之间。  相似文献   

9.
对自21世纪以来中国南方海、陆相侏罗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将中国南方侏罗系划分为4个地层区和14个地层分区,文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南方海、陆相侏罗纪年代地层划分、底界界线层型及各统之间的界线生物标志和与全球年代地层的对比关系。此外,对全球年代与生物地层的研究进展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的泥盆系以发育碳酸盐台地和礁组合沉积为特征,岩相多样,地层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研究桂林泥盆系露头的相结构及碳酸盐台地礁组合不同亚相的9个剖面中的不整合界面,识别出该区中、晚泥盆世地层的5个层序界面:(1)牙形刺下varcus亚带和中varcus亚带之间;(2)牙形刺hermmani-cristatus带和disparilis带之间;(3)牙形刺下rhenane亚带和上rhenane亚带之间;(4)牙形刺expansa带内部;(5)牙形刺praesulcata带和sulcata带之间。这些层序界面在岩石学上的特征为具有生物铸模溶孔的白云岩和不同规模的暴露溶蚀面。比较明显的大的海泛面有2次:(1)牙形刺ensensis带和varcus带之间;(2)牙形刺linguiformis带和下triangular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11.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介绍了几个目前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TPTB)研究的重点剖面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进展;分析了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综合地层学研究现状,包括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剖析了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生物地层方面,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层位,其中不同类别生物的时间界线常不一致,又由于陆相界线地层中含脊椎动物化石的层位一般较少,以脊椎动物化石(Lystrosaurus)为标准的精确界线常不确定,因而需重新寻找并确定陆相三叠系底界的标准化石。事件地层标志可能会成为连结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高精度对比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侏罗系、白垩系间是显生宙唯一还没有定义系级GSSP的界线。生物演替在Thithonian期与Berriasian期之间不存在明显变化,很难找到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标志。作为中生代生物年代地层学主要划分依据的菊石类生物,亦受生物区系影响而难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标志。微体化石具有优势。近期,国际上趋于将瓮虫类Calpionella alpina带之底、钙质超微化石Nannoconus steinmannii minor和N.kamptneri minor二者的始现面作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对应于极性带M19n.2n内部,年龄为145 Ma。国际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海相为标准。中国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地层发育为特征,与海相对比颇具难度。以陆相生物为标志的界线划分产生了地区性的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也形成了地方生物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错位,导致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成为地学界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研究结果的同时,问题解决的实质是客观认识陆相生物对比的缺陷,结合考虑非生物的标准,如磁性地层、旋回地层和同位素测年的精度,获得超越相区的对比结果。基于陆相生物特点,着眼于宏观演化阶段来识别界线位置是问题解决的初期阶段。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是代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大生物演化类群,其间年龄可为土城子组顶部的139 Ma。这是为全方位研究而铺设的临时工作界线。今后将土城子组作为侏罗纪、白垩纪过渡地层而加大研究力度,有可能在该组顶部或其内部发现界线生物标志和同层位绝对年龄值,或许会使其向目前国际推荐年龄(145 Ma)更靠近一步;也不排除GSSP未定的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会向年轻方向变化,趋于139 Ma的Valanginian阶底界位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东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层序的基本特征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确定有10个层序,其时限为1-10Ma,其中下寒统武有6个,中上,上寒武统各2个。此外还划分出次层序27个,组合层序2个。此项研究工作对本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界线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沧浪阶生物地层的争论,是由于滇东存在两个Ⅰ型层序边界,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为假整合关系,故生物带发育不完整;2.双龙潭组与西王庙组应  相似文献   

14.
江苏境内华北与扬子岩石地层区界线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构造演化的活动论、地质发展历史的阶段论、岩石生成的时空联系论的观点 ,采用“层层剥皮”分析方法 ,根据江苏境内岩石地层序列、岩性特征、空间分布、沉积环境、含矿性、生物组合等情况按时间和空间 (华北和扬子岩石地层区 )对江苏境内岩石地层综合分区界线划分进行讨论 ,并就华北与扬子岩石地层区在江苏境内的界线 ,提出自北东向南西以海泗断裂—郯庐东侧断裂作为两者改造后的界线 ,其北西侧为华北岩石地层区 ,南东侧为扬子岩石地层区。依据江苏岩石地层时空分布实际情况 ,提出了江苏岩石地层综合分区的 7个原则 :1)岩石地层层序发育程度及其建造序列宏观岩性组合特征 ;2 )岩石生成环境 (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 )及其时空变化 ;3)生物群 (组合 )特征和生物分区 ;4 )区域变质岩生成时期及其特征 ;5 )区域岩浆岩生成时期及其特征 ;6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7)区域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紫云晒瓦晚二叠世深水相地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勇群  杨逢清  彭元桥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6-119,124
通过对晒瓦晚二叠世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 ,认为晒瓦晚二叠世地层属于深水相沉积 ,可划分成4段 ;并根据双壳类、腕足类延限和发育特征 ,分别建立了一个双壳类化石带 (Claraia primitiva- H unanopecten exi-lis组合带 )和二个腕足类化石带 (N eochonetes substrophomenoides- Orthothetina ruber组合带 ,Acosarina dorsisulca-ta- Crurithyris speciosa组合带 ) ;在对牙形石、双壳类和腕足类等典型化石的综合研究基础上 ,首次划分出吴家坪阶和长兴阶 ,改变了以往本区晚二叠世年代地层未细分的状况 ,提高了划分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镇旬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盆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处板岩镇断裂与安康断裂之间的镇(安)旬(阳)盆地,泥盆系一中三叠统地层发育齐全,沉积构造及生物化石丰富,岩相较清晰,层序界面保存较完整,是南秦岭陆内造山带开展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本文对镇旬盆地地层、层序特征进行总结,识别厘定了十一个层序不整合界面,划分了十个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建立了盆地岩石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沉积作用与矿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泥盆系Frasnian-Famennian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首次识别出了泥盆系 Frasnian- Fam ennian界线。在巴楚小海子剖面 ,以出现牙形石 Icriodus deformatus和可与华南 F- F界线化学异常对比的化学元素丰度或比值异常为标志 ,将 F- F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灰岩中。研究结果表明 ,重要的储油层和开发层——东河砂岩段位于 F- F界线之下 ,为泥盆纪弗拉斯期。同时 ,本文为探讨地史期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F- F事件的特征和机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地学前缘》2017,(1):78-105
滦平盆地榆树下剖面大北沟组出露完全、沉积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起源、早期演化以及中国陆相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地层的关键层位。论文对人工新揭露出的榆树下剖面进行了精细的实测;阐明了大北沟组与张家口组界线的标志,为凝灰质碎屑岩(沉积岩)的出现与晶屑岩屑熔凝灰岩(火山岩)的结束;大店子组与大北沟组界线的标志,为"蜂窝梁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粗碎屑岩的出现。剖面的主体大北沟组总厚度为224.51m,可分为3段46层。大北沟组二段与一段界线的标志,为正常沉积岩(不含或很少火山物质,开始出现丰富化石)的出现并取代凝灰质碎屑岩成为主要的岩层;大北沟组三段与二段界线的标志清晰,为一套青灰色粉砂凝灰岩的出现。依据新采集到的化石并结合前人资料,完成了榆树下剖面大北沟组综合生物地层的建立。首次在大北沟组二段中上部发现了介形类化石,并可延伸到三段顶部;初步鉴定出介形类化石9属17种,可划分为Luanpingella-Pseudoparacypridopsis-Eoparacypris组合带,并可进一步细分为Luanpingella postacuta和Pseudoparacypridopsis mountfieldensis 2个亚带。叶肢介化石的首现面在二段底部,可贯穿至三段顶部;叶肢介组合带的划分参考前人的结果,由下至上分为Nestoria pissovi-Jibeilimnadia ovata、Nestoria pissovi-Keratestheria gigantea和Yanshania xishunjingensis-Y.subovata3个化石带。昆虫化石主要分布在二段中部至三段中上部的页岩中,仅为三尾拟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ris)一个种,据此建立昆虫类Ephemeropsis trisetaris化石带。此外,参考前人资料,尝试建立了大北沟组孢粉、双壳类和鱼类化石带。在大北沟组介形类、叶肢介、孢粉等生物的年代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北沟组同位素测年结果、磁性年代特征和生物归属的认识,将大北沟组的地质时代归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前人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做了大量的地质,地层及古生物学基础和研究工作,本文从多重地层学方面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作全面的论述和研究,对系、统级的地层界界线、组、段划分和时代厘定,着重研究各门类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各时期的生物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20.
曹仁关 《地层学杂志》1995,19(2):140-143
云南路南上泥盆统的划分与对比曹仁关(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11)关键词云南,路南,上泥盆统,一打得组,寨黑组,地层划分,地层对比云南东部泥盆系发育完整,分布较广,南起元江龙孔,经后屏双拼,建水石关山、华宁盘溪,至路南老人山都有出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